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公務員
浙江林學院為公務員招考的火爆場景添上了奇特的一筆。該校一舉廢除以往的組織推薦、民主選舉等程序,采用與公務員錄用制度相同的方式招聘學生干部。頓時,校級學生會和學生社團,仿佛成了熱得燙手的國家機關。以校學生會為例,擬招聘140多人,報名人數高達1200多人。考試分數和復試情況,以及審查、公示等程序,將決定誰能最終勝出。有老師坦言:“通過類似公務員招考方式走上學生干部崗位的人,會不會也以公務員的姿態出現在廣大同學面前?這種刻意模仿如同強行嫁接,難免讓人擔心會結出什么樣的果子。不管校方如何熱情夸贊它是實現公正選拔的有益探索,我都只愿意把它看作是公務員錄用考試來臨前的一次模擬測試。”
《視野》點評:時髦的手段并不一定意味著公平的結果。何況。我們習慣沉醉在形式的花哨里。忘了本來的目的。
父親的形象
27年前,畫家羅中立因油畫《父親》一舉成名。如今,來自他擔任院長的四川美術學院的數十名學生。用一幅《我們的父親》籌得善款。這幅用大拇指蘸上丙烯顏料完成的作品,意在為一位同學的父親籌款治病。這位四川農家父親,跟隨兒子來到重慶,依靠賣米線、擦皮鞋、擺地攤維持生計。近日,他突然被查出患上直腸癌,卻拿不出5萬元的醫藥費。故事的結局似乎幸福漫溢。在當地媒體報道后,已經有好心人支付了這筆費用。但故事的余味卻令人唏噓。這么多年過去了,那個承載苦難的父親的形象,從來沒有變化,只不過一個背景是沒有盡頭的黃土地,另一個是無底洞般的醫藥單。
《視野》點評:不知道為什么。我們的父親總是和苦難聯系在一起。而讓父親佝僂的除了兒女。應該還有社會的重壓吧。
卡在信用里
時下,不少銀行將大學生作為推銷信用卡的新“目標”:一些銀行還有針對性地采取促銷措施,例如,辦卡回贈時尚禮品,卡面圖案設計更加活潑等。同時,部分大學生也將擁有信用卡視為邁入社會的“第一步”。有些大學生甚至把擁有一張高透支額度的信用卡看作富裕的標志、成功的象征。根據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披露,最近陸續接到一些大學生家長的來電,反映自己的孩子辦理信用卡后缺乏節制,常常透支,向同學和家長借錢還款的情況時有發生。為此,消協提醒:辦理銀行信用卡時要充分考慮自身經濟條件和需求,量力而為,以防個人信用留下“不良記錄”。
《視野》點評:透支了錢幣。也透支了誠信。要知道,這世上你所動用的每一件東西,最后絕對都是要自己買單的。
誰在傷害善良
“我從沒有希望要得到任何的回報,只是希望他能夠履行承諾。盡好自己的義務。不要愧對良心,不要給關心他的人造成傷害。”面對媒體,饒得心眼中流露出失落的神情。今年72歲的饒得心是福建省邵武市下沙鎮中心小學的一名退休教師。5年前,為了不讓昔日的學生因家庭困難而輟學,他將自己的房子作為學生的貸款擔保。當學生音訊全無后,他用微薄的退休金替學生償還貸款。如今,他生活窘迫,疾病纏身,已經研究生畢業的學生卻銷聲匿跡。在昔日同窗的一再尋訪下,這位南京某醫科大學本碩連讀的碩士給老師回信說:“請不要擔心我會把債務轉嫁到你們身上。不!絕不要有這樣的想法,我的榮譽不允許我這么做,我的信仰要求我承擔應有的責任和使命!”但他一直拒接老師的電話,對還貸也置之不理。
《視野》點評:這個社會。這樣的老師已經幾乎絕跡。而不懂反哺的白眼狼卻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