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個叫人心態復雜的國度,他們的文化富有特色,在很多地方卻又不免有偏狹之憾。作為圍棋愛好者,無論喜歡何樣的棋風、要探求何樣的圍棋文化內涵,都無法避開日本圍棋給世界圍棋的發展帶來的巨人影響。
一般來說,日本現代圍棋的編年可以從傳統意義上的末代本因坊秀哉隱退,交出執掌棋界的權杖開始算起。近七十年潮起潮落,日本圍棋在演繹無數激蕩風云的同時,也從各個方向凸顯著自己的文化韻味。榻上鋪花留清香,枰前置酒添豪氣,從競技人手,管窺日本圍棋的文化內涵,是探索,也是追憶我們曾經癡狂于黑白之夢的青春歲月。
萬事悠悠,日已西沉,夕陽之歌蒼涼繞耳,可還記得我們最初的容顏——天生孤單的我心黯淡,路上風霜哭笑再一彎,一天想,想到歸去但已晚……
之一總有豪情似舊時——番棋中的傳奇
2007歲末將至之際,中韓圍棋高手住幾項世抖大賽中展開鋼鐵碰撞,熱血驅散寒意。勝利者自然風光無限,最失意的卻未必是竭力一戰后仍品失敗酒的一方,曾經的圍棋王圍、今日世界棋壇三足鼎立的另一足——日本,只能黯然做一個旁觀者。國際棋戰的舞臺仿佛不是為他們而設,即使是國內最強者,在中韓虎騎陣前也常常一戰即潰,昔日風流盡被雨打風吹去。
帝國沒落,他們只能依靠國內棋戰維持著自己的尊嚴,那是番棋的舞臺,日本圍棋的驕傲所在。中國棋從擂臺賽上崛起,韓國圍棋以雄霸錦標賽席卷天下,而日本圍棋最有激情、最高文化的一面,始終在于番棋。
番棋之始
圍棋成為競技開始就有了番棋。古代日本御城棋以及舊大家爭霸的血淚史中,動輒數十番的大戰隨處可見,現代番棋番數漸少,十番棋已是高點。吳清源大師以十番棋征服日本棋界,開創現代圍棋的新局面。他背倚懸崖,孤身亮劍,面對無數高手的咄咄殺氣,兇險之處不亞于蕭峰聚賢莊一戰。
作為頭銜戰爭奪的番棋始見于本因坊戰。本因坊是現代日本棋壇乃至世界棋壇第一項頭銜大賽,它的創立標志著一個圍棋嶄新叫代的開端,可以稱之為一項“革命”,為此做出了重大貢獻的是本因坊世家最后一位掌門人、當時棋界的權威秀哉。身為日本傳統的“棋所四家”中最興旺的本因坊家傳人,他要竭力維持坊門在棋界的上宰地位。但當吳清源、木谷實等青年才俊崛起于棋壇之后,秀哉意識到叫代的發展趨勢已經不是某個權威或者某個門派可以左右的了。當他病體虛弱,已無力再縱橫棋枰之上時毅然決定引退。引退棋上秀哉以五目之差敗給年輕的木谷實,“不敗的名人”終于完全成為歷史。傷懷于無情的歲月卻沒有遺忘棋上的職責,秀哉宣布將“本因坊”這一家傳名位傳讓給日本棋院,計全日本最優秀的棋手來享有這一稱號,而不是局限于坊門內部弟子。無疑,秀哉的決策是明智的。抱殘守缺阻擋不了時代變遷的步伐,只有融入時代才能使傳統發揚光大。將“本岡坊”贈予日本棋院,保證這一稱號的權威性;讓它以比賽形式流傳下去又使這一頭銜永遠閃耀時代之光。1939年,笫一屆本因坊戰正式創立,這標志著日本圍棋傳統的“棋所四家”徹底走到了終點,一個時代落幕了,但同時,現代棋戰登上歷史舞臺,一個更宏大的時代奏響了序曲。
曾經高高在上的“本因坊”稱號現在可以憑自己的實力去獲得,日本棋界上下一片歡騰。剛開始的本因坊戰不像現在設立循環圈,而是由預選出線的低段者與令體高段者進行淘汰,決出八人后再由他們進行單淘汰,不過不是一次,而是總共四次。最后由這四次淘汰賽總成績最好的前兩名再進行番棋決戰,番數也不足現在的七番,而是很奇怪的六番。
這么繁瑣的賽制實際上反映了當時日本棋界賽事的匱乏,不論輸贏,能多下一盤總是好的。經過整整兩年的選拔,最終產生的決賽人選是關山利一六段和加藤信七段。這是兩個現在大家聽超求都感覺陌生的名字,住當時可都是風云人物。決賽是你進我退各不相讓的相持之勢,六局戰罷是三比三平分秋包,偶數制的六番棋第一次施行就遭遇尷尬。好在事先有規定,若雙方戰平則以預選賽成績判定高下,這樣,預賽總分第一的關山利一幸運地獲得本因坊稱號。按照本因坊門的傳統,坊門繼承人要改名,多以“秀”字入名,關山利一不依舊例,白號“利仙”,以飄逸的名字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
關山利一奪取本因坊是他一生輝煌的起點,卻也成了終點。在第二期本因坊挑戰賽上脫穎而出的是橋本宇太郎。那時橋本還未創立關西棋院,以七段身份與吳清源、小谷實并立棋界之巔。決賽第一局橋本中盤獲勝,第二局弈至中途關山突然昏倒,導致比賽無法繼續進行。關山無奈棄權,將本因坊稱號奉還日本棋院,這樣橋本宇太郎就成為新的本國坊,號為“昭字”。
當時的棋界雙璧吳清源、木谷實都沒能在本因坊戰上稱雄出人意料,吳清源前幾屆往往在最后關頭功虧一簣,沒能闖入決賽。試想如果吳氏進入決賽或者取得挑戰權,以他在十番棋上席卷天下的威勢,桂冠必定非他莫屬。不過賽制的差異使最強者拿不了第一成為現實,這也算是棋戰現代化的一大標志吧。至于木谷實,雖然數次獲得本因坊挑戰權,卻一一失足而歸,給他的棋士生涯憑空添上一層悲劇色彩。
以本因坊戰為開端,王座、十段等頭銜戰相繼創立,日本棋界逐漸形成了今日七大棋戰并立的穩定格局,現代圍棋走了高速發展之路。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