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家也和作家一樣,重在發現。
詩人從生活中發現詩,選家則從詩中發現詩。
幅明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值得尊敬、值得信賴的選家。
他干1987年3月出版的《中外著名散文詩欣賞》影響了整整一代文學青年。我曾在《中國大陸近20年散文詩發展概觀》一文中對該書作了如下評價:“遴選精當,選人的都是流傳久遠的名作。因其欣賞文字獨立成篇,故列入散文詩理論著述。它是中國當代最早正式出版且有廣泛影響的一部散文詩賞析編著。”1993年5月,他又出版了引人注目的散文詩理論著作《美麗的混血兒》,對當時流傳的貶稱散文詩文體為“非驢非馬”的觀點作出旗幟鮮明的回應,也體現出當代散文詩人對散文詩文體的珍愛與自信。他還在書中指出“全國性的文學評獎一直把散文詩拒之其外”的不公正的現狀,是最早觸及這個至今尚未解決的問題并為之呼吁的文藝理論家之一。
除了散文詩理論建設素有貢獻之外,作為編輯家和出版家的幅明先生,也令人印象深刻。早在1993年、1999年,我曾有幸先后在北京全國報刊業發展成就博覽會與南京第11屆全國書市上與幅明先生兩次見面,在深感他對本人主編的《散文詩》刊特別關注并見證了該刊一段重要歷史進程的同時,我也目睹了當年作為一家有影響的期刊主編,幾年間竟將單一的青年期刊辦成了擁有數家子刊的“期刊集團”。他隨后轉到一家有影響的出版社任領導職務,在繁忙的公務之余,及時地推出親任主編的《中國散文詩90年(1918-2007)》,更體現出幅明先生作為出版家的氣魄。
2006年10月,在中外散文詩學會成立大會及第一屆理事會期間,朋友們提出中國散文詩的發展即將走過90年,應當編輯出版一部新的、比較完備的散文詩選集,于是,《中國散文詩90年(1918-2007)》編輯、出版的重任很自然地落到了兼有編輯家、出版家、散文詩作家、理論家等多層身份的幅明先生的肩上。
到主編、出版這部《中國散文詩90年(1918-2007)》,這應是幅明先生為中國散文詩做出貢獻的第三波高峰了。我們完全有理由對這部書寄予厚望。從編定的初日來看,本書長卷式、多側面地展現了中國散文詩創作與理論90年間的發展軌跡。
其一,規模宏大,篇目設置齊全
上編“作品選”總計選入272位作者的近1300多篇作品:下編“論文選”收入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散文詩論文29篇,加上“中國散文詩集編目”、“中國散文詩選集編目”、“中國散文詩鑒賞集、評論集、理論集編目及《野草》論著編目”、“中國散文詩大事記”等四個方面的附錄資料,大大超出了此前出版的各種散文詩選本的一般格局,可說是目前涉及面最廣泛,集散文詩作品、散文詩理論精粹之大成,最為完善且具有權威性的一個選本。它既便于廣大散文詩愛好者閱讀欣賞,也便利學者、專家們作研究的參考。
其二,視角廣泛,材料新穎
這套書新在“厚今薄古”。以前曾經出版過多種散文詩選本,雖各有特色、各有貢獻,但由于出版時間較早或雖出版較晚而視角未及適時調整,大都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這20余年散文詩空前繁榮期間涌現出的作家及其作品。
本書則將編選重心倒了過來,以當代作家為主,入編的作者中,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當代作家占到近五分之四,而在這約五分之四的群體之中,近20余年來涌現出的作者又占到主要的部分。這種編選重心轉移的合理性并不是單純地從“厚今薄古”的觀念出發,而是主編者力求客觀,真實地反映中國散文詩發展的本來面目的必然結果。
就作品質量而言,現在編入“年度選”的優秀作品或編入本書的當代詩人們的近作,我們盡可以拿來與20世紀80年代初發表的名家作品放在一起品讀,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并不遜色。我們還可以從中發現:年輕一代早已擺脫了當年奉為圭臬的種種“模式”,從語言到結構都在追求現代精神、現代風格的路子上實現了令人欣喜的對前人的超越。
歸結從量到質,我們都可以了解到,本書以近20余年間創作活躍、成果豐碩的散文詩作家為主體,是與中國當代散文詩發展的實際狀況相吻合的。
其三,篩選精當,讓讀者受益
幅明先生編著此書堅守他一貫的嚴謹的編輯作風,無論是作品、理論或是有關資料,他都一律采取廣泛征集、大量閱讀、審慎編選相結合的科學步驟。同時,他還善于將個人獨立研究的心得與他人的研究成果綜合起來,因此,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從浩如煙海的散文詩作品集、散文詩選集、散文詩理論集和多種散文詩報刊中,高效率地理出頭緒,高速度、高質量地完成了本書的初稿,這不僅需要汗水、時問的付出,更需要一種科學的態度,此書的出版,在對讀者帶來審美愉悅的同時,也會為中國散文詩理論界增添新的研究資料,豐富散文詩理論的寶庫。
無論讀者、作者、學者,都將從本書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