廣州質監部門把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堅持高起點、高要求、高標準上,以轉變職能為根本,以提高效率為目標,適應發展市場經濟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在打造服務型機關上下功夫,努力為促進廣州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質量技術環境。
廣州經濟發展正進入整個產業優化升級科學發展的重要轉型階段。圍繞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的改革任務,面對產業結構調整和加快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形勢,廣州質監部門堅持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在實踐中努力創新質監工作模式。
為此,廣州質監部門把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堅持高起點、高要求、高標準上,以轉變職能為根本,以提高效率為目標,適應發展市場經濟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在打造服務型機關上下功夫,努力為促進廣州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質量技術環境。
切入點:抓整個產業優化升級
加快經濟發展轉型,轉變生產增長方式,實質就是加快產業質量優化的過程。廣州是我國制造業的重要基地,但仍然處在國際產業鏈的低端,企業規模小,中小企業占了82%以上。
對此,一方面,除了食品和部分涉及人身健康安全類產品外,對于大多數企業和產品,應當主要通過市場的機制進行優勝劣汰,或依照區域產業發展規劃調整和市場調節的手段,推進產業的轉移、轉型。另一方面,著重在廣州市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推動電子信息、生物制藥、軟件和創意等高技術產業從加工組裝到自主研發制造延伸,促進裝備制造業高級化,加快傳統工業和基礎產業改造升級,以及主要產業和優勢產業集聚集群發展中,找到質監工作的切入點,從以往注重抓企業抓產品質量監管轉到主要抓整個產業的優化升級上來。
重點: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
近年來,廣州市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的統一部署,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同時,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企業是產品生產質量安全的責任主體,對產品質量安全起決定性作用,而政府職能部門的行政管理是實現企業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的外因作用,相對企業是客體關系。因此,在加強企業、部門、政府三位一體的責任體系建設中,必須把強化和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作為搞好質量工作的根本,有針對性地在以下4個關鍵環節下功夫。
一是嚴格認證認可管理,強化市場準入,變行政審批為第三方認證。申報成立廣州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查中心,并由中心獨立承擔相應的安全責任。堅決取締“三無”生產企業,對不合格產品實施強行退市。同時,繼續推進強制性產品認證及重點產品原材料認證,提高產品安全準入門檻,這樣不僅把住了產品生產加工質量的總關口,還促使企業優勝劣汰。二是推動制標采標,強化過程目標控制。大規模企業、出口企業、A級食品企業、涉及人身健康安全類產品加工企業的采標率必須達到100%,確保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進廠,不合格的產品不出廠,以達到強化過程控制的目標。三是建立企業質量信用體系,強化分級分類管理,建立和完善對監管企業信用激勵機制,增強監管的針對性、行業的自律性和執法的有效性。四是實行缺陷產品召回,強化質量責任追究。對召回的產品必須由企業自主召回,并負責處理或銷毀,同時必須由企業主動公布。
通過這些措施,多管齊下,形成以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為核心,建立從源頭抓質量的長效機制。
根本點: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服務
隨著廣州經濟的不斷發展,客觀上要求質監工作必須拓寬視野和服務領域,在更好服務企業的同時,實現為地方經濟發展、為廣大企業需要和社會穩定提供全方位服務。政府在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與運行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但質量安全工作僅僅靠政府是遠遠不夠的。
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進一步理順了有關監管部門的職責,明確質量部門負責生產加工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法律法規所賦予的監管手段更多的不具有承擔全面責任的性質,尤其是直面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形勢,政府將從一些直接實施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行政審批性質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轉由第三方具有一定資質能力的檢測檢驗或認證機構,對食品等產品的生產過程是否符合標準或技術規范要求提供符合性證明的合格評定活動。
這樣,在政府職能從“管理型”“全能型”轉變為“服務型”“有限型”的過程中,質監部門監管質量安全工作的意義得以更好的體現。
根據廣州市的成功實踐,質監部門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規律,把發展現代質監服務與強化社會公共服務相結合,與推動工業集約化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相結合,與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相結合,與企業的自主創新和深化改革開放相結合,立足廣州,面向華南,著力打造國家一流、國際先進的質監服務新平臺。通過整合資源,做強做大廣州質量技術中心,標準工作實現產學研同步,以推進“數字質監”為手段,建設特種設備安全遠程監控管理系統,大力發展質量技術中介服務組織等等。
落腳點:條塊結合、部門聯動
質量工作是一個覆蓋一、二、三產業,需要多個職能部門共同管理的系統工程,需要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去部署去考量。經過近年來的實踐,廣州市探索出了建立高層次的領導工作機構來加強各職能部門的協調聯動,形成工作合力。
廣州市質監部門在2007年的專項整治中,充分發揮了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作用,積極協調各職能部門統一行動,贏得了上級和社會的贊揚。直面當前質量工作的新形勢,認真做好了3件事:一是推動以質取勝發展戰略的提升,形成條塊結合、部門聯動新格局。會同其他職能部門,牽頭草擬了《廣州市政府關于實施質量強市戰略發展綱要》,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二是建立質量綜合管理工作聯席會議,保持條塊結合、部門聯動的協調性。如建立“標準和品牌戰略”、“食品安全”等日常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互通信息,分析形勢,討論問題和研究措施。三是加強宏觀質量狀況分析研究,開展質量競爭力指數的測評與研究,編寫年度質量狀況白皮書等,以便有效地增強條塊結合、部門聯動的決策力和執行力。
考評點:建立全面科學的實績評價體系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著力造就高素質干部隊伍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人才隊伍”,“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和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去年以來,廣州市局突出部門的實績評議考核,細化政府職能的轉變,面對轉型發展承擔的繁重任務,質監工作實績考評主要抓住這4個重要標尺:
一是圍繞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積極推進質監職能的改革,完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質監新模式。二是理清發展思路,以創新的工作方法把質監工作融入地方經濟發展戰略中。三是繼續解放思想,把創新能力作為實現質監事業更大發展的重要支撐。四是干部隊伍作風建設要長抓不懈,以好的黨風促政風。
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廣州質監部門要進一步充分認識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形勢,圍繞地方經濟發展新特點,繼續解放思想,努力推進質監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