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小時候活潑聰明,但不幸的是年僅3歲時,孟子的父親就去逝了,只好跟著寡住的母親相依為命。
孟子受欺凌,孟母遷到城郊區
孟母在家里外照顧,還要到田地里去干農活。然而孟子那時還很小,不能帶到田地里去,放在家里又無人照顧,只好跟鄰家的孩子們一起玩。但近鄰中有個頑皮的孩子,看到孟子孤零零的一個人就欺凌他。
孟母思前想后,看到城市繁華那里有打工的機會,幫人做些針線活、洗衣服等的可以養活母子倆,于是便帶著孟子到魯國都城。孟母在都城郊區一個靠近墳地的地方租了間農家的房子,那兒房價很便宜。
因為住在墳地附近,時常從城里抬來死人在這片墳山下葬,打鑼放炮,撒紙錢,跟著一群人哭哭啼啼,甚是熱鬧。孟母白天長時間在外面幫人做工掙錢養家糊口,年幼的孟子和周圍的孩子熟了,開始還有些害怕送葬,過一陣就不怕了,后來他竟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起了送葬的游戲,由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抬的抬,哭的哭,灑紙錢的撒紙錢,玩的非常快樂。
玩殺豬游戲,孟子在鬧市受傷
孟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孩子非常聰明,這樣的環境且不是難以成才了嗎?無奈之中,就帶著孟子前往房租比較貴的鬧市區,定居了下來。
當時那里的商業很發達,集市里的商品很多,競爭很激烈。孟子新的住所也很熱鬧,房子旁邊就有幾排賣肉的攤位,每天清晨或傍晚,屠夫們都會殺豬、殺牛,只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豬牛的喊叫聲和人的熱鬧聲不絕于耳。孟子被殺豬、殺牛聲所吸引,天天都跑過去看屠夫們殺豬、殺牛,時間一長便覺得這樣看不過癮了,自制了把小竹刀,就和其他的小朋友們玩起了殺豬的游戲。
有一次,孟母忙累了一天托著疲憊的身軀回來,卻驚呆了,孟子渾身是血躺倒在自家的門口,原來當天集市上有人打架,孟子像往常一樣擠過去看熱鬧,打昏頭的人們一個秤砣飛來,恰好結結實實砸在小孟子的頭上,孟子當場倒地,在地上昏睡了好久才蘇醒過來,爬到家門口。經過醫治,才活了下來。孟母心想,小孟子雖年幼無知,但卻很聰明好學,家里沒人能教他,他只好在外面看到什么學什么了,這次一定要遷到一個對孩子有利的環境中去,即使自己的去做工的地方遠一些也無妨。
舉家遷到書院附近,改變命運
經過再三考慮,舉家遷到一家書院附近居住。孟家離書院只有幾十米遠,每天朗朗地讀書聲從書院源源不斷地傳到孟子的家中,于是好奇的孟子就趴到院窗臺上,在那里模仿學生們讀書寫字,沒過幾天,孟子就跑回家抱著母親腿,說自己也要在書院中去讀書。
孟母聽后喜出望外,這個聰明的孩子終于找到了正當的興趣。每天看著書院的孩子進進出出,孟母覺得讀書才是一條正路。于是就滿口答了,可是答應了是答應了,這上學的錢從哪里來呢?思前想后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拿出家里所有的積蓄,向親戚鄰居東拼西湊,最終交上了學費。從此,孟子就高高興興地上學去,口里的“之、乎、者、也”也多了起來。
孟子勤奮好學,善于思考,將自己的天賦挖掘出來了,最終成為春秋戰國時期杰出的思想大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