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遇這件事,人人都關心,人人都緊張,人人都想試試看。坦白地講,外遇做得好就是愛情的藝術,做得不好就是一對狗男女。巴爾扎克的《外遇守則》第一條即開宗明義揭示,外遇不可動情,動情即不好收山,吻合了伊比鳩魯主義的獨身原則:不排斥性交,但不可攀附感情。問題是,沒有感情的外遇只能算是偷情,而外遇很多時候正是由偷情行為來啟動。
梁朝偉從《花樣年華》到《色·戒》所從事的外遇活動最后都是落個狼狽下場,其中固然可能由于道德觀感所限或由于處境險惡才如此,只要一動了情,事情就不好收拾。他暈眩了,他的精神官能癥發作了,這時他必須尋求解決辦法,羅蘭·巴特在《戀人絮語》里這樣說:“輕生的念頭、分手的念頭、隱退的念頭、旅行的念頭或奉獻的念頭等,我不斷想象許多解決戀愛危機的方法。”有一天他重見天日之后,冷靜回頭想,真不可理喻啊!
當然,未必所有動了情的外遇都是那么不堪,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為真愛而至死無悔去從事外遇,那是一種頭腦清醒的英雄主義作風,比如莫言在《生死疲勞》后面部分所描寫的外遇情節就很精彩:縣長官位不要了,財富不要了,家庭不要了,什么都不要,只要和對方廝守一起圖個全然痛快。到死都沒后悔過,這有什么不好呢?這是一樁人生難得的偉大壯舉,如果真能為愛而死,那更值得喝彩!
我抽出另一條值得注意的巴爾扎克的外遇守則:keep itjust between you and me。這是不得已陷入外遇困境時最高原則的處置手法:神不知鬼不覺,只有你知我知。外遇活動最尷尬狼狽者,莫過于弄得舉國皆知,婦孺皆曉,有的甚至還以“洗門風”公開罰跪收場,有的對赤裸裸被拍照錄影呈上公堂甚至公開販賣,這些比斷頭還殘酷午則上交代得很清楚,justbetween you and me,不可跟別人講,不可留下任何證據,包括書信、手機簡訊、E-mail等,更不可互送禮物(《花樣年華》和《色·戒》的外遇就敗在這個動作上面),有的還一起出游拍照留念,這簡直是找死!
前法國總統密特朗從事外遇活動,前后達二十年之久,沒有人知道,包括他的秘書和司機,更不要說總統夫人,死后韻事揭曉,情婦和十八歲私生女浮上臺面,舉國嘩然,嘖嘖稱美。法國第五共和歷史上沒有一位總統死后聲望如此之高的。許多人忍不住問:他怎么辦到的?
這里另有一則外遇故事,看似當代愛情神話,實則不然,因為它就發生在我身旁:1972年臺中自由路上綜合大樓二樓,一對二十幾歲男女由于逛唱片行買舒伯特唱片而互相認識,進而相知相愛,可嘆相見恨晚。女的已結婚并育有兩個子女,男的正在服役,并已定親準備成婚。女方夫家在高雄,娘家在臺中,男方則家住臺北,他們礙于情勢,無計可施,就約定每年這一天來臺中相會,住進一家大飯店,整日聆聽舒伯特音樂,直至第二天才依依不舍分手,期待來年這一天再見。這樣的節目神不知鬼不覺且從未間斷,進行了整整三十五年之久,直到最近女方因病去世,男方忍不住前去送葬,憂傷過度昏倒在現場,這則故事才終于曝光。這樣的外遇活動完全符合just between you and me原則,而且相當節制,也很有境界——擁抱舒伯特。
有朋友問我:這么懂外遇,恐怕是個中能手吧?我的答復是:不,我只說不做。萬一碰上呢?很簡單:緊急避開,不要回頭看!
(陜西采采選自《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