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類基因注入羊體獲優質奶。目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科學家們正在聯手進行一項生物基因移植試驗。為了得到更適合人們食用的優質奶制品,他們將人類基因移植到母山羊體內。主持該項研究的布木維奇教授說,試驗中使用的人類基因是從人類母乳里分離出來的。科學家們說,試驗證明人類基因能夠在山羊體內充分發揮作用,經過基因變異的母山羊已生產出了更適合嬰兒消化吸收的優質奶。白俄羅斯在15年前就開始了動物基因移植技術研試,并已用于動物基因移植技術,提高了許多家畜的種群質量。
2.雌羊變雄羊增重快。美國科學家在母山羊懷孕4周后,利用激素誘導法給懷孕母羊注入睪丸激素,使原來的母性羔羊長出雄性器官來。這種羔羊出生后體重增長快,同樣條件下體重多長15%~23%,飼料消耗減少16%以上,且提前20天左右出欄,經濟效益綜合回報率提高17%~24%。
3.以色列培育出裸體基因無毛雞。以色列希伯萊大學用雜交方法培育出特殊“裸體基因”的紅色無毛雞。這一長相怪誕的新品種不僅脂肪少、營養豐富,而且還可以為飼養業節省成本,減少環境污染。這種紅皮膚無毛雞具有天生良好的散熱機能和低脂肪特征,適宜在較熱氣候條件地域飼養。它不長羽毛,受益的不僅是雞自身的生長,養雞場用于通風散熱的設備和電力費用也可大大降低。此外,由于省去了拔雞毛這一用水量大而且污染嚴重的工序,環境從中得到的益處難以估量。
4.俄羅斯培育出彩色綿羊。俄羅斯畜牧專家研究試驗發現,給綿羊飼喂不同的微量金屬元素,能夠改變綿羊的毛色。如鐵元素可以使綿羊變成淺紅色,銅元素能夠使它變成淺藍色等。他們近期研究出具有淺藍色、淺紅色、金黃色及灰色等奇異顏色的優質彩色綿羊。
5.英國培育出低脂肪家畜。英國一家研究所研發了一種新技術,可以培育出低脂肪的家畜。他們研制成了一種能破壞家畜體內脂肪的抗體血清,該血清是多種抗體的混合物,每種抗體都會將特定的抗原附著于脂肪細胞上,并破壞相應的脂肪。
研究人員利用綿羊做的試驗發現,其機體血清除了能破壞脂肪以外,還有助于蛋白質的合成。從理論上講,這種新方法也可以用于各種家畜及各種家禽生產上。
6.希臘培育出抗羊瘙癢病的羊新品種。希臘獸醫學家在薩洛尼卡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表示,他們已培育出一種被稱為“超級綿羊”的新品種。這種綿羊對致命的羊瘙癢病有極強的免疫力,能對羊瘙癢病進行有效免疫。政府已向希臘北方牧民提供了150只這種綿羊,是希臘政府改良羊類品種的項目之一,并希望通過對綿羊和山羊的逐步改良減少羊瘙癢病對全國畜牧業的影響。
7.雞吃新飼料可產無黃蛋。加拿大一著名農業類大學的華裔家禽科學家成功地研制出一種新型飼料,用這種新型飼料喂母雞,能使母雞產下沒有蛋黃的雞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像心臟病之類的疾病發生率也越來越高。由于雞蛋黃中的膽固醇含量較高,對心臟病患者的健康有影響,因而加拿大雞蛋的銷售量正在下降。針對這種情況研制成功的新型飼料,能使母雞生產出高魚油型無黃蛋,有助于預防心臟病。
8.奶牛補碘產奶多。俄羅斯科學家經過長期跟蹤檢測發現,奶牛缺碘會使其體內的物質交換活動受到破壞,致體內營養缺乏,從而導致產奶量下降。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專家菲里耶夫指出,缺碘會使奶牛體內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等物質交換活動受到破壞,使奶牛缺乏維生素A和鈣、磷等元素。這種情況會導致奶牛肝功能和甲狀腺功能異常、血細胞病變。
給奶牛補碘后效果很快會得到體現,其體內的物質交換活動也日趨正常。據統計,缺碘奶牛血中碘的含量平均每增加5.8倍,產奶量可增加3倍以上。為此,專家建議,應定期檢查奶牛是否缺碘,以及時為缺碘奶牛補碘。(未完待續)(陜西省丹鳳縣科技局 李章鎖 郵編:7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