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7月,美國在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進行了140萬噸TNT當量的高空核試驗。爆炸發生后,距離1400多千米外的夏威夷瓦胡島上所有的街燈同時熄滅,幾百臺防盜報警器也響成一片。同年,美國進行的另一次高空核爆炸試驗,使它的7顆軍用衛星同時報廢。怎么會這樣呢?這一連串的事故引起了美軍的重視。經過大量研究,科學家們揭開了謎底原來,高空核爆炸透射進大氣層后,產生了不定向的高強度微波。而微波是一種波長很短的無線電波,頻率在300兆赫~300,000兆赫之間,它們對電子設備產生了巨大的破壞。于是,根據這個科學原理發明出了微波武器。
進入21世紀,各國軍事科學家都在研制微波武器,它可以攻擊現代武器中脆弱的電子設備和器件。微波武器對人員的殺傷作用有兩種 “非熱和熱效應”。美國軍方不久前表示,他們已經研制出一種非致命性武器——“無聲戰士”,又稱“熱效應微波武器”。它可架設于軍車上,有一塊大面積平板,前端伸出一塊鏡頭似的小玩意兒,能將平板上散發出的微波束,通過鏡頭匯聚加強,并照射到目標上。操控人員就像擺弄電腦一樣,輕點鼠標,鏡頭便會自動對準射擊目標。人要是被這種高能微波射中后,皮膚表層會瞬間感受到54攝氏度的熱度,這種程度足以令被“射中”人的肌肉迅速抖動,產生灼痛感,好像被一只超高溫的電吹風狠吹,灼熱難擋,趕緊跑得遠遠的,躲避這無形的射來的高溫“子彈”。
不過,被微波“子彈”射中后,只要離開它的射程,幾分鐘后不舒服的感覺便會自動消失。這無形無聲的武器是怎樣研制出來的呢?原來,科學家利用類似普通家用微波爐的工作原理,只不過它的波束以更加緊湊的射線形式向特定的目標發出,而且它的作用距離更遠一些,達到750米。比過去使用的非致命性武器,如橡皮子彈及高壓水槍等的射程遠了許多。
美軍準備將“無聲戰士”投放到伊拉克,當遇到騷亂或恐怖分子混雜在人群中時,它就能發揮威力了,讓興風作浪者熱得吃不消,只得乖乖離開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