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珠江流域:逆地理梯度效應、環發矛盾與工業排放局域配額制

2008-01-01 00:00:00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8年3期

摘要 廣東珠江流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呈逆地理梯度效應,上下游之間的不均衡發展狀況嚴重。原因之一是上游山區遭遇工業化遲滯與邊緣化困境,通過加速工業發展來擺脫“貧困惡性循環”是當地數千萬人民的殷切企盼。但山區大規模推進工業化的努力與水系上游限制工業排放的環保要求直接矛盾。這就需要找到一個兼顧發展與環保、效率與公平、能調動上下游雙向積極性的制度安排或系統解決方案。該方案也許就是建立“珠江流域工業排放局域配額制”:通過一定區域內排放配額的分配和交易而讓那些被迫放棄工業發展權的低環境承載力地區得到相應補償。

關鍵詞 環境地理;珠江流域;逆地理梯度發展效應;區域均衡發展;工業排放配額制

中圖分類號 X22;F0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08)03-0195-06

2005年末,位于珠江干流北江上游的韶關冶煉廠因設備檢修超標排放含鎘廢水而造成沿江水污染。聯想到珠江水系接踵發生的一系列工業污染事件,人們不免思忖:在直接影響下游數千萬人口生存、數萬億GDP產能的水系上游大規模發展工業適宜嗎?然而問題的另一面是:位于水系上游的較高海拔地區由于工業化進程遲滯而日益深陷西方發展經濟學所謂的“貧困惡性循環”(vicious circle of poverty)[1]之中,通過加速工業發展來擺脫貧困是廣東山區近4 000萬同胞的殷切期盼。那么能否找到一條既能從源頭有效保護 水源,又能讓那些為履行這項義務而放棄部分工業發展權的山區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雙贏之路呢?

盡管工業排放與環境容量、環境保護與均衡發展的矛盾從沒像今天這樣突出,但人類的相關探索卻早已開始:劍橋學派的A馬歇爾、A .C .庇古等人在20世紀早期提出的“外部性”(externalities)[2~3]大約是涉及“環-發”關系的較早理論之一;基于科斯定理的“交易成本”(transactional cost)[4]則被看成工業排放權設計的又一理論淵源;生態學家G.哈丁從發生在Sahel地區無限度放牧的案例中辨認出的“共有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5]也被用來詮釋自由排污問題;與今天的環境容量商品化思路有著直接聯系的則是“環境財產權”(environmental property right)[6]理論。一些國家也已開始實行“產權+市場”的二氧化碳等排放權交易制度[7]。而1997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三次締約國大會通過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則引入了清潔發展機制(CDM,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國際排放貿易(IET, International Emissions Trading)和聯合履行機制(JI, Joint Implementation),實現了現代環保科技與市場機制的完美結合 [8]。我國目前在工業排放上主要實行達標排放、排污收費、排污許可證以及對工業發展受限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等制度和政策,也有學者開始探討排污權交易制度的引入問題[9~10]。

上述進展和成果顯示了人類對工業排放問題的極度關切與不懈探索,也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啟示與借鑒。然而:①與全球對氣體排放的關切度及我國水資源環境面臨的現實壓力相比,液態工業排放研究尚顯滯后;②涉及工業排放控制與區域均衡發展關系的研究似嫌不足;③系統性、實用性、可操作性解決方案的設計尚待加強。即使堪稱制度安排杰作的《京都議定書》也由于涉及面廣、協調不易、監控難度大、美國“作梗”(小布什政府拒絕批準)等原因而一度處于“休眠”狀態,直到2005年才勉強生效,加上包括中、印、巴(西)等排放大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暫不履行減排義務,其實施前景仍然未卜,2007年“巴厘島路線圖”的艱難繪就即為明證。而且該議定書還只是涉及到氣態排放,控制工業液態等排放的全球性機制對人類來說尚無力顧及。

為此,本文基于環發和諧理念提出建立“珠江流域工業排放局域配額制”。其理論意義:嘗試探索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科技與經濟、效率與公平、“公權”與市場、“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相結合的環境保護之路,希冀對豐富當代地球科學、環境科學及應用經濟學有所貢獻。實踐意義:尋求建立能調動上下游雙向積極性、從源頭有效保護水資源與生態環境、并兼顧區際均衡的環保新機制,以期為區域可持續發展實踐提供決策參考和依據。示范意義:廣東從相對易行的單水系局域配額制開始試點,由此可為將來沿縱向(局域配額制→全域配額制→廣域配額制→)、橫向(液態→氣態→固態→)逐步擴大應用面提供示范,以增強人類對實施京都議定書及加強整個地球環境保護的信心。

1 流域發展水平的逆地理梯度效應及其原因

如果我們將沿水系海拔降低而下行稱之為“順地理梯度效應”的話,那么流域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則正好相反大致呈“下高(下游發展程度高)上低(上游發展程度低)”的“逆地理梯度效應”。這種逆梯度發展效應是一種全球性現象,但在珠江流域表現得尤為明顯并有擴大趨勢,即使在其相對發達的廣東段也達到了相當的程度。為敘述方便,除了約4.1萬km2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外,我們將沿東、北、西三個方向(三干流)以上的珠江水系統稱為上游。它覆蓋了大半個廣東且主要為山區。如圖1所示,

上游山區的地域和人口在全省分別居絕對和相對多數,按說其經濟總量應占大頭。但事實相反:其本地生產總值只占全省的10.7%,僅為面積在其1/3的下游珠三角地區的約1/8;其非農產業增加值只占全省的8.6%,僅為珠三角的1/10.55;其工業總產值只占全省的8.05%,不到珠三角的1/10;其地方財政收入只占全省的4.1%,不及珠三角的1/16;外貿出口值只占全省的2.09%,不到珠三角的1/45。

尤需注意的是,這里的工業化相關指標逆差加速趨勢明顯,即跟工業化關系愈是密切的指標與下游三角洲地區的反差愈大,顯示“工業化遲滯”是導致上游山區貧困落后的直接主因。“工業化遲滯”指工業化進程的遲緩與停滯。與改革開放以來下游珠三角及其他地區的工業化進程比較,上游山區無疑處在相對的遲滯狀態。這并未否認上游山區的工業化在絕對意義上有所推進甚至提速的事實。但這種推進遠慢于沿海三角洲及其他地區的工業化速度,以至于“山海差距”愈拉愈大,上游山區被愈來愈遠地“拋”在全省全國工業化主流之外而深陷“邊緣化”困境。如果“工業化遲滯”在相對發達的廣東珠江上游山區被證明是不爭的事實,那么它在全國山區的嚴重程度就不言而喻了。

這一點還突出反映在上-下游地區的收入結構對比 上。如表1所列:①上游山區與下游三角洲地區相比,貧富極為懸殊,在同一省內(如廣東)的人均GDP對比就高達1∶4.82;②不同地區人均GDP中的農業貢獻額相差并不大,廣東全省和下游三角洲地區反而低于上游山區;③上游山區人均GDP中的非農產業貢獻額大大低于下游三角洲地區,在同一省內(如廣東)對比竟高達1∶5.87,說明同一水系上-下游地區貧富懸殊的根本原因在于工業化程度,上游山區擺脫貧困落后的最有效途徑是大規模推進工業化。

流域的逆梯度發展效應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全國的地緣、區域或空間經濟格局,加劇了區際乃至人際、代際 失衡。根據祖國大陸的地理特征和主要水系(如黃河、長江)流向,我們可以將中國西部地區大致看作“上游高海拔地區”。如圖2所示,雖然地域面積西部地區>中部地區>東部地區,但從人口分布開始即呈“逆差”趨勢,且愈是與發展水平及工業化程度相關的指標愈是呈“逆差加速”狀。即使我國推動東-中-西部均衡發展及啟動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戰略以來,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得以全面提速,但由于東部發展得更快,其間的差距并沒有縮小。這說明通過加速工業發展來擺脫貧困不僅是廣東珠江上游數千萬居民、也是全國所有上游高海拔地區數億人民的殷切企盼。

2 上游山區推進工業化的成效、障礙與利弊

2.1 成效

然而珠江上游山區大規模推進工業化的努力迄今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從數量看,其工業及整個非農產業的規模依然狹小,對山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不足(參見圖2,表2);從質量看,其工業總體上尚處在粗放式發展階段,主要依賴資源消耗和資本投放;從結構看,其工業結構層次整體偏低,城鄉二元結構特征突出,生產力空間布局也不盡合理;從效益看,其工業目前的經濟效益低下,而資源環境利用效益更呈失控失察狀態;從速度看,其工業增長近年來盡管有所加快,但仍低于全國全省一般水平尤其大幅慢于下游三角洲地區;從引進看,其招商引資舉步維艱,限于“經濟落后導致外來投資不足、外來投資不足加劇經濟落后”的惡性循環狀態(2005年實際利用外資僅為全省的7%左右);從后果看,其“工業化遲滯”直接導致當地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水平低下,貧困惡性循環加劇,與下游的落差仍在擴大。

2.2 障礙

不僅如此,其為擺脫貧困而大規模推進工業化的發展沖動還與水系上游限制工業排放的環保要求直接矛盾。迄今上游山區尚不發達的工業化和十分有限的工業規模即已造成整個水系環境惡化,倘若放開手腳大規模推進工業化,讓發達地區曾經經歷過的傳統工業化階段在上游地區再完整重演一遍,那么本已極其脆弱的水環境承載力必將不堪重負。對此社會各界高度關切,將上游地區定位為“生態屏障”的呼聲愈來愈強烈。這就意味著一些山區市縣將不得不部分放棄本已十分落后的工業發展,讓急欲擺脫貧窮落后的當地人民陡增“雪上加霜”之感。比如地處粵北山區的韶關籌備了多年的30萬噸大型漿紙項目終未通過環評、在當地具經濟支柱地位的韶鋼呈南遷(或部分南遷)動向、樂昌坪B熱電項目遲遲未能實現擴產計劃等就是“前奏”。而韶冶釀下超標排放有毒工業廢水的“大禍”,又勢必導致上級對當地產業政策的進一步收緊。上游山區的整個工業發展可謂前景堪憂。

2.3 利弊

按“外部性”理論[2~3],環境污染屬負外部性。企業的經濟活動對 他人和周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但未納入市場交易的成本與價格之中。企業從經濟活動中受益,卻將其排污所造成的環境耗損及其治理費用轉嫁給社會和他人,形成企業花費的“內部”成本與社會花費的“外部”成本之間的差異。上游工業發展的這種“成本外差”具“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s):上游工業企業一定量的內部成本引發全流域倍加的外部成本,上游工業生產活動核算的經濟性隱含全流域核算的不經濟性。如前述30萬t漿紙項目盡管可行性研究顯示其資本預算結果理想、直接投資效益顯著、間接社會效益也可觀(包括產業波及面廣、提供就業崗位多、財稅貢獻大等),但若計入其大面積種植速生林(漿紙原料)對河流上游水土保持的負面影響及其大排放特點對“高價值水系”帶來的環境威脅,同時考慮到對其環境監控的難度和成本等因素,項目的戰略效益就不“正”而“負”了。

同時流域環境監測記錄還表明:水系污染源不僅大多來自工業排放或與工業相關,而且發生位點以上游或中上游相對居多。如近期珠江相繼發生的幾起典型突發性水系污染事件,竟全部發生在水系中上游甚至中上游支流和源頭(見表2)。這不只是巧合。因為按產業梯度推進原理及流域逆梯度發展效應,愈是接近上游或遠離下游極核區,產業結構和工業級次愈低,企業及當地的環保投入能力亦愈弱,大量排放、低標準排放及污染事件發生的幾率就愈高。其次愈往上游水流量愈小水體凈化能力愈弱環[CM)]

式中X代表水系總長度,A代表其環境綜合承載力強度,c、d為影響系數。模型刻畫的關系是:污染源位點愈上(游)或排污量愈大,水系環境所受威脅度就愈高威脅面就愈大:污染源位點愈下或排污量愈小,則水系環境所受威脅度愈低威脅面愈小。由此得到啟示:水環境威脅多來自水系上端,因此減少上游或源頭的工業排放更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基于環發和諧、發揮上下游雙向積極性的系統解決方案

以上分析表明上游山區面臨既要發展工業(無工不富)而又難以發展工業(事倍功半)、力圖發展工業(內部經濟)而又不宜發展工業(外部不經濟)、欲進不能而又欲棄不忍的尷尬局面。廣東上游山區的情況尤為典型。解決之道也許就是建立“珠江流域工業排放局域配額制”(The Local Area Quotas for the Industrial Emissions along the Pearl River)。

3.1 要義

將一定空間范圍(本文為珠江水系)所能承載的最大工業排放量(本文暫只涉及液態排放)作為配額公平分配到區域(本文為廣東境內珠江流域)單元并允許其作為商品交易。企業可以按“合算”原則在投資治污還是購買排放配額之間進行自由選擇。不適宜發展工業或治污成本承受力較弱的區域單元也可向更適宜發展工業或治污投入能力較強的區域單元轉讓其富裕的排放配額。于是前者因承擔“生態屏障”或源頭保護義務而被迫放棄的部分工業發展權就從配額交易中得到了補償,并可將此補償用于建設高標準環保設施或集中發展農林業、旅游業、低排放工業等生態適宜產業。作為一種基于環發和諧、兼顧效率與公平、兼用“公權”與市場(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旨在發揮上下游雙向積極性的制度安排或系統解決方案,“珠江流域工業排放局域配額制”至少涉及以下要點:確立標準污染單位、計算水系環境容量、調查流域排放現狀、核定工業排放配額、實行獨立環評/控制度、開展排放配額交易、建立均衡發展基金、加強配額交易監管等。

3.2 域寬

工業排放控制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這從聯合國主導下的全球氣態排放控制進程可見一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已通過14年、京都議定書的簽署也已進入第10年,但由于覆蓋面大、涉及面廣、協調不易、成本高昂等原因,全球的工業氣體減排目標進度遠未實現,足見環保與發展的矛盾何其難解!因此我們在設計液態工業排放配額制時不能不充分估計其操作難度而采取漸進式實施步驟。這就需要從易到難按不同域寬將其分解為局域配額制、全域配額制、廣域配額制乃至全球配額制(見表3)。

3.3 試點

為有序有效地推行工業排放配額制,宜按縱向亦即LAQ→TAQ→WAQ→GAQ和橫向亦即液態→氣態→固態→…循序進行,以期逐步實現對全球各態工業排放的全面、合理、有效控制。而選擇廣東珠江流域率先進行LAQ試點,一是因為珠江水系面臨日益嚴峻的環境壓力:一方面下游三角洲地區的城市、人口、產業等高度密集并加速膨脹,經濟總量(包括港澳)已逾全國的20%;另一方面“哺育”珠三角的珠江水系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頻發的沿江水污染事件更受萬人矚目,顯示減少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區的工業密度與排放已刻不容緩。二是廣東全省面臨日益擴大的山海差別:上游山區與沿海珠三角地區的人均GDP對比已達1∶4.82(參見表2),而讓一方承擔生態屏障與源頭保護義務又將加劇這種兩極分化趨勢,環境保護與均衡發展的矛盾在這里倍現突出。三是在廣東珠江流域試行LAQ具備有利條件:一方面珠江水系廣東段符合LAQ的域寬定義,為“在一個可控區域(省域)內的單水系”,相對便于操作;另一方面廣東具有較強的改革成本承受能力,對LAQ試點將要涉及到的制度設計成本、運行維護成本、交易與監管成本以及風險成本等的承受力無虞。

3.4 特點

珠江流域工業排放局域配額制著眼于水資源環境的源頭保護,比從下游或全程平均使用力量較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力于“預應”或事前控制,比傳統的事后治理更為積極主動;強調科技與經濟、行政與市場力量的結合,切入了一條順應時勢的環保新路;主張建立補償或共享機制來改變上游貧困地區的傳統發展道路(放棄傳統工業化),提供了一種解決環發矛盾及區際失衡的新選擇或“另類思路”;致力于創新概念和方法,簡化了工業排放制度的設計與操作;在借鑒、集成的基礎上尋求創新,繼承了京都議定書等既有成果但又有所發展或區隔;注重理想與現實的結合,建議從相對簡易的單水系局域配額制開始逐步推廣等。

4 結 語

廣東珠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逆地理梯度效應明顯,上下游之間的不均衡發展狀況嚴重。其直接導因是上游山區遭遇工業化遲滯與邊緣化困境。通過加速工業發展來擺脫貧困是當地數千萬人民的殷切企盼。但山區大規模推進工業化的努力與水系上游限制工業發展及排放的環保要求直接矛盾,符合“全流域經濟性”的選擇是在上游設置一道生態屏障。這就需要找到一個既能鞏固這道生態屏障而又不損害部分地區“天賦發展權”,能兼顧發展與環保、效率與公平、調動上下游雙向積極性的制度安排或系統解決方案。該方案就是建立“珠江流域工業排放局域配額制”:通過一定區域內排放配額的分配和交易而讓那些被迫放棄工業發展權的低環境承載力地區得到相應補償。由此為將來沿縱向、橫向逐步擴大應用工業排放配額制提供示范。

(編輯:劉呈慶)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Nurkse R. Problems of CapitalFormation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2ed edition). 1953(1st edition).

[2] Marshall 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An Introductory Volume[M]. London : Macmillan, 1890.

[3] Pigou A. The Economics of Welfare[M]. London: Macmillan, 1920.

[4] Coase R H.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 1960, (3):1~44.

[5] Hardin G.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J]. Science, 1968, 162:1243~1248 .

[6] Francis M. Trade and the Enforc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perty Rights[J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5, 14(3):281~298.

[7] Tietenberg T. Emissions TradingPrinciples and Practice[M]. 2nd editio n. Washington DC: RFF Press. 2006.

[8] Rosen H S. Public Finance[M].6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 2002.

[9] 張明旭,顧友直[M].上海市全面實行排污許可證交易的可行性探討[J].上海環 境科學, 2003,22(4):238~240.[Zhang Mingxu, Gu Youzhi. Feasibility Approach on Overall ImplemeNtation of Pollutant Emission Permit Trading in Shanghai[J]. Shanghai Environment al Sciences, 2003, 22(4):238~240.]

[10] 張穎,舒相軍.我國排污許可證交易模式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2):54~56.[Zhang Ying, Shu Xiangjun. Research on Trading Mode of Discharge Permit in Our Country[J]. Progress Policy of Science, 2005, (2):54~56.]

[11] 代明.管理新概念與新概念管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DaiMing. New Management Concepts New Concept Management[M]. Beijing: Social Science Press ofChina, 2004.]

[12] 國家環保總局.2006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R].[State Environmental Prot ec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2006’Report on the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 http://www.sepa.gov.cn, 2007-06-05 in both Chinese English.

[13] 國務院新聞辦.中國的環境保護(1996-2005)白皮書[R]. [The Informati on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1996-2005)] http://www.chinanews.com.cn, 2006-06-05 in both Chinese English.

Effects of Contrageographygrads Development,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Developments Environments and the Local Area Quotas for Industrial Emissions

of the Reaches of the Pearl River

DAI Ming1,2

(1.Research Centre for Regional Urban Development,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Guangdong 510632,

China;2.Goldcoast Institute for Innovation Research,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2 ,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an obvious departure from the regional equilibrium of developments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Pearl River in Guangdong that resulted in “the effects of contrageographygrads development”. It’s mainly because that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the upper reaches has been deeply stuck in industrialization delaying marginalization plights, so that nearly 40 millions of the local people have conceived a dream to get rid of “the vicious circle of poverty” by speeding up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ut problem is that such industrialization efforts on a large scale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are encountering the bottleneck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that strictly limits industrial emissions along the upper reaches of any water system. We must, therefore, find a systematic solution that takes account both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the efficiency and the equity, of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reaches of a river. As a try, a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called “the Local Area Quotas for Industrial Emissions along the Pearl River” is put forward here that supposes to give corresponding compensation to the righ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yielded by some areas with low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and trading of IDQ (the Industrial Discharge Quotas). It should be implemented the way of “step by step” because of the complicacy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difficulty to control industrial emission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geography; the reaches of the Pearl River; theeffects of contrageographygrads development;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s in equilibrium; the quota system for industrial emissions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久综合日韩| 亚洲一区黄色|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四虎亚洲精品|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一区二区自拍| 四虎亚洲精品|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久久福利片|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日韩在线影院|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不卡网|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久久黄色毛片|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国产区网址| 91人妻在线视频| 欧美在线导航| 国产在线日本|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女人一级毛片|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区欧美区| 97在线国产视频|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第一页|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毛片卡一卡二|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99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九色91在线视频|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日韩a级片视频|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成色7777精品在线| 99久视频|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2020| 看国产一级毛片|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欧美色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