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能靠近你,卻要用心去溫暖你
血脈能創造奇跡
守望相助,我就是你回家的路基
近日,一篇《老公竟然背著我給災區捐了10W!》的帖子,在各大網絡論壇廣為流傳。網友跟帖眾,有質疑,有敬佩。帖子中貼出的銀行回執顯示,主人公名叫段朝輝,河北廊坊人。
帖子是捐款者的妻子寫的,原文如下:
我和老公這2天一直不停的(地)關注四川地震消息。心里憤怒,悲哀,無奈,無處宣泄。看著那么多無辜的天真的孩子的笑臉,就這么消失在廢墟下面。不管怎么詛罵也挽回不了。老公看著那些被埋的孩子們,哭了一次又一次。
已經是凌晨了,我很累了就想睡了。老公到我身邊很認真的(地)說:“老婆,我們也捐點吧,就捐100!”
我點點頭微笑的(地)說:“捐吧,沒關系!”然后我就去睡覺了。老公還一直在關注著點滴的消息。
直到早上,天亮了。老公到床邊叫醒我,默默的(地)跟我說:“老婆,我捐了10萬!”
我一下就驚訝到(倒)了。
我和老公2個人在去年9月的(贅字)開始生活費一個月1700,以前才600到800,這幾年幾乎沒有存款。
老公告訴我,那是他偷偷存,準備明年要孩子的時候給我一個驚喜,現在全部捐出去,問我怪不怪他。
我一下就想到,我所看到的圖片。那么多孩子被埋,那么多孩子沒有了爸爸媽媽,受傷的,殘疾的……那一張張掛滿淚水的天真的臉……
我實在是沒理由責怪。
老公在旁邊一直默默的,他覺得自己做了件錯事似的,在那忐忑不安。
我起來抱著老公,拍拍他的背,“沒關系的,錢沒有了還可以賺,生命都沒有了,就什么都做不了呀!老婆支持你!!”
這時老公才安心好多。
看老公捐了那么多,我一點也沒有氣憤的情緒,反而安心了許多,在心里有個聲音告訴我“你為孩子們出力了!”
短短一段文字,很樸實,透露出的信息是夫妻兩人年紀都不大,生活才剛剛開始;生活不寬裕。
通過空間信息,我們聯系到了他的朋友。朋友透露,小段是一名普通打工者,他的妻子與他一樣,老實而平凡。
當妻子不經意間把捐款的事曬出后,段朝輝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他開始接到一些莫名奇妙的電話;眾多的人要加他QQ好友,許多媒體試圖采訪他,對此,他一一回絕,并刪除了自己空間的發帖。
后記者輾轉了解到,小段的錢,很大一部分來自父母的援助,老兩口傾囊所贈,是讓他用來買房子、添孫子的。所以,捐款的事,他一直瞞著親友,也怕自己的父母知道后接受不了。
有好心的網友說,他們的10萬塊錢,比明星們的500萬都多。對此,段朝輝說,沒有必要比。那就失去了真正的幫助災區孩子的意義了。他還說,在他和愛人看來,不管是什么人,捐了多少錢,只要真正用到孩子身上,都是一樣的。
“汶川,我能為你做點什么?”從5月12日,那個黑色的蒙難日開始,到底有多少人一邊對著電視畫面墮淚,一邊如此自問,誰也說不清楚。但那顆被消費主義、商業理性驅趕得越來越遠的愛心,卻那么急切地回來了。從揀拾垃圾的乞丐,到開寶馬的富婆兒;從三歲孩童,到耄耋老者。一角錢,一元錢,張開的是悲憫情懷,怒放的是人性輝芒。
截至5月20日15時,河北省民政部門共收到社會援川善款3.098億元。
這些捐款中,有一筆7850元的數字需要我們永遠銘記。
捐款人,牛群,17歲,河北沙河二十冶高一學生。5月15日凌晨1時,這個飽受白血病折磨的少年永遠閉上了眼睛。
在牛群生前就讀的學校,校長魏寶忠含淚為我們講述了這個大男孩兒的故事。
牛群是個體育特招生,擅長100米、200米短跑。“參加奧運會,做劉翔第二”是他最大的愿望。常以牛威爾(鮑威爾,世界著名短跑運動員)自居的他,總喜歡和世界級運動員比成績。學校有位體育老師很看好他,還和他保證,高考時本一絕對走。
可是,天妒少年。今年3月,牛群查出白血病,還是最嚴重的M5B型。這對于一個望子成龍的下崗職工家庭,無異于晴天霹靂、雪上加霜。學校決定,發動全校師生為他捐款治病。讓魏校長沒想到的是,捐款箱還沒備好,孩子們的捐款就呼呼地上來了。不到一天,捐款數額達到7850元。那些學生,大部分來自周邊農村,家里都不寬裕,有的人一個月生活費才20元。大家踴躍捐款的理由只有一個:牛群太仁義,太有人緣了。一個多學期,班里班外上百名同學得到過他的幫助,雖然,都是芝麻大的小事。
5月12 日,牛群看到電視里報道的汶川地震,不住地流淚。他躺在病床上,和一直陪伴著自己的媽媽說,死了那么多人,那么多學生,咱捐點錢吧。
14日,牛群自己似乎身體很不舒服,他突然拉著媽媽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說:“我不想死,我還沒活夠呢。”家人趕緊把他送往醫院。
15日凌晨1時,還有半個月就要過17歲生日的牛群停止了心跳。彌留之際,家人為挽留他的生命,告訴他同學和老師為他捐款的事情。他吃力但幸福地微笑了:“我不用了。把它們捐給災區吧,那里活下來的同學需要。”
本不愿再打擾悲痛中的牛群家人,但還是太想去看看他生活過的地方。這是一片七八十年代的老居民樓,牛群家在三樓。走過兩層狹窄昏暗的樓梯,一位頭發有些零亂的老太太站在門口。同行的學校陳主任告訴我們,這就是牛群的奶奶。
這個時間,大概該是牛群放學回家吃飯的點兒。老人就那么目光呆滯地站著,依然在等待孩子回家。聽牛群的同學說,平時愛鬧愛笑的他,天生膽子小,奶奶經常站在家門口等他下晚自習。
牛群的母親陪我們到他的房間。一張雙人床占據了大半個屋子,窗臺上兩盆蘆薈已經失水,葉子蒼白干癟。母親喃喃地對我們說:“牛群很乖,很聰明。他其實早知道了自己的病,不過假裝不知道,從不喊痛。他很仁義,真的。”
都說,早逝的孩子,是天使轉世歷難。牛群,一個給父母親人和朋友帶來無數歡樂的天使,已經回到天堂繼續播愛。臨行,他挺起稚嫩的肩膀,為災區親人撐開一片溫暖的天空。上帝如何訓練天使,我們無從知道。我們所知道的,只有一個仁義的少年,和一個傳遞仁義的家庭。
初識劉煒,是在5月17日上午省會文化廣場的募捐義演現場。
離義演開始還有1個多小時,這個身材高大面色黑紅的小伙子,已經臺前臺后忙活得滿頭汗水,調音響,檢查捐款箱,一遍一遍叮囑那些來自匯華學院的年輕志愿者。我注意到,跟屁蟲一樣給他幫忙的,還有兩個小女孩,一個十來歲,另一個也就四五歲,她們與劉煒一樣,身著志愿者白色T恤;而不遠處的人群邊上,一個頭發花白的婦女,一直關切注視著他們,不時幫著整整捐款箱旁邊的鮮花,抻抻條幅。
義演開始前的間隙,與老婦攀談兩句,方知道,這是個志愿者家庭,幾天前,到省紅十字會主動請纓的。
機緣巧合,第二天上午的嘉鈺茶友會個人藏品賑災義賣現場,我再次見到劉煒。
書法、水墨、雕刻、珠寶首飾,大大的太陽底下,各種寶貝源源不斷從城市的各個角落匯集過來。人流涌動,競相叫價;楊國萬、劉大可、王雅玲等藝術家現場創作的桌案前,更被人群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在珠寶區充當“拍賣師”的,正是劉煒。看他那副頭頭是道“忽悠”人的架勢,既像一個職業玩家,又像一個錙銖必較的商人。
其實,劉煒的真實身份是職業理財師,自由職業者,今年34歲,在商海打拼11年。業余,他是個珠寶收藏發燒友,還喜歡喝茶,與茶友一起品壺論道。他,應該屬于外表剛強,內心儒雅豐厚的一類。
三見劉煒,在省紅十字會設于河北胸科醫院的捐贈物資倉庫。20日傍晚,方便面、瓶裝水、席夢思床墊、消毒液……一輛輛滿載援川物資的車輛還在向這里聚集。卸車、清點、貼標、入庫,劉煒和幾個紅會工作人員、一群來自鐵道學院的大學生忙得昏天黑地。
等待新一批物資到達的時間,我們與劉煒一道坐在水泥臺階上休息交談。說起頭一天的賑災義賣,他的目光一下子明亮了好多。他初步估算,義賣和現場捐款大概有兩三萬元,他自己的30多件寶貝,幾乎全出手了。由于是把捐款箱和拍品明細一起封賬交紅會的,善款的具體數額還不知道。
我問他,如何想到要搞義賣,又要做志愿者的?他憨厚地回答:說實話,就想晚上能睡個踏實覺。昨天晚上,是12號以后睡得最好的一天。
又問,老這么跑著當志愿者,不影響生意么?他反問:掙錢多少是個頭兒?這個時候,我這自由職業的優勢就顯出來了,那些公家人,想天天來還不行呢。
劉煒說,汶川地震的當晚,他一宿睡不著。動了上前線的念頭,又放下了。自己沒有什么救災特長,就留下來在后方做點什么吧。后方,也挺缺志愿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