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從1891年建置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不到60年的時間里曾于1914-1922年,1938-1945年兩度被日本占領,在此期間曾有大量明信片被印制和發行。這些明信片涉及題材廣泛,包括軍事、建筑、古跡、風光等,是我們了解歷史的重要資料,雖然我們無法確定其發行的具體數量。卻可以肯定其數量之大,因為即便經過戰亂,我們現在仍能看到有相當數量日占時期的明信片存留于世。
郵寄來自異國他鄉的風景明信片,曾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最流行的時尚之一。青島在1897-1914年曾被德國占領,當時亦曾發行過大量明信片。比較來看,德占時期的明信片更多地涉及到青島的社會狀況,如鄉土遺風城市風情和風景建筑等。而日占時期明信片雖然也有反映建筑和風光的,但大多數明信片發行的目的是為了彰顯日本的軍功統治,以激勵日軍士氣。
日軍攻陷青島后,于1914年11日14日發布占領青島宣言,從此開始了對青島長達8年的第一次殖民統治。與德占時期相比,日本在青島的行政管理帶有濃厚的軍事化色彩。11月26日日本陸軍發布第八號軍令,宣布設青島守備軍司令部。守備軍司令既是當地駐軍的最高指揮官,又是民政署的上級領導者。除了行政權和軍事權外,他還可以軍令,軍示的形式頒布命令,管轄范圍及于濟南、濰縣,青島,其權力遠遠大于德占時期的膠澳總督。青島守備軍司令部設在原德國膠澳總督府舊址,后曾先后作為膠澳商埠辦公署。青島市政府等。
為了達到其永遠統治的目的,日本政府除了將大量日本人移居到青島,并將青島的地名路名都改為日本名字,還于1915年在若鶴山(今貯水山)修建了“青島神社”,仿佛置身于日本本土。日本人還在神社周圍和森林公園(今中山公園)內大規模引種櫻花,形成一條長近1公里,貫通公園南北的櫻花長廊,森林公園被更名為“旭公園”,園內還修建了一座花崗巖紀念碑——“忠魂碑”,以紀念在日德戰爭中死去的日本官兵。該碑于抗戰勝利后被拆除。
日本侵占青島后,一方面牢牢控制著與青島經濟命脈相關的海港、海關、鐵路,郵電等管理權,一方面加緊了對青島,山東資源的掠奪和輸出。據說占領青島后,日本成為當時全球物價最貴的國家,因此它不得不從中國進口食品。第一次日占期間的一項明顯特征就是通過青島向日本出口了大量食品,包括牛肉,雞蛋、食鹽等。所示為1916的青島客貨運情況。
為實施軍國主義教育,培養侵略中國的后備軍和殖民統治機構需要的各種人才,日本按其本國學制和辦學規模為日本人駐青島子女開辦多類學校。這些學校的建筑樣式壯觀,設備完善。其中建在今魚山路的日本中學校即是其中的代表,現為中國海洋大學辦公樓。此外,還有青島高等女學校,中國語學校、私立青島學院等。
與德國侵占青島前一樣,日本在占領青島之前,也對青島做了大量的調查,這些都成為其占領后能馬上推出統治策略的先決條件。而在占領之后,日本更是加強了對青島乃至山東腹地的社會經濟調查活動,曾有20余家日本機構先后在青島進行過各種調查活動。設置在館陶路的日本取引所及其旁邊的青島日本商工會議所都曾參與對青島的調查,尤其是日本商工會議所,作為日本在青島的最重要的調查機構之一,其調查活動大致從1915年至1945年持續了30年之久,其所做的大量調查報告為日本軍國主義提供了重要的情報。
1922年12月10日,中國政府從日本人手中收回青島。同一天,太平路14號(原為德華銀行青島分行舊址)上的日本總領事館開館。其擁有上百名武裝警察和憲兵,頤指氣使,橫行霸道,儼然是青島的太上皇,根本不把中國政府看在眼里。1928年,青島各界群眾抗議日軍制造濟南五三慘案將該館搗毀。1935年館址遷到太平路25號。1937年9月閉館。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該館復館,直接參與對青島的統治。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青島市政府奉令于1946年3月對該館進行接收。
隨著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1938年1月10日,青島再度淪陷于日本侵略者的統治之下。如果說,第一次占領時期日本對青島還能進行一定的規劃和治理。那么第二次日占時期,在全面侵華戰爭的背景下,青島只能更多地處于一種戰爭狀態。這一點,從第二次日占時期的明信片也能感受出來。我們能見到的這個時期的明信片相對第一次日占時期不僅數量明顯減少,內容亦更單純,基本以與戰爭有關的內容居多。
1938年3月10日,日本第一艦隊進入青島港,之后又有大批日本海軍進入青島,雖然在第二次日占時期青島亦駐有部分日本陸軍,但青島所處的海防戰略位置決定了其權力只能掌控于日本海軍之手。
第二次日占時期,來青的日僑較第一次占領時期繼續增多,到1944年在青島居住的日僑已增加至4萬多人。位于今湖北路上的日本居留民團是當時青島最大的外僑組織。在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庇護下。該居留民團不僅毆拘華人,走私販毒,還經常制造事端,網羅僑民以危害中國利益。抗日戰爭勝利后,該居留民團被解散。第二次日占時期,由于日本軍國主義的經濟壟斷和瘋狂掠奪,青島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遭到嚴重破壞,經濟近代化和產業改進進程驟然中斷,社會經濟陷入全面蕭條和破敗,青島所遭受的是比第一次日占時期更殘酷的殖民統治。
雖然,兩次日占給青島的社會和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危害,但青島卻因其地理位置的優勢一直是東亞最美麗的城市之一。日占時期的明信片中有很多反映青島風光的內容,包括青島全景,青島棧橋、海水浴場等。在滿清遺臣、退職官僚和富商大賈眼中,青島是一個特別適合居住、生活的好地方,在外國人眼中,青島是近代中國現代化程度相對較高、國際色彩相對濃厚的城市,適合實施他們的各項經濟,文化甚至政治計劃。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青島讓無數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