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開中學名噪天下,即使在抗戰前后創辦于沙坪壩的重慶南開中學,在“允公允能”的校訓下,也有無數值得莘莘學子追憶的往事。經濟學家吳敬鏈回憶說:“我雖然只在南開念過兩年書,但南開給予我的基本訓練方面的影響,卻是極其深遠的。除語文、數學等功課外,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公民’課上關于如何開會、如何選舉、如何表決的訓練……都使我終身受用不盡。總之,就我的親身感受而言,南開教育之所謂的‘高貴’,指的并不是生活上的奢侈和安逸,也不是目中無人和頤指氣使,而是對于德、智、體、美四育并進的高素質要求。”
南開中學自編國文課本,首席語文教師盂志蓀是主編之一,蔣介石所喜歡的王陽明一篇也未能人選,曾國藩家書也只選了一篇。蔣介石幾次親臨南開看望張伯苓,“未聞校方出來組織三呼萬歲之類的舉動”。在權勢面前不卑不亢,保持學府的尊嚴,這些都顯示了老南開中學傲然獨立的精神氣質。
遙望當年的南開,考試并不是衡量一個學生的絕對標準,課業授受也不是衡量一個老師的絕對標準,人的本身才是目的、是尺度、是根本,其他的一切都是從屬的、次要的。物理老師魏榮爵教學水平之高、教學態度之嚴謹都是有口皆碑的,決不是不負責任胡亂評分的人。1941年畢業的學生謝邦敏富有文學才華,但數、理、化成績不佳。他在畢業考時物理交了白卷,即興在卷上填了一首詞:
“曉號悠揚枕上聞,余魂迷入考場門。
平時放蕩幾折齒,幾度迷茫欲斷魂。
題未算,意已昏,下周再把電磁溫。
今朝縱是交白卷,柳耆原非理組人。”
魏榮爵評卷時也在卷上賦詩一首:“卷雖白卷,詞卻好詞。人各有志,給分六十。”使這位偏科的學子得以順利畢業,并考入西南聯大法律專業,后來登上了北大講壇。1949年后曾擔任北京第一刑庭庭長。按當時南開的校規,主課如有一門不及格,補考仍不及格,不能畢業,只能作為肄業。好一句“人各有志,給分六十”,這樣的老師、這樣的學校都足以讓后人大開眼界。也算是南開校史上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