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和老板正在為一個問題激烈爭執時,他很不耐煩地揮揮手:“好了,你自己看著辦吧。”你千萬不要以為他已經被你的口若懸河所征服,心甘情愿地把決定權交給了你。其實,他只是對你不能及時領會他的弦外之音感到厭煩。他的潛臺詞是:你回去好好想想,想清楚了再來和我談。
類似的潛臺詞還有很多。現代的老板不再簡單粗暴地發號施令,而是客客氣氣地講出自己的要求,一副欲說還休的樣子。這就要求聆聽者有足夠的聰明,能將老板沒說透的指令,都能徹底地領會。這其實也是一種能力。
另外,老板為了考察一個人,或者為了尊重部屬,有時候,往往不將自己的意圖說得那么明顯,不把話點透。這時候就需要多一點心思,仔細去領會其中的潛臺詞,才有可能同上司達成默契。
小王就有過這方面的經驗。他大學畢業后進了一家規模挺大的公司,在領導、同事中口碑都很不錯。最近,公司的一個部門領導辭職了,老板準備在小王和另外一個同事中選擇一個接任。小王對此胸有成竹。
那天,老板把小王叫進去談話,他先夸了小王的業績不錯,接著,說起最近行業不景氣,公司利潤比去年下滑得厲害,最后,老板問小王如果他做了部門主管,會不會考慮裁員。小王說不會,很多同事都和自己同時進公司,彼此都有深厚的感情。當時,老板的臉色就有點變了。第二天,同事升任部門主管。小王這才明白,老板問那個問題不是沒有道理的。老板的意思就是想裁員。如果當時他不是憑個人感情去用事,而是站在企業的角度去考慮,那么升職的就會是他。
老板說話各有各的特點:或簡或詳、或快或慢、或曲或直,千差萬別。有時,他說了,就認為你懂了,事實上,我們聽到的與老板頭腦中想的總有一定差距。如果我們一知半解,懵懂著去干,不是不周全,就是把事情弄擰了,后果可想而知。
佳琪是某廣告公司的文案,她的業務能力很強。有一天,她正在為一個文案費神,公司老板走過來,關心地問她:“還好嗎?工作進展得怎么樣?”
她訴苦道:“這家廣告客戶真夠蠢的,藝術感不強,業務經理又混……也許事情總是物極必反,愈大的公司愈容易走下坡路。”
這次簡短談話后,佳琪發現,自己不再是重要廣告文案中的一員。她想請老板解釋其中的原因。老板說:“我怎樣才能相信你能處理好案子?你根本無法專注于工作,還帶著挖苦的態度對待客戶,我能放心嗎?”
當老板詢問員工“還好嗎”或者“工作順利嗎”時,他們并非探究你目前的狀況,而是表現友善,并希望你的回答是“一切都很好”。他們并不想聽到諸如工作中的不順利,如“無法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因失戀而心情不好”等這些喪氣的話。佳琪當時顯然誤會了老板的意思,她以為老板問她“還好嗎”是想了解她的工作狀況,結果她說得太多了。
很多老板通常喜歡借著問東問西來了解員工的工作狀況,員工如果搞不懂他究竟是什么意思,最安全的方法是,進一步問得更明確:“請問您的意思是什么?”這比起你貿然開口要好得多。
領悟老板的“潛臺詞”,是職場中人不可或缺的技巧。它可以給老板以懂事明理、機智靈活的感覺。老板都喜歡“機靈”的下屬,想讓自己變得“機靈”點兒,能夠把握老板的意圖和潛臺詞,就得多思考、多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