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家寶寶1歲多的時候特別喜歡咬人,而且是死命地咬,常常把大人的皮膚咬得通紅,之前懷疑是因為長牙,可到了18個月的時候還是有這個奇怪的“嗜好”,我跟他說了,這樣爸爸媽媽會疼的,可小家伙似乎還很高興這樣的舉動。該怎樣讓寶寶改掉這個壞毛病?
(湖北 何 琳)
答:何媽媽,你好。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正處于“口欲期”,口腔的敏感程度遠遠大于肢體感覺,這是寶寶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他們希望透過口腔去感知物體的硬、軟、舒服和不適。因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常常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愿,才會出現咬人的行為。但這些并非寶寶的惡意行為。當寶寶咬家長的時候,要溫和地阻止并用甘蔗、豆子,或是磨牙棒作為替代物品,幫助寶寶平穩過渡。
問:我們是單親家庭,寶寶今年兩歲了,我一直都希望他能生活在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中,可生活的變化讓我也無可奈何。身在單親家庭,我該怎么做來彌補孩子缺失的父愛?
(河南 陸 熙)
答:陸媽媽,你好。作為母親的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和處境。的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之愛是缺一不可的,可如今孩子不得不面對單親家庭的現實。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用平靜、溫和的心去面對,不管什么狀況下都不把自己的情緒以及對前夫的不滿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心存溫暖地期待和感受父愛永在:其次,和孩子的爸爸溝通,達成定期與孩子相處的約定:最后和孩子一起積極地、心存感恩地微笑生活。讓孩子在愛的真諦中健康成長!
問:因為工作的緣故,寶寶基本上是由婆婆和阿姨帶的,阿姨和我們相處得挺好,對嘟嘟也特別疼愛,但遺憾的是她們上了年紀的人對孩子都非常嬌慣,我覺得這對孩子日后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很好。我該怎樣在點滴生活中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呢?
(吉林 周嘉怡)
答:周媽媽,你好。就孩子的自理能力而言包括吃飯、穿衣、整理自己的物品等,這些都是孩子一日生活的基本環節,是孩子和照顧者之間的潛移默化的結果。單靠偶爾的“培養”是沒有效果的,寶寶也很難配合。因此先把你認為需要調整的狀況羅列出來,然后和婆婆、阿姨真誠地溝通,讓他們明白好習慣,可以幫助寶寶適應集體生活,更好地和小伙伴相處,同時也是寶寶性格養成的重要基礎。千萬不要把我們的愛變成傷害,而我們給孩子的最大傷害 做了他們能做、肯做、會做的事情。
問:我的孩子今年3歲了,半年前我已教會她刷牙,可是她總是不大愿意去刷。該怎樣讓她養成刷牙的好習慣?
(上海 王 婷)
答:王媽媽,你好。好習慣的養成是需要你的耐心和堅持。面對3歲的寶寶,我們可以通過愛刷牙的故事,和寶寶溝通刷牙的好處,不刷牙所帶來牙齒問題等(蛀齒、牙疼)。其次,給寶寶準備卡通的牙刷和水杯,讓她享受刷牙的過程。第三,溫和提醒并和寶寶一起堅持刷牙21天,再讓寶寶獨立去刷牙。第四,不斷地肯定并告訴寶寶,她是個愛干凈的小女孩。
問:我的孩子已經18個月了,興奮時愛打人,我擔心他以后上幼兒園時打小朋友怎么辦?
(北京 吳 晶)
答:吳媽媽,你好。這個年齡的寶寶還不具有充足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所以他們處在情緒興奮或是不愉快的時候,最直接的感受表達形式就是咬人或打人,我們要體諒的是這并非寶寶的惡意行為和品德敗壞。寶寶打人以后,請溫和地告訴寶寶這是媽媽不喜歡的行為,并把你喜歡的行為講出來,同時教會寶寶宣泄或是表達情緒的方法。可以通過故事讓寶寶知道,高興的時候,可以擁抱或是親吻;不愉快的時候,可以告訴媽媽、玩玩具或是和不倒翁摔跤(充氣的不倒玩具)。
問:我家寶寶不管在家還是在外面,看到一些像酸奶盒、果凍殼、彩紙等就要撿來玩玩,有時候還要用嘴吃,我們總是叫她不要撿,要講衛生,她就聽不進,若搶掉,她就哭。這孩子怎么這么奇怪啊?
(黑龍江 汪秀瑗)
問:答:江媽媽,你好。孩子的好奇心是她走向自主學習的基礎,而生活則是她最好的來源,要知道寶寶的學習無所不在,而并非書本學習。所以你時常會看到:一些在我們眼里不起眼的物品(甚至垃圾),孩子卻把它們當成了寶貝。就這件事而言,家長在阻止寶寶撿外面盒子的時候不妨將家里吃剩用過的盒子清洗干凈,陪伴寶寶一起探索盒子的秘密和開展有關盒子的游戲,讓興趣成為學習的源頭。
問:女兒3歲多了,最近一段時間,我發現她有說謊的現象,如幼兒園里的事情不如實匯報,而在家里的事情又和老師復述的不同,明明沒有的事會被她編出來。請問孩子是在說謊嗎?
(南京 李 想)
答:李媽媽,你好。首先你需要花費一點時間去觀察和辨別孩子是否在撒謊?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通常對于事實和虛構的狀況還不能完全地界定,有自我滿足的想象成分,想象的事情與事實不符合,僅代表的是自我的意愿,具有代償-性的滿足。其次,孩子是為了逃避懲罰而說謊。若是這樣家長就要反思自己和孩子溝通的方式,以及對孩子犯錯的態度是否過于嚴厲所造成。所以不管怎樣請心平氣和地面對孩子的過犯,別把孩子原有的真實嚇跑!
問:我兒子膽子很小,別人稍微碰他一下就哭,而且一哭就不停。幼兒園的教師都說他太嬌氣,像個女孩。不知道該怎樣教育他?
(杭州 董 玨)
答:董媽媽,你好。若孩子經常用哭泣來表達情緒的時候,有兩個可能因素:1、引起關注,孩子遇到問題不會處理就會用哭泣來吸引老師或是家長的關注,對此大人要淡化對他的信息反饋,用“沒關系,你沒事了!”這樣的話安慰他。2、缺乏安全感,孩子因安全感缺失表現出自信不夠,不確定自己能否解決問題,所以就會哭泣。因此家長要更多地關心、鼓勵、欣賞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問:寶寶8個月零4天,他現在老想站起來,自己扶著床邊能站好一會,我想給他買輛學步車,但是有很多前輩并不提倡寶寶學走用學步車。想請教專家的意見。
(深圳 陳 悅)
答:陳媽媽,你好。寶寶的獨立行走是自我成長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隨著獨立行走的開始,寶寶的視野和活動空間在不斷地擴大,他的想法和意愿也在自己的不斷努力和探索中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而學步車卻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寶寶的活動范圍和自我感受的能力,造成寶寶很大的依賴性。我建議和學步車說“再見”,因為寶寶在用自己的肢體去體驗外部感受的過程也是他自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請不要剝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