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價高漲的滾滾浪潮中,同事小c和小T一前一后拿定了主意要買房,結(jié)束在這個城市的“租客”生活。
小c先啟動了看房之旅,不斷輾轉(zhuǎn)于城東城西城南城北一個個新樓盤、舊樓盤之中。小T瞅瞅身邊的人都要做有房一族了——房奴不房奴按下不表。也開始留意房價。一開始目標明確,范圍只限上班地點附近的,只看二手。小c還在不斷研究報紙地產(chǎn)版的時候,小T已經(jīng)在中介行里簽下了意向書。他定下來的房子還沒拿到房產(chǎn)證,所以只付了定金。然后架著二郎腿等著開發(fā)商辦下房產(chǎn)證。順便跟小c開開玩笑:房價越看越漲。還那么挑剔定不下來?
小C跑了大半年也疲了,碰到個價格可以接受的二手房。雖然砍價未遂,還是把定金付了。接下來就奔波著去辦手續(xù)。為原屋主申請了提前還貸,小c馬上付清了三成首期,也坐等屋主交上鑰匙。那邊小T還等著房產(chǎn)證來確定產(chǎn)權(quán),輪到小c得意了:早下定也沒我快去辦手續(xù)嘛。
二手房交易手續(xù)的復雜程度遠遠超出了小c的想象,或者說,超出了買賣雙方的想象。急需用錢的賣家遲遲收不到銀行的放貸,不愿按照合同約定交房。小c除了責怪中介為了促成買賣隱瞞了很多繁瑣手續(xù)。完全沒轍。賣家在每次談判中,總以自己“沒有文化”和生意中曾受騙為理由,拒絕相信小c與銀行的借貸合同,只肯相信銀行賬戶里的數(shù)字。中介以貧乏的詞匯試圖說服他:銀行不放貸是沒有可能的。他頭也不抬: “怎么沒可能,一切皆有可能,電視廣告里也有說的。”小c想了想。也是,嚴謹?shù)牡聡艘舱f“impossihle is nothing”,可惜他不相信美國佬,要不然早就“iust do it”了。
和小T交易的賣家倒不急著用錢,但急著離婚——離婚總要牽扯到財產(chǎn)分割。女屋主多次在小T面前哭鬧:他們因為男屋主要回鄉(xiāng)發(fā)展事業(yè)而分手。女屋主雖沒為房子分擔過首期和月供,但很不滿前夫隨屋附送了一部空調(diào)和兩件家具。她希望小T可以加錢把全屋的家具家電裝飾品也接收下來,并且一再強調(diào)這些是她花費大量心思采購的,承載了她的感情,買家應把它們與屋子作為一個整體買下來——并且以高于市場的價錢。小T不明白,她一方面看不起這段感情與婚姻,另一方面又強調(diào)這屋子的感情附加值——或者只是為了增加財產(chǎn)分配。
多次談判,漫長等待,小c和小T還是拿到了房子。只是沒想到買個二手房,還要買下原屋主一段酸澀生活。
(選自《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