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3點起床
早上3點,鬧鐘響了起來,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我揉了揉困意未消的眼睛,從被窩里鉆出來,開始了一天的生活。先到屋外把鎖在柱子上的三輪車打開,然后把“貨”從屋子里往外搬。我是在早晚市上賣書的,書裝在12個紙箱里,把它們搬到車上,鎖上門,就開始上路了。早市離我所住的地方很遠(yuǎn),要半個小時才能騎到,所以3點半就要從家里出發(fā)。3點半,天還沒有亮,路上也看不到行人,陪伴我的只有天上的星星和月亮。4點整,我到了早市,此時天才剛剛放亮。每天到早市的時候,都會累得渾身是汗。這是個馬路市場,在路邊畫上了攤位,每個寬兩米,每個攤位每年的租金是2000元。我租了兩個攤位。把車停在自己的攤位前,把布鋪在地上,再把箱子搬下來,把書拿出來擺到布上,準(zhǔn)備工作就做完了。然后就靜靜地呆著,等待著顧客的光臨。
早飯都是在攤兒上吃的,有專門送早飯的,有兩元一碗的餛飩,還有餡餅,一元錢三個,還有包子,一元四個……等到送飯的把飯推到攤位前,買上一份,站在那里吃掉,早餐就這樣解決了。每天早上還要交四份錢:兩元衛(wèi)生費,兩元稅費,兩元工商管理費,兩元城管占道經(jīng)營費。現(xiàn)在的生意不好做,一是消費者手里沒有閑錢,購買力不強;二是下崗的太多,做生意的也就多,競爭激烈。每天早上,在寒冷中站4個多小時,去除各種費用,其實所剩無幾。
●深夜才收工
由于是馬路市場,所以到了8點半的時候就開始清場了,管理人員拿著話筒讓大家收攤。把貨收起來,再往回騎,9點多到家,和出來時一樣,把貨一箱箱搬進(jìn)屋,雖然很累很困,但不能睡覺,因為得去市里上貨。上貨是騎自行車去的,批發(fā)書店在南郊一帶,騎自行車要一個小時。到了那里,就挨家走,看到來了新書,或是自己攤兒上缺的書,就挑好買下來。等到貨都上好了,就把書放在自行車貨架上,用繩子捆結(jié)實了,就可以往回走了。書是很沉的東西,帶著幾包書,就好像是帶著幾塊石頭一樣。到了家,就已經(jīng)是下午兩點半多了,把書拿進(jìn)屋里,重新裝好,這樣才能吃午飯。
3點半鐘,又到了該出夜市的時候了,把書箱子再一個個搬到車上,然后向夜市方向走去。夜市和早市不在一個地方,夜市比早市還要遠(yuǎn)。夜市也是一個馬路市場,每天下午4點半讓擺攤兒。每個攤位年收費1600元,每個攤位也是兩米,我也是租了兩個攤位。夜市只是年初的時候收一次錢,再就不用交其他的錢了。但夜市要點燈,我們自己買電線和燈泡,從旁邊的居民家中接電,每月向居民家交30元錢。
夜市的生意也不景氣,夜市能擺到晚上10點,10點鐘收攤以后,我在夜色里往回走,到家以后,再把貨搬進(jìn)屋里,把三輪車用鏈子鎖在柱子上,這時才能吃晚飯。沒有時間做,只能隨便吃一口。最常吃的就是面條,幾乎天天吃,吃得直反胃,但不吃又沒有別的東西可吃。吃完了飯,就上床睡覺,由于太累了,所以頭一挨枕頭就睡著了。但好像是剛剛睡著,鬧鐘就響了,于是,又開始了新的一天的奔波。
●何處是我家?
對于我們外地人來說,最不容易的是我們沒有房子。這兩年到處都在動遷,棚戶區(qū)幾乎要消失了,所以房子就緊張起來,房租也一漲再漲。我租的房子,在郊區(qū),是一個只有11平方米的小房子,半地下室結(jié)構(gòu),只有一個門,一扇窗,陰暗潮濕。由于屋頂?shù)姆浪畬右呀?jīng)老化了,所以每當(dāng)雨季來臨,屋頂就有好幾個地方漏水,雨一大,就要同時用幾個盆接水。冬天的時候,屋子四處透風(fēng),屋里有個小鐵爐子,但怎么燒也不暖和。
做生意是靠天吃飯的,天氣不好,生意就做不了。刮大風(fēng)的時候做不了生意,因為風(fēng)會把貨都刮走。最可氣的是雨,因為是露天市場,所以下雨就不能出攤兒了。還有的時候,正賣著貨呢,雨點忽然落下來,就趕緊收,收不及時就要挨澆,人澆濕了倒無所謂,貨澆濕了就會造成損失。有一回,大約是晚上7點多吧,天忽然就陰了,還沒等我們收攤,雨點就落了下來。那是一場急雨,一點時間也沒給我們留,馬上開始收攤,可已經(jīng)不趕趟了,雨水從天上飛落下來,很快就在地面上積了一些水,書泡在了水里,我頂著傾盆大雨把書都裝上了車,在車上蓋了塊塑料布,就頂著雨往回趕。雨越下越大,路上的積水達(dá)半米深,我在雨中拼命地蹬著三輪車,艱難地走著。全身上下濕得像一只水鴨子,冷風(fēng)襲來,禁不住一陣陣地直打寒戰(zhàn)。好不容易到了家,立即開始往屋里搬貨,進(jìn)屋一看,屋子里也汪洋一片,所以搬完貨后又馬上抗洪救災(zāi),把屋里的水淘出去,再把書一本本地打開,用抹布擦拭上面的水,澆得輕的擦拭一下還能賣,澆得嚴(yán)重的根本就沒有擦的價值了,只能第二天送到廢品站賣廢紙了。那天晚上我擦到后半夜,第二天去了一趟廢品站,把三分之一的書都當(dāng)廢紙賣了,還沒賣上價,因為老板嫌太濕了,所以扣了好多斤秤。那一次我損失了1000多元。
冬天雖然沒有雨了,但隨著天氣轉(zhuǎn)冷。出來買東西的人就更少了,每天都賣不了幾本書。冬天的寒冷更讓人難受,我頭上戴著皮帽子,穿著厚厚的羽絨服,手上戴著棉手套,下身穿著笨重的棉褲,腳上穿著大棉鞋,但即便這樣,在戶外的嚴(yán)寒中站4個多小時,身子也得凍透。我們會在市場周圍撿些破木頭什么的,點著一堆火,大家圍在火堆邊,把凍僵了的手腳烤一烤,暫時獲得一點溫暖。我的手和腳都凍傷了,先是發(fā)癢,然后開始錐心地疼。最初凍傷的地方紅腫,一點點地就起了泡,里面是膿。泡破了以后,膿流出來,為了防止傷口感染,就要用酒精擦拭患處,當(dāng)酒精接觸傷口的一剎那,那種疼痛簡直就是在上刑,常常我會不由自主地叫喊一聲,然后咬著牙,繼續(xù)擦。擦完了以后,還要上藥粉,最后用繃帶纏上。兩天以后,到換藥的時候了,那時的繃帶已經(jīng)被膿水和血沾到了皮肉上,往下一揭,連皮帶肉一起下來,傷口被重新撕開,血一下子就流出來了,那種疼痛啊,真的難以忍受。
●生活還在繼續(xù)
做生意不但要受老天爺?shù)臍猓€要受人的氣。我一個外地的做小本生意的人,就是受氣的命,因為小販子在社會上沒有地位,雖然也是生意人,但因為你做的生意太小,所以就敢欺負(fù)你。但沒辦法,我想,這就是生活吧!
生活還在繼續(xù),當(dāng)初來城里的時候,我想用3年的時間就能翻身,就能小有積蓄,改變自身貧困的經(jīng)濟(jì)狀況,但現(xiàn)在5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卻和我追逐的夢一次次擦肩而過。
在這座城市里,還有許多和我一樣為夢想而終日奔波的外鄉(xiāng)青年,我們活得很苦,有時連肚子都填不飽。我們無疑是這個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但我們從來沒有懷疑過雨后的天空會是湛藍(lán)如洗的,我們的心性是堅強的,會像幼苗一樣在鹽堿地上扎根、發(fā)芽、長葉,最后茁壯成一棵小樹,雖不參天,但在風(fēng)雨中會依然挺拔。我在茫茫的都市里堅守著,雖然還沒有成功,但我卻擁有了一份掙扎的美麗。
(河南 段亞冰 余真真 選自《遼寧青年》200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