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春節團聚時 胡永霞(瑞典)
光陰荏苒,桃符更新。不知不覺中,鼠年春節悄然走來。
春節是全球華人共同歡慶的重大傳統佳節,尤其對于海外游子來說,縱然人在他鄉,但是與故土與中華傳統文化總有一種難以割舍又揮之不去的情結在維系,春節便是其重要的紐帶之一。在游子們的心目中,那些名目繁多、花樣奇特的洋節日,是無論如何也難以取代中國春節之位置的。
事實正是如此。中國人不論人在哪里,去向何方,工作再忙,事情再多,時間再緊,也會以各種方式慶祝春節這個最具凝聚力、向心力和影響力的傳統節日。生活在瑞典維市的學者學人、華僑華人,每年春節都習慣組織起來,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舉辦辭舊迎新晚會,共品傳統文化盛宴,同享新春佳節濃情。鼠年春節也不例外。為了將鼠年的春節晚會辦得有聲有色,協會理事會提前兩個月就開始了晚會的籌劃工作。
晚會于2月9日舉行。游子們滿懷思鄉念親的濃濃深情,身著節日盛裝,以友情代親情歡聚一堂,隆重慶祝中國農歷新年。晚會期間,大家如同兄弟姐妹般,一起吃團圓飯,一起包餃子,一起自娛自樂,一起放聲高歌,聚會大廳自始至終沉浸在熱熱鬧鬧、歡歡喜喜、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中國年味氛圍之中。包餃子的一幕更是展示了傳統的文化氣息,濃濃的中國年味,場面尤為動人。大家不論相識與不相識都踴躍參與,爭相動手,親自體驗傳統節日的生活情趣,切身感受中華年文化的誘人魅力,一任思親念家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彰顯和釋放。
中國傳統的春節文化不只是在國內傳承和發揚,在海外凡是有華人的地方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堅守。眾多的海外游子任憑浪跡天涯海角,那種深植于心的中華文化之根牽連著、影響著和感召著自己。例如每逢新春佳節或中秋節,游子們會感到一種脈脈的溫情在涌動,一種濃濃的鄉戀被喚起。
過年 項佳谷(奧地利維也納)
“快點,不然我們不等你了!”
小伙伴在外面大聲地招呼著,媽媽手上的針線還連著我的衣服,我擰著脖子對著窗外喊道:“馬上就來啦!”媽媽怎么這么慢,我急得直跺腳。
一腳踩了個空,原來是一場夢。通常在我的夢里,人物、場景是虛幻不清的,可是這個場景卻是那么的真切,因為它實在是我經歷了多少次的事情。在海外生活了這么多年,開始的年頭里挺喜歡這里的圣誕節和復活節,呆的時間越長越是懷念家鄉的春節。
想起小時候,每年過年,媽媽都要給我們姊妹3個每人做一件新衣服,媽媽每周工作6天,星期天要打掃衛生,還要縫縫補補,那會兒的衣服怎么那么愛破?真不知道她用什么時間做新衣服。多少個大年三十,吃完了年夜飯,我們都上床睡覺了,媽媽還在燈下給我們做新衣服。大年初一醒來第一件事,就要看看床頭有沒有新衣服。許多次,衣服是做好了,可是扣子沒來得及釘,媽媽做了大半夜衣服,累得眼睛也睜不開了。于是就出現了上面那樣的夢境。記得好多次,都是初一早上先用線暫時縫上,晚上再釘扣子。
年初一一大早,小孩們就要穿著新衣服成群結隊,在院子里從這家串到那家地去拜年,說是去拜年,實際上就是去搜羅吃的,花生、瓜子、花生糖、炒米糖、水果糖……有的人家還給上海帶來的奶油糖呢。這會兒,就要看誰的口袋大了。每次年前我都不忘了央告媽媽,新衣服口袋要做大一點,媽媽好像總也記不得,我的衣服口袋總是比別人小。現在想想,可能別的小伙伴也是這么想的。
聽說國內現在年味淡了,這一方面反映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需要到過年才能吃好的穿好的,可是另一方面,又讓人覺得有點遺憾。像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也是一種文化,是民族情感的一個載體。就像國外的圣誕節、復活節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期盼、樂趣和遐想一樣,春節對中國的孩子甚至對生活在海外的華人來說也是不可缺少的。愿鼠年春節多一些年味。
今年大洋彼岸過春節 谷世強(美國費城)
定居美國十多年,幾次在家鄉天津與父母家人過春節,放鞭炮、包餃子、看春節晚會、與兄嫂舉杯給父母拜年祝壽的感覺真好,真難忘!
雖然現在美國飛北京的航班不少,“常回家看看”越來越方便,但鼠年春節我們在大洋彼岸過。春節我們無法回國與家人團聚,這里的華人同胞有條件的都會聚集一堂在異國它鄉歡慶傳統佳節。
我太太所在的費城郊外華人基督教會有許多學習小組,每逢“圣誕節”、“春節”等就會在小組某個成員家聚餐。鼠年春節在我家過,我太太在與她們學習小組的“女士一族”們商量誰和面、誰帶三鮮餡、誰還會搟餃子皮等“細節”。是啊,十多家,幾十口子人光靠我們家準備的三鮮餡手包水餃當然不夠。通常,來聚餐的各家各戶都會帶來自己家的拿手菜,從涼拌菜到自己現烤的蛋糕都有,還有烤年糕嘞。
在異鄉的我們來自五湖四海——老家是北京的、內蒙古的、江蘇的、河北的、河南的什么地方都有。在我家聚餐迎新春,我也得另外奉獻個“豆豉扣肉”、 “天津粉皮”之類的自家“名菜”不是?
在費城中國城的華人商店或者在費城郊外多家規模很大的華人超市,國內食品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從貴州出產的“老干媽”牌辣椒油到北京來的“王致和”腐乳和芝麻醬,甚至天津麻花、“傻子”瓜子,應有盡有,而且價格不貴。而過年要吃的柿餅、芝麻糖、炒花生、大白兔牌奶糖等也都樣樣齊全。在中國店也可以隨時買到各種豆腐甚至苦瓜、鮮藕和油菜等,這對沖淡我們華人的“鄉愁”幫了大忙。
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年春節在我家過,我們這一群在海外的華人同胞們舉杯給家鄉父老拜年!我們也祝2008北京奧運會圓滿成功,中國更加繁榮富強。
紅紅火火才不會寂寞 石瑩(美國)
今年是我第一次離開家過春節,沒有家人、親戚,只有老公在身邊;沒有煙花爆竹的喧鬧,只能打電話與家人聯系;早上看春晚,動手準備年飯,不過我還是要自己搞點氣氛。在超市買來紅色A4紙和白板筆,用來寫春聯,加上一包紅色餐巾紙,是要剪窗花的。回到家,把紙裁剪好,按照在網上找到的春聯,一張張地寫好。哈哈,在大學時有書法課,沒想到在畢業后還真用上了。雖然開始不習慣白板筆,寫出來的字怪怪的,很難看,還好,我只浪費了幾張后,終于能模仿出毛筆的樣子了。我一時高興就寫了好多份。家里貼了5副,給老公辦公室送去一副,朋友們每家一副。還有窗花,我把一包餐巾紙都剪了,大概有70多個吧。分給大家一些,剩下的就全貼自己家了,臥室、廚房、客廳、冰箱、廁所……朋友們來參觀都說我布置得漂亮。離鄉背井,要布置得紅紅火火的心里才不會寂寞啊。
年二十九晚上,我和老公就開始往國內打電話挨家拜年。到年三十早上,我很早就起來了,老公幫我把電腦網絡電視調到CCTV-1,然后就去研究室了。我自己擺好椅子,周圍放滿小吃和飲料,做好一切準備工作,然后坐好等著春晚的開始。今年的春晚是真不錯,尤其喜歡這次的舞臺設計,整體上的視覺感受是一震撼、唯美。語言類節目也都個個是精品。到了晚上,幾個朋友小小的聚了一下,我炒了幾個小菜,燒上火鍋,魚呀肉呀往鍋里一扔,開瓶從家里帶來的劍南春,就算是年夜飯了,然后陪各位上班族又欣賞了一遍春晚。一邊看著春晚,一邊吃著朋友帶來的餃子,還真有在家過年的感覺和氣氛!
春節,眾多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天,我們就是這樣度過的。我會記住它!
爆竹聲聲 延新晨(加拿大)
回到家鄉已經幾個月了,正好是2007年和2008年的新舊交接。這幾個星期以來,幾乎每個周末的凌晨,都被陣陣爆竹聲從夢中喚醒,然后就再也無法入睡。
睡不著,腦子里就很興奮,開始天馬行空。想著終于可以和父母家人一起團聚過春節了;想著這又聽到家鄉過年時的爆竹聲了……
多久沒有在故鄉過年了?算一算,已經10年了。10年以后,我又能在故鄉和父母家人一起過年了。今年父親已經80歲了,母親也近80了,每天我陪伴在他們的身邊,看著他們白發蒼蒼,滿是皺紋的臉,我多么希望他們能永遠健康長壽,我更希望能年年陪他們一起過年。
爆竹聲聲辭舊歲,瑞雪飄飄迎豐年。小時候最喜歡過年,穿新衣、放鞭炮、吃餃子。那時雖然生活不富裕,可小孩子家,卻有盼頭。而現在,生活是越來越好,可是,盼過年的心卻一天比一天淡了。
然而,爆竹聲在告訴我們,年就到了。聽著外面那一聲接一聲的噼噼啪啪響,無論如何,我是再也不能入睡了。過年了,我也要去放鞭炮了!
歡笑在同一刻 張惠(美國紐約)
農歷大年三十還沒來到,我們這些海外學子就開始口耳相傳一件大事。什么事?約時間一起在網上看春節聯歡晚會。要說這可有點奇怪,因為想看春晚的各個專業都有;而且好多還是在國內對春晚“不感冒”的。
為什么今年的春晚這么牽動人心?我想,一是因為今年北京舉辦奧運,世界看中國,我們當然更關心,希望通過春晚這扇窗口體味祖國的發展和進步。二是今年的極端雨雪天氣造成中國多個省(區、市)受災。我們雖身在異鄉,卻感同身受。在通過一些渠道捐助國內的同時,非常希望能在春晚上看到祖國人民昂揚的斗志。三就是“天涯共此時”了。也許懷念的不止是春晚,還有那一晚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團圓飯邊對節目“評頭論足”的其樂融融。雖然今年不能團聚在一起,但通過春晚這個橋梁,歡笑在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