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知道人們會不會記得我們我們死了以后?嗯……我覺得人們會說起你是如何改變了世界。不知道在你的訃告里,他們會怎么說你他們會說Edith Sedgwick?一位美麗的藝術家和演員?無所事事?”
——傳記電影《Factory Girl》中EdithSedgwick的獨白
“It Girl” ,最早出現在1927年英國小說及劇作家Elinor Glyn 對好萊塢片《It》的女主角Clara Bow的描述中——這個極具性感誘人魅力和獨特個性的女子,不僅因輕巧的“Flapper”Look 成為1920 年代大眾的模仿形象,也使得“It Girl”一詞在半個世紀的演變中,逐漸變成用來形容極富性感、品位及性格的名流與明星。
上世紀60年代,“It Girl”的靈魂人物是Edie Sedgwick,那位被《Vogue》稱為“Youthquakers”(青春地震者)的富家千金,那位至今仍被Christian Dior奉作神靈祭拜的閃耀偶像,其肆意大膽的作風行徑直指60年代世界風潮坐標。
如今,“It”似乎有了新的闡釋——“I don't know what”,指那些讓人“無法描述”的時尚名媛與潮流明星,她們買鞋子、開party、酗酒吸毒,換男伴比換手袋還要勤,春光外泄毫不在意,動輒還跑到法庭和監獄溜溜彎兒嘗嘗鮮。她們極度物質,也極度無聊;她們瘋狂夸張,卻不知何去何從;她們日以繼夜的爭搶著上娛樂八卦的頭版,卻也在偷拍的瞬間露出小女孩的迷茫和天真。
在世人眼中,她們正享受著富足生活帶來的一切榮耀,卻也過早腐化于對于生命和生活的奢侈索取。Paris Hilton與BritneySpears已顯露疲態,新一代“It”貴族Hilary Duff 早已躍躍欲試。點查這幾朵過早綻放的玫瑰花蕊,在她們經歷極至顛狂的榮枯轉變中,在一瓣瓣花瓣絢麗盛開又悄然凋謝的瞬間里,體味短暫青春快意的霎那美好,以及烈火焚身的殘酷與代價。

“It Girl”之修姆的緋紅茶香玫瑰Hume’s Blush Tea scented China
19世紀由一個叫修姆的人帶入歐洲的玫瑰,碾碎后有特別的茶香,是現代歐洲薔薇的重要親本之一,影響深遠。
伊迪·塞吉維克Edie Sedgwick
1943年出生于美國加州一個富有農場主家庭的Edie Sedgwick,是“It Girl”一族的招牌式領袖,也是一直以來全世界的時尚靈感女神。這個在27歲就因毒品而香消玉殞的超級明星,從1965年初登銀幕便因敏感前衛的姿態和驕傲的無可救藥的形象挑戰著人們的想象極限。在波普大師Andy Warhol的調教下,纖弱而孩子氣的Edie Sedgwick穿著豹紋大衣及性感的網眼襪,瑪瑙耳墜秋千般笨重搖晃,粗黑的重金屬感眼線倔強性感十足,《Vogue》曾描述她有“白金的頭發加上煤煙般的眼圈,以及搖搖晃晃的細腿。”而至今看來,這種造型仍是1960 年代無可挑剔的Icon之一。
Edie Sedgwick短暫而頹廢的一生,是從家族的精神病遺傳史開始的悲劇。精神病父親私生活荒淫迷亂,兩個哥哥也因同樣的病史先后慘烈離世。從中學時代便開始混跡于各種Party和聚會的Edie Sedgwick,順其自然的成為那個時代上流社會和地下風月場的常客,其荒唐程度今不得而知;而其在電影圈里的迅速走紅,不僅獲得了“工廠皇后”(“the queen of The Factory”)的贊譽,更被拿來與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相提并論。巔峰過后,這朵綻放的優雅肆意的玫瑰也想過遠離毒品,安心作人婦,但在1971年的11月16日早晨,她被丈夫發現永遠的睡在了床邊。
一句話點評:玫瑰隨風而逝,余香縈繞至今。

“It Girl”之千金玫瑰Cabbage Rose
普羅旺斯玫瑰的變種,因花狀如千金菜而得名,1815年前是玫瑰油的重要原料。
帕里斯·希爾頓 Paris Hilton
Paris Hilton今年雖然已經27歲,卻似乎依然對娛樂大眾樂此不疲。貴為Hilton
千金的她背負著3000萬至5000萬美元的巨額身價,是好萊塢有名的“豪門艷女”,卻在人生經歷上相當乏善可陳。主演父親投資的電視系列劇《簡單生活》算是引起矚目,母親為其創辦的“我想成為另一個希爾頓”節目其實也與她無關。對于Paris Hilton本人來說,把全世界當作成自己的Hilton酒店,放縱歡愉才是王道!于是,她酗酒成性,濫交吸毒,為雜志拍裸照,與男友廁所偷歡,不穿內衣褲給狗仔隊狂拍,以自己名字開設夜總會……甚至幾度三番藐視法律,當入獄為兒戲。富足的物質基礎并沒有給她好的氣質與教養,這位從小在貴族學校長大的豪門千金,不僅衣著打扮毫無品位,竟在公開采訪中將英國首相布萊爾錯認成是英國“總統”。草包“美人” Paris Hilton對此引起的群體嘲諷并無介懷,倒是唯一一次彰顯了大家風范——“人們認為我很愚蠢,其實我比大多數人聰明。”
一句話點評:玫瑰的用途有很多種,為美人增添顏色是一種,被踐踏至花泥也是一種。

“It Girl”之白玫瑰“少女的羞赧”Great Maiden’s Blush
古典園林玫瑰的一種,代表純潔的愛,因在中世紀與圣母瑪麗亞聯系在一起,倍顯高貴。
希拉里·杜夫Hilary Duff
14歲便因主演迪斯尼頻道電視劇《平民天后》一炮而紅的Hilary Duff,出生于1987年,在今年美國《福布斯》雜志發布的“全球最富新星TOP20排行榜”上以1200萬美元名列三甲,是當下美國娛樂圈最炙手可熱的超級明星。在小甜甜布蘭妮已經慘不忍睹的今天,這個善忘的世界一直都在期待一位新的青春玉女掌門人的誕生。擁有自己的香水品牌和時裝品牌,并在樂壇影壇大小通吃的Hilary Duff如期而至,以真實不做作的本色“演出”和健康慈善的公眾形象適時的為混亂不堪的娛樂圈,注入了一絲清風。
不過近日,曾身兼奧黛麗·赫本兒童基金會與兒童問題青年顧問委員會成員的Hilary Duff,似乎要在21歲的成人禮時來個轉型,一改以往乖巧甜美的學生裝扮,而改以低胸熱褲作為演唱會的造型。無疑,明星的公眾形象需要隨著年紀增長而改變,只是當這朵嬌艷的小花像當初的小甜甜一樣逐漸褪下衣衫時,她所展露出的還是現在這般羞赧的微笑嗎?
一句話點評:當白玫瑰染上紅胭脂,還會是那朵玫瑰嗎?
當Paris Hilton入獄“懺悔”之際,美國ABC新聞網迅速發起了全民大討論,題目是便《誰會是下一個帕里斯·希爾頓?》。諸如來自美國最高法院第一任大法官約翰·杰伊建立的莫蒂默家族的汀斯利·莫蒂默Tinsley Mortimer、年收入50億美元的赫斯特傳媒巨頭的繼承人琳迪婭·赫斯特Lydia Hearst、與總統普京是世交并因拍性愛錄像而馳名的“俄羅斯帕里斯” 克塞尼亞·索布恰克Kseniya Sobchak等等,皆為候選佳麗的風頭人物。踩在有權有勢的父輩身上,把財富這種與生俱來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不過是當下“It Girl”身上的斑斕色彩之一,成為大眾消遣和謾罵對象對她們而言也不過莞爾一笑。
“It Girl”的真正精髓,不過是手持鈔票光鮮亮麗地比大多數人快走幾步,有人回眸一笑成為經典,有人損手爛腳化作笑談,如同玫瑰甫摘下那一刻的香甜,拂曉聞起是甘如冽泉的清醇,傍晚則余憔悴半生的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