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我并不是真正忘記自我,而是將小我置身于大我之中來實現小我的價值。世界聞名的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在一所著名的大學演講,一個學生站起來問凱勒女士:“一個人如何才能獲得最大的快樂?”“忘我!”凱勒答道。這顯然是一種價值觀和境界。
甘肅——一個本身也有災情的省份,7個市州、31個縣市區受災。災情嚴重的地方供水、供電、通信等一度中斷。在地震發生后,省委省政府和甘肅人民在積極組織本省隴南地區抗震救災的同時,首先想到的是地震最嚴重的四川的汶川。
甘肅省委省政府代表甘肅全省人民在第一時間向四川人民發去了慰問電,并利用其鄰近的優勢,全力組織最精干和最專業的甘肅救援隊和各種救災力量、物資迅速開赴四川受災最嚴重的前線地區,全力支持四川抗災。
省交通廳5月15日下午,緊急動員,組織救援人員、救援機械設備前往四川支援地震重災區。"由副廳長楊映祥帶領的交通廳專家組和交通部專家組一起,沿國道213線經甘肅合作、四川若爾蓋、黑水實地勘察災情,擬定經茂縣通往汶川的救災物資運輸和公路搶通方案。同時,由甘肅省運管局緊急集結蘭州、天水、白銀等地,共460余輛客車,4臺油罐車,2個運輸保障大隊,8個保障支隊,配備了足夠的食品、飲用水和防寒用品,集結待命,隨時準備奔赴災區最需要的地方。
16日9時30分,由省運管局局長帶領甘南、隴南兩支共20輛大型客車組成的保障支隊,分別從合作、武都開赴四川九寨溝轉運受困旅客,于15時進入九寨溝展開旅客轉運救援工作。這支救援隊經過29個小時的晝夜奔襲,行程1000多公里,于5月17日凌晨到達四川省青川縣災區,按照當地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分別開始在沙州、姚渡和營盤3個鄉鎮展開救援工作排除險情、搬運分發救災物資,進行醫療救護和疫情預防工作。
由交通部門組織的搶修突擊隊于16日上午8時從駐地出發,奔赴災區四川茂縣和廣元。
17日上午由3臺裝載機、2臺挖掘機、8臺翻斗車組成的第二批搶通突擊隊趕赴松潘,協助搶通茂縣公路。
在千方百計、不畏艱險、爭分奪秒搶通省內國道主干線和主要縣鄉道路的同時,交通廳緊急動員搶通突進隊,組織救援人員、救援機械設備前往四川支援地震重災區,為打通通往四川的救災生命線,為救援部隊進入四川重災區開辟道路。甘肅省既是抗震救災的前線,同時也是四川抗震救災的支援后方。
甘肅省是我國西部經濟并不發達的省分之一,但是,全省機關企業各界紛紛盡力解決自身災情同時又盡最大力量援助四川的災區。
甘肅省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華亭煤業集團向四川、甘肅地震災區捐款560多萬元;酒鋼集團捐款500萬元;省電力公司各類捐款已逾350萬元;金川集團向災區捐款410萬元;省政府統戰部、省工商聯、省光彩事業促進會組織動員27家民營企業當場捐款捐物486萬元;中鐵21局、慶陽石化公司、中石油西北銷售公司、甘肅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省電力公司等5單位捐款115萬元。天慶集團一次性為災區捐款106萬元;甘肅奇正藏藥有限公司捐助了貨值154萬元的藥品;蘭州正林農墾食品有限公司捐款120萬元;金徽酒業集團向災區捐款100萬;國芳集團捐助90萬元;蘭州基業房地產為災區捐款60萬;蘭州黃河集團員工向災區捐款55萬元;甘肅天鴻金運置業有限公司為地震災區捐款55萬元,公司員工捐款4萬元,共59萬元;蘭州文鑫企業集團為地震災區捐款50萬;蘭州天正房地產開發公司捐款50萬元;仁恒集團捐款32萬元;西北永新集團有限公司向災區捐贈了價值30萬元藥品;蘭州佛慈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捐助了貨值29萬元的藥品;蘭州新世紀購物中心等市場捐28萬元;西固虹盛商貿集團25萬元;甘肅時代集團、甘肅西脈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玫琳凱(中國)化妝品有限公司、蘭州仁恒房地產有限公司分別捐款20萬元;甘肅扶正藥業、甘肅新蘭藥藥業有限公司捐助20余萬元藥品;甘肅利匯醫藥有限公司向隴南地震災區捐贈的2000瓶急救外傷止痛、消炎和愈合創面的新特藥--膚創寧陽離子溶液,價值15.8萬元人民幣;甘肅省亞太集團捐款15萬元;蘭州海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捐款12萬元;蘭州新時代音視照明系統工程公司共計捐15萬元;蘭東房地產公司12.4萬元;蘭州大西洋廚具市場13.6萬元;華能平涼發電公司一千多名職工捐款12.5萬多元;西北電子商貿城東區10萬元;華富集團向地震災區捐款10萬多元;平涼市浙江商會6萬元;乾盛地產一次性捐款10萬元;眾邦集團和員工一次性捐款15萬元;倚能集團、長業集團、正和地產、蘭州兆烽地產、蘭州乾盛房地產分別捐款10萬元;甘肅電投大容電力有限責任公司14日緊急向隴南災區運抵了帳篷、礦泉水、方便面等共計10萬多元的救災物資;蘭州通榮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甘肅隴南榮鑫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蘭州市皋蘭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甘肅西夏家具有限責任公司、蘭州桓城房地產有限公司、白銀市白銀區武川化工廠、蘭州雨中情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蘭州順發彩鋼壓型板廠、榆中縣銀山水泥廠、蘭州勝利酒廠、蘭州鐵路局蘭州車站等等捐款還在繼續,承載著甘肅省人民對包括四川在內的災區人民的深厚情誼,一批批捐款和物資不斷涌向災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蘭州鐵路局干部職工在全力搶運救災物資、確保運輸安全的同時,共為災區捐款330萬元,蘭州客運段干部職工為災區捐款108778元,目前捐款還在繼續。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狀”的K228/7次列車第三包乘組,不僅組織大家捐款,還把國家獎勵的5000元獎金拿出來捐獻災區,并發揚先進車組的模范帶頭作用,積極投身抗震救災工作中。殷素芳是蘭鐵局蘭州客運段興達實業公司保潔員,從小父母雙亡,被好心人領養到12歲,后被民政部門撫養。四川汶川縣地震發生后,她從電視上了解到災區的災情,個人一次性捐款3000元。這一件件感人故事在甘肅不勝枚舉。他們是樸實、淳厚的甘肅省人民的典型代表,是具有優良傳統道德風尚的中華民族的優秀代表。
在大難面前,中國各地區人民相互援助、相互支持,體現出先人后己這種“忘我”的崇高品格,令世人為之震撼。
面對余震隨時可能產生的滑坡、坍塌環境,黨的總書記、國家總理忘我地靠前指揮;面對隨時可能山崩地裂的道路,人民解放軍忘我地用雙手拔出一條條生死線;面對兄弟省市地更大困難,毅然選擇了忘我的救援,這更是一種難得的犧牲精神。
忘我并不是真正忘記自我,而是將小我置身于大我之中來實現小我的價值。世界聞名的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在一所著名的大學演講,一個學生站起來問凱勒女士:“一個人如何才能獲得最大的快樂?”“忘我!”凱勒答道。這顯然是一種價值觀和境界。但在現實中的“忘我”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大愛、一種真情、一種奉獻、一種為了大愛勇于犧牲的氣概,體現出一種超越的精神和偉大的境界,折射出人性的光芒。只有在忘我的精神和環境中,人類才能超越自身的約束,迸發出戰勝一切的巨大勇氣和能量。社會“忘我”精神的弘揚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地區之間、民族之間的和諧相處都需要“忘我”的精神。一個具有寬容、大愛和忘我精神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民族,也是創造未來和諧世界的核心力量。
在本次災難中,中國人民所表現出來的令世界震撼的忘我精神,不僅給人們帶來一次次心靈的沖擊和滌蕩,更是以此展現和強化了中華民族的堅強氣慨,成為擺脫災難的不可戰勝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