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醫學條件下,艾滋病已經不再是絕癥,而是慢性傳染病,我們必須科學預防、正確對待。日,近媒體報道,上海去年取的艾滋病感染新發病例中,70%都是20到40歲的高學歷男士。雖然上海衛生部門已于2007年11月27日否認了這一消息,但高學歷的年輕人更敢冒險、性活動更頻繁是不爭的事實。
在全球HIV攜帶者人數下降的情況下,中國的艾滋病感染者人數卻在激增,這也不是一個多么意外的結果。首先,性在中國還是禁忌。不能公開聲張自己性權利的人就傾向于使用一些隱蔽的辦法得到性。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已婚的家庭婦女就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丈夫外出獵艷可能會使用安全套,但和妻子卻不會。而女性的生理結構注定她們一旦有高危性行為(任何形式的非婚姻、非固定伴侶的性行為),感染的幾率會比男人大得多。極易發生皮膚擦破的男同性戀性行為是最危險的,因為他們性器官的接觸面積也非常大。
其次,中國人本來就比外國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在人體的受體中,艾滋病毒最喜歡一種叫CCR5的協同受體,這種受體一旦發生基因突變,艾滋病毒就無法進入人體,復制病毒。10%的美國白人和12%的俄羅斯人可能產生這種基因突變,而黑人的基因突變只有1.6%。在接受調查的1300個中國人中,只有3個人有這樣的基因突變。這些數據說明,中國人一旦發生高危性行為,感染艾滋病的幾率甚至會比黑人都大。
再次,中國某些行業的監管還是存在漏洞。在河南上蔡,就是因為村民集體獻血感染了艾滋病。從2001年到現在,每年都會有國人因為輸血感染艾滋病。
預防艾滋病,除了要避免高危性行為,還要注意不去不正規的地方輸血或獻血。全球每分鐘有6個人感染艾滋病,中國現在的艾滋病患者有50多萬。從2007年11月開始,中國著手修改現行有關限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入境的法規,將逐步取消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入境限制。
陳述這些,并不是說艾滋病就多么可怕,而是說不心存僥幸,才是防止艾滋病的最好辦法。如果有需要發生高危性行為,都要做好安全措施。要知道,如果不是血液和體液交流,艾滋病并沒有那么大的穿透力。和HIV攜帶者普通接觸,并不會感染艾滋病。在現代醫學條件下,艾滋病已經成為和糖尿病、乙肝沒有任何區別的慢性病。
(湖南羅昊選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