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后創業者,一個走在創業路上,但兩年后就身價過億的男人。曾就讀于清華大學新聞系,目前是長江商學院最年輕的EMBA學生。
高燃,2004年開始創業,MySee總裁。2005年2月,遇到了當年的清華同學鄧迪,兩個人合并了公司,創立MySee.com。12個月后融進了1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正式開始創業之路。
現實名片:
高燃,1981年生,湖南人,25歲開始創業,建立MySee。
目前,涉足七個項目的投資以及策劃,其中包括即將上市公司的投資。
理想名片:
最牛的自由撰稿人,回到深愛的媒體領域。
眼界開闊、專業深厚、暢所欲言的大學教授。
關于“創業”這件事兒
高燃看創業
“創業絕對是件好事情。這股力量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動力,中小企業是最有活力的,同時也解決非常多的就業問題。投資市場機會很多,同時競爭也很激烈。在現代社會中,確實難以屏蔽身價和財富的影響,創業之初的路難走,在于沒有資金的尷尬,處處親歷親為,缺乏關注。而對于創業者來說、要具備專業素質,還要善于分析,內心足夠堅強,能承受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壓力。有耐力去堅持某些事情,同時更要靈活地去適時調整角度,好的身體也是持續發展的關鍵。
創業有兩種,一種是有資金去創業,一種是沒有資金,對于后者,大多需要風險投資來資助,風險投資商會看中三個要素,也是創業者在項目初期必須考慮的。這三點分別是:1,項目的面對的市場要足夠大。2,風險投資看中團隊,所以你的團隊,你的人,要是投資商覺得值得投資、值得信賴的。3,項目一定要有核心競爭力,這個核心競爭力是別人無法超越的。最好這個核心競爭力有可持續發展性。
沒有什么比一顆躁動不安的心更能抖露出不凡。
對于高燃來說,這就是他致命的“軟肋”,不安分。為此,拒絕平庸,拒絕按部就班,外表是冷峻默然的海水,內心是強烈激蕩火焰。25歲就能預料到自己40歲的狀態,那決不是高燃的風格。
2008年的第一天,高燃閉門在家,拒不見客,再一次,醞釀十年后的他。畢業那年第一個十年規劃,高燃躋身80后財富新貴。時隔五年,這個成熟的年輕人再次閉關,勾勒他理想帝國。
“我要快速成長,用十年的時間完成別人三十年的才能到達的成就。”就這句話,高燃沒有湮沒在“從業者”的大潮中,而成為新生代“創業者”。“創業”有別“從業”,“創”者,必擁其奇巧,更具統籌之氣度。他內心張狂,蠢蠢欲動。豈能按捺自己,亦步亦趨、按部就班地匿跡于前赴后繼、墨守成規的“螺絲釘”隊伍中?
高燃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成為最優秀的記者,寫出最深刻的文章,但是,他選擇去冒險。“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他怕和曾經坐在他辦公桌前面、年近50的編輯主任一樣,日復一日選題、寫稿,單調庸碌地過活一輩子。于是,他放棄了金飯碗,轉而,把目光投向了其他領域。八個月后,他開始為自己的理想打拼,用他的話說:“當我想到創業,就默默和自己說――就它了!”。
有人說“機會只會垂青有準備的人”。他在清華時是學生會主席,這個平臺讓他接觸到許多總裁級重量人物。有機會,要把握,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他見縫插針地和那些老總溝通,交流,見面前把邀請到的講座人物資料搞個底兒掉,把握住那有限的時間,把“高燃魅力”和“高燃價值”有效推銷。怎樣把人家堵在電梯,怎樣用短短幾分鐘介紹項目,怎樣半耍賴地讓不投資人心生愧疚,故事甚多。早期的人脈積累使他有底氣、有資本去和先行者逐力,得到人生的第一桶創業資金。投資人看中的不是別的,是高燃這個人,“項目風險太大,高燃沒有風險。”投資人的原話。
雖然處女作“電子商務”的項目夭折,但不是結束,而是開始。2005年2月,他遇到了當年的清華同學鄧迪,兩個人合并了公司,創立MySee.com。公司成一定規模后運營的艱辛不亞于創業之初,他把家設在了辦公室,那段時間,他只有一件事,就是工作,只有一個想法,還是工作,壓力很大但很單純,漸漸地,他的公司上了軌道。經營公司也是經營自我,高速運轉的高燃無暇“從眾”、遠離“惰性”,有了經驗和資本的“原始積累”,他和他的團隊進入了鐵馬冰河的戰役。
重承諾,有擔當,責任感使然。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大多都經歷過“挫折教育”,高燃不認為那些是苦楚,他強大內心足夠抵御外來壓力。他并不否認工作強度的挑戰,昨天,他就從頭上拔下兩根白頭發,這是一個27歲年輕創業者快速成長的副產品。
好奇于這個黑洞般強大的背后是否也有脆弱,問及“什么事情讓你受到的打擊最大,或是接受不了?”“沒有什么事是接受不了的,如果說打擊,美國轟炸南斯拉夫大使館讓我打擊最大,我一直認為中國是強大的,那樣的經歷讓我突然覺得無助。”始料未及的回答,沒有絲毫調侃的意味。“鴻鵠之志”驅動,他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解讀,眼界必有不同,憂國憂民、不拘泥于眼前,大局了然于胸。他希望別人的生活也能因他的存在而更精彩。
這樣的話讓人想起《圣經》中的故事:主人臨行前把三個奴仆依次叫來,分別給三人5枚、3枚、1枚金幣,三人各自感懷,一年后,主人歸來,得5枚硬幣者用這本錢又賺來5枚,主人甚喜;得3枚著亦賺3枚,主人欣慰;得一枚者竟把這金幣視為寶物珍藏,待主人回來,更金光燦燦獻上,主人勃然大怒。此文外延甚豐,不贅述,但有一點,也許每人的天賦秉性不甚相同,但用“所給”去實現其價值,稱得“作為”。如果說高燃就是那個拿五枚金幣的人,那他同時也是堅定不渝地用自己的“本錢”去實現的人。
高燃的故事很多,拿到風險投資的曲曲折折,與清華校花的風花雪月,以及事業起步卻失真愛的扼腕之痛。和他聊天會發現,他的邏輯、他的哲學沉于內心。善于思考是他的優勢,但千萬別理所當然地認為憑此便能成功。這是冰山一角,雖也不可或缺。他的新聞學背景讓為他打開很多扇門,也練就了他敏銳洞察事事變遷的能力。他有很多第一,全縣最好的高中一個月內從倒數到第一名,第一個直接考到清華大學本科的中專生,同屆清華畢業生中第一個身價過億,這不是必然,他的韌性和付出不言自明。

五年,他兌現了“快速成長”的諾言,至少現在看來是這樣。雖然還走在路上,但這黑馬的腳力不需要任何潤飾。現在的他,忙于七個項目的策劃和實施,除了談生意,書和朋友是他的全部,12點回到家,關上門,半個小時的看電視,一個半到兩個小時讀書,陪伴他。《宋美齡自傳》《張學良自傳》《野蠻生長》,好的書都會細細品位,隨著跌宕起伏,他感動,他專注。這是高燃精神世界的加油站,供給這個野蠻成長者足夠肥沃、源源不斷的養料。讓奮斗著的高燃更加快樂。
\"高燃的故事很多,拿到風險投資的曲曲折折,與清華校花的風花雪月,以及事業起步卻失真愛的扼腕之痛。和他聊天會發現,他的邏輯、他的哲學沉于內心。\"
\"“鴻鵠之志”的驅動,他站在更高的平臺去解讀,眼界必定不同,憂國憂民、不拘泥于眼前,大局了然于胸。他希望別人的生活也能因他的存在而更精彩。\"
DIALOGUE 創業者面對面:
《風尚志》 :現在的項目主要涉及什么領域?
高燃:現在做的有七個項目,有些已經在實施初期,有些還在籌備階段,涉及領域各不同。涉及商業機密的,我不能說。
但我要說,在未來的3到5年,中國的傳媒業,會出現一些“巨無霸”,我想做最大的出版公司,話劇公司,發行最有影響力的商業雜志,人物雜志。
小的項目有電子商務這一塊,目前在做一個大學里網上賣書的電子平臺。大的有上市公司的合資參股。
《風尚志》:高燃的名聲比在做的項目名聲大,怎么看?
高燃: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人和所做的事情是相輔相成的,我承認這個社會很浮躁,所以名聲大,關注的人就多,這對于項目發展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名聲越大,就必然會有更多的人知道我,喜歡的人會多,不喜歡的人也會多,正負評價都會有。我會盡力,但我無法讓所有人都對我滿意。
《風尚志》:今年元旦寫下的十年計劃,可否分享?
高燃:財富方面的積累,我希望用三到五年去完成,幾個億或許十幾個億,總之能足夠讓我很舒服很愜意過一輩子,不用為經濟費神,這個難度不大。
我的精神生活一直很充實,現在在讀長江商學院的EMBA,我是最年輕的一個學生。之后,會去國外讀個博士,專業會是歷史。讀完博士回來做大學教授,或是繼續從事媒體工作,做個自由撰稿人,有言即發,有言敢發。
生活很簡單,游覽全世界,結婚,生兩個孩子。
MEETING創業讀者會客廳
孔令博
北京大學軟件學院碩士,畢業后第二年開始自主創業,06年成立奧琦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孔令博 :現在,創業資本的力量越來越重要,這個問題你如何看?
高燃:宏觀上講,總體趨勢是這樣,但我認為,對個人來說不是這樣。分析原因,中國的貨幣資產從2005年9月份的3萬億,到現在25萬億,憑空增加了20多萬億的貨幣資產,一定會轉化為消費,或是投資。投資投什么?房地產或是風險投資。一個成功的創業人是不會把錢存到銀行,而一定會拿來投資的。投資者已看到,其投資在中國有很好的回報,所以,市場會越來越大。有資本的,創業成功可能性大一些,時間短一些,這是重要因素,不是決定因素。事事因人而異,但道理就一個,需要用心做。
孔令博:管理方面有何心得?
高燃:我不太看美國大師的管理著作,我喜歡活生生的故事,比如自傳,能從成功人士的故事里讀到很多。傳承來的教義和經驗是把雙刃劍,有些事情有經驗會成功,但同時又會畏首畏尾。一個團隊,人是關鍵,我堅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令博:“理想”是奢談,白手起家如何堅守初衷“理想”?
高燃:誰敢說誰生來就是對的?誰都不是真理!所以,每個人所謂的“理想”也不一定是一成不變的,不該是個特別具象的概念。要明白你所堅持的,也要懂得調整。這是個度的問題,要有方向,有所堅持,有所放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