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明明語速極快,口才很好,思維轉速高于常人;他說話帶著江南人的斯文,卻是地道北京腔,生于上海、長在北京,兼具兩個城市的個性,正是受這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黃明明顯得與眾不同。
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之后又獲美國芝加哥商學院碩士學位,踏著名校一路走來,令許多人羨慕不已。而他卻放下“出身”的優越,白手創業,2000年創立B-to-B門戶網站MandaChina.com失敗后,2004年創立ZCOM電子雜志,2007年時,他已是趨勢媒體集團總裁,集團旗下包括網際快車、Myrice、ZCOM。
現實名片:
35歲,上海人。
前后創業兩次,2004年創立ZCOM。
趨勢媒體集團CEO。
理想名片:
自由自在的旅行者;
天為穹地為廬的思想者;
點燃理想主義光芒的進取者。
關于“創業”那些事兒
黃明明看創業
這兩年創業市場發展非常快。在最近的五、六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的風險投資不光是對中國的市場感興趣,更設起辦事處,國外大的企業也都進入到中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和大環境。
但作為創業者和創業項目來說,拿到投資的多少以及是否能夠拿到投資并不是衡量創業成功的唯一標準,好的項目是花最少的錢卻得到最大的利益。上市也不是衡量一個企業是否成功的標準,它只是完成了另一種方式的融資,所以每個人定義的成功是不同的,要給自己一個更明晰更切合的目標。
?如果只是為了賺一筆錢,那可能很難在這個行業中堅持下來,因為不管前期的工作做得多么充分,還是會有預想不到的困難,如果沒有持續的熱情和明晰的態度是很難堅持下來的。真正的熱情不是激情,只有做喜歡做的事情才能熱情不滅。
咖啡豆放進咖啡機,摁下按鈕,不加糖也不加奶,要的是細品杯中的細膩與苦澀。套上T-Shirt, 下樓、上樓,六七分鐘后就出現在辦公桌前。
黃明明的家就租在公司隔壁,再擁堵的交通也不會影響他的準時,衣食住行在方圓兩公里內都能解決。幾乎不需要什么調試,就進入一天十幾個小時的工作狀態。
黃明明說自己沒有走尋常路,因為商科出身的他,大多數同學都在頂級的咨詢公司、投行工作,坐商務艙,住五星級酒店,八小時內拼命工作,享受八小時以外和度假的樂趣。而當時剛畢業的黃明明沒想太多,在Boston Consulting Group做了一段時間的咨詢師,雖然那里工作強度之大是業界聞名的,但只能建議而無法決策公司命運,在他看來就是紙上談兵。沒有為自己順理成章三五年后的高管生活設想,他強烈覺得自己對事業的熱情需要更大的空間,于是一猛子扎進了這個高風險高壓高危的創業大軍中。
第一次創業,是在美國讀MBA時,看到新浪、搜狐的蓬勃發展,黃明明和很多同學一樣按捺不住,他寫好了厚厚的提案,開著車,開始在美國的沙丘路(Sandhill Road)上挨家演講。就像華爾街是股市的代號一樣,“沙丘路”代表著美國的風險投資業,想從那里拿到投資,機會與挑戰并存。但那時,投資者對中國市場沒有興趣,甚至對金融街二十公里以外都沒有什么投資熱情。當黃明明在臺上侃侃而談半個小時B-to-B項目時,一位投資者竟然睡著了,那是他經受的從象牙塔到現實的莫大打擊,也是記憶中最尷尬的經歷。好在,黃明明的達觀與敏銳讓他看到了另一面,中國這個被忽視的市場急待被開發。堅定了這個信念,他對建立中國與外界溝通的網絡項目更有信心,也許就是這份激情和堅定,讓一個VC的投資者相信這樣一個年輕人一定可以成功,惻隱之心作用下,給予他和他的團隊300萬美元啟動資金。
拿到這筆錢,黃明明回國創業,挖掘這個巨大市場潛力的抱負卻被大多企業老總連上網都不會的現實擊碎,甚至于,他還要苦口婆心解釋互聯網、教人打字,理想的定位與現實的推行落差太大,公司一天天在燒錢,燒入填不滿的無底洞,公司業務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發展,300萬連個水花都沒有濺起就夭折了。
巨大的漣漪卻是在黃明明心中。認識到陽春白雪合者頗寡,他找到了從中國市場中摸爬滾打出來的老廖,并加入老廖已經經營了一段時間的265網站。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干得有聲有色。一年多的積累,他對互聯網力量的認識越來越明晰,更積累了很多資源,有形的像錢,無形的像人脈和經驗。
2004年,他決定再一次創業,項目是ZCOM電子雜志,認同媒體巨人默多克對平面媒體的預言,他看好電子平臺的趨勢,找到了有電子雜志制作經驗的合伙人,用VC更熟識、更認同的方式去融資,他第一輪就拿到了1000萬美元投資。目前,ZCOM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電子雜志平臺,提供時尚類網絡電子雜志,還收購了Flashget和Myrice,在去年發展為趨勢媒體集團。
公司目前還處在發展期,黃明明要處理太多緊急事件,壓力無法避免,有時坐在辦公桌前,會有瞬間想逃的沖動,但向南向北、向東向西看看,都是高樓聳立,最好的排憂方式就是聯絡下那些志同道合的發哥發弟。記憶中,最奢侈的假期只有四天,那已經是他給自己放的最長的假。
他有理想主義者的精英思維,別人做公司多是為了上市,但他說讓人們的習慣發生改變遠比那些來得有意義得多。黃明明最大的驕傲就是在06年收購的Flashget,這個全世界219個國家在用的軟件,帶給他很多期望和不可能的可能。想像一下吧,每個人的電腦中都有一個Flashget,這徹底改變了人們對信息獲取的途徑。
“滿懷激情和執著去落實心中的美好憧憬該是每個人的夢想吧,” 所以走上創業的道路在他看來順理成章。但很難看出彬彬有禮的外表下卻是極大的熱情率性,這股執著和別無旁騖讓他的成功來得單純、來得快速。明明強調他創業的熱情不是激情,而是持久的動力,不會瞬間而逝,那股子勁頭會一直持續,延展到他生活的每個角落。
曾經獲得07年互聯網最佳演講者,無數次面對風投犀利質問驍勇善戰的他,生活中卻沒有絲毫巧舌如簧的影子,沒有那戴著面具經營生活企業家的八面玲瓏,很自然,很真實。
不會因為高強度的工作而削減對生活的熱情,黃明明即將要背起背包,挑戰極限戶外運動,住青年旅社,和大伙同吃同睡,去體驗未知。想起電影《葉落歸根》中夏雨的出境,背著旅行包,騎著山地車,專業的裝備中還有咖啡壺,純純的咖啡豆 ……
他有理想主義者的精英思維,別人做公司多是為了上市,但他說讓人們的習慣發生改變遠比那些來得有意義得多。黃明明最大的驕傲就是在06年收購的Flashget,這個全世界219個國家在用的軟件,帶給他很多期望和不可能的可能。
DIALOGUE創業者面對面
《風尚志》:投資者最看中你的什么?
黃明明:我的熱情。
《風尚志》:選擇了創業,最大的遺憾是什么?
黃明明: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
《風尚志》:作為管理者,最需要考慮的是什么?
黃明明:人。一個好的團隊是非常重要的,成功是因為一個團隊,失敗也是因為一個團隊。
《風尚志》:怎么看傳統媒體和電子媒體的發展趨勢?
黃明明:如果說第一代互聯網顛覆了傳統紙質媒體,那么現在寬帶的應用會顛覆電影、電視等發行渠道。央視現在的受眾年齡結構較高,實際上他們沒有太強的消費欲望,而真正消費能力強的人多是互聯網使用者,所以投錢央視做廣告算不上明智,它的萎縮是必然的。
究其根源,互聯網已不再是內容接受的頻道,而是內容產生的平臺。
《風尚志》:對于北京和上海這兩座城市你最有發言權,你更喜歡哪個城市?
黃明明:我從大概兩歲的時候就被人問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兩個城市是中國最有意思的城市,代表不同的文化。我欣賞上海的服務意識,軟件的配備,人的素質;北京獨特的文化更吸引我,北京人很有意思,話題天南地北。
《風尚志》:你最希望擁有的才華?
黃明明:創造力和想象力。我特別喜歡看科幻的電影,太多東西讓我心曠神怡。
《風尚志》:你是理想主義者嗎?
黃明明:是。很多事我追求完美,但在別人眼里卻是“不現實”。
《風尚志》:你最欣賞男性身上的什么品質?
黃明明:勇氣!勇氣反映在很多層面,在利益面前,道德面前,壓力面前,以及是否有勇氣去放棄。現在,社會上會有男性去傍富婆,我覺得這就是缺失勇氣去面對自己的體現。
《風尚志》:你生命中最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是什么?
黃明明:失去朋友。
《風尚志》:你最喜歡的城市?
黃明明:我說不出來,我能從每個城市中發掘它的優點,都喜歡。
《風尚志》:你認為年齡對男人來說意味著什么?
黃明明:財富。人生最大的財富就是精彩的經歷和閱歷。
《風尚志》:對你影響最大的書?
黃明明:《亞洲大趨勢》,作者是約翰#8226;奈斯比,他在1999年就說,未來20年是亞洲的世界,西方發達國家要了解中國。所以我想搭建起這個橋梁,愿意冒這個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