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仙射天狗
張仙者,說法不一《歷代神仙通鑒》卷十九記北宋嘉祐中,“帝晝寢,見一美男子粉面五髯,挾彈而前,曰:‘君有天狗守垣,故不得嗣。賴多仁政,予為彈而逐之。’帝請詳其說,曰:‘予桂宮張仙也。天狗在天掩日月,下世啖小兒,見予則當避去。’帝頓足而覺,即命圖像懸之”。民間無子者,多祀張仙以望嗣,故也是主要的年畫題材之一。
天官賜福
道家有天、地、水三官,起始于黃巾軍,相傳能為人賜福、赦罪、解厄,都以帝君尊稱。三官圖為傳統人物繪畫的題材之一,周昉有《三官圖》,陸晃有《天曾賜福真君像》,閻立本、范瓊、張素卿等也都有所繪。此為中堂年畫,天官戴宰相官帽,身穿大紅蟒袍,腳蹬朝靴,玉帶圍腰,懷抱如意,旁立一童兒服飾鮮麗,手捧花瓶,瓶插折枝牡丹。
郁壘
蘇州風俗,于除夜貼門神,換去舊年者,亦去故迎新之意。清顧祿《清嘉錄》卷十二記道:“或朱紙書神茶、郁壘,以代門丞,安于左右扉、”此與左圖為一副,一執鞭,一執锏,兩神之下各有五個童兒,其中一童紗帽蟒袍,跨坐麒麟、兼有麒麟送子、五子登科之意
神荼
神茶、郁壘兩門神,古人也稱桃符。漢應劭《風俗通》曰:“黃帝書稱上古之時,兄弟二人日茶與郁,住度朔山上桃樹下,簡百鬼,鬼妄搰人,援以葦索,執以食虎”于是縣官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索,虎畫于門,效前事也 故宋王安石《元日?詩曰:“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谷子敬雜劇《城南柳》第一折有曰:“把桃樹鋸作桃符,釘在門上,著他兩個替我管門戶”。
五子奪魁
奪魁,即奪取第一。明馮夢龍《山歌·撇青》唱道:“容貌嬌姿奴奪魁,同郎有意只無媒。”但此處的奪魁特指科舉制度考試的第一名,圖上五童子,稍年長者一手執盔帽高舉過頭,其他幼童引頸舉手作爭奪狀,神情可愛。以“盔”、“魁”字同音,借童子爭搶盔帽,寓“五子奪魁”之意。
鐘馗
清袁景瀾《吳郡歲華紀麗》卷五記道:“《唐逸史》稱明皇因疾,晝夢藍袍鬼從一小鬼,擘而啖之,自稱終南山進士,誓除天下虛耗之業。乃詔吳道子如夢圖之。”此圖紅印,鐘馗怒目圓睜,手持七星寶劍,上鈐“驅邪降福,鎮宅靈符”、“生意興隆,財源茂盛”、“招財進寶,四季平安”三符印。
麒麟送子
麒麟是傳說中的祥瑞之獸,其形狀似鹿,獨角而牛尾,全身鱗甲。相傳太平盛世或圣人出世,它才出現、故乘坐它而下凡轉世者,必然天資穎異;且又附會麒麟司送子,祈麒麟可以得子,“麒麟送子”即由此而來。唐杜甫《徐卿二子歌》詠道:“君不見徐卿二子生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兒。”民間也有“天上麒麟子,人間狀元郎”之說。此為門畫之一,一般張貼于新婚之家,更多是在洞房門上,祈求新婚夫婦早生貴子。
冠帶傳流
《冠帶傳流》和《五子奪魁》是一副門畫,以一組天真活潑的孩童嬉耍玩樂作主題,畫中含有望子成龍和世代承襲官爵的意愿、冠帶本指帽子和腰帶.也指代官吏、士紳。漢張衡《西京賦》有曰:“冠帶交錯,方轅接軫。”圖上一童子手執石榴,另一童子背牽玩具船,船上置一官帽一玉帶,正在嬉游。借“船”與“傳”字、“榴”與“流”字諧音,寓“冠帶傳流”之意,同時石榴還是多子多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