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基地”欄目的目的很簡單,以傳播IT培訓、考試為宗旨,從資訊、內容、考點、機構、認證、技能、竅門七大方面,讓愛好電腦、奮勇上進、勤奮好學、鍛煉本領的你不斷感受最新、最酷、最全的知識沖擊!請記住:無論你身在何處、何等學歷、有何需求,只要是讀者朋友們關心的、需要的培訓考試,就是“培訓基地”樂于奉獻的(電郵請寄:peixun@cpcfan.com)!
微軟認證專家考試
微軟認證專家(MicrosoftCertified Professionals,簡稱MCP)證書是全球公認的計算機軟件高級人才認證,是計算機軟件領域個人全面能力的證明,同時也獲得了微軟產品使用者的最大信任。該證書分為微軟認證產品專家(MCP)、微軟認證系統工程師(MCSE)和微軟認證軟件開發專家(MCSD)等證書。獲得每一種證書要參加不同的考試。
MCP是對精通一種微軟產品的人員的認證。該項考試針對那些想證明自己對微軟某產品有專長的人們,通過MCP考試后,微軟將提供微軟認證的產品證書。應試者還可以通過參加其他的微軟證書考試進一步增強使用Microsoft Backoffice產品、開發工具或桌面應用的技能。在完成了MCP認證考試后,微軟公司會在8周之內(一般為2~4周)將證書直接寄到你的手中,有關證書的任何問題你都可以通過微軟的咨詢中心進行查詢。
教育部推廣lT職業技能測評標準
IT行業持續迅猛增長,IT企業對IT人才需求與日俱增,IT人才的招聘成為長期困擾IT企業人力資源的問題。如何找到合適的IT人才?用什么標準對IT人才進行客觀評價成為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最頭痛最突出問題。同時,全國計算機相關專業的高校畢業生數量每年都快速增長,大量涌進IT人才市場。然而,企業卻仍然感覺合適的IT人才不夠用,很難招到合意的高校畢業生。企業這些苦衷是可以理解的,特別是隨著大學擴招、院校合并等政策,企業發現原先通過證書、畢業證、簡歷等方式來判斷畢業生能力的招聘依據已經完全不實用,充滿了不可確信的信息,企業不敢相信通過各種包裝下的畢業生真實水平,影響了企業從畢業生中招聘員工的決心,無形中流失了許多高校優秀畢業生的就業機會。
另外,大量IT企業涌向全國重點高校的校園,以便更直接更客觀挑選到優秀的畢業生。如IBM、電信等大型企業近年都在校園里開專場招聘會。盡管企業跨地域招聘是解決企業人力資源方面需求的非常有吸引力的方式,但中國IT行業中絕大部分IT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對這些企業而言,由于沒有周全的學校網絡,受到地域或政策的種種制約,特別是缺乏針對畢業生實際能力的測評標準,進行異地招聘的難度并不小。
對于企業自身而言,招聘的困難不僅在于招聘信息的獲取,更在于如何在大量的信息中進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利用客觀的手段來對信息進行判斷。國內企業對于招聘質量的評估還停留在主觀感覺的階段,部分企業會用標準化測試來進行挑選,然而還是缺乏配套的測評體系來對招聘整體過程和效果進行客觀的評價,使企業招聘過程中經常出現周期長、淘汰率高、效果不理想等問題。
以前流行一時的IT廠商認證(如微軟、IBM、思科等),都因為適用時期與范圍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無法滿足大多數企業的要求,企業也是趨于理性與實用性,不再片面地認可這些認證。企業需要有一整套客觀的評價體系來判斷求職者是否符合企業的需要。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絞盡腦汁,建立適合企業的招聘標準。前些年興起的“IT考證熱”也早已淡下來,求職者特別是畢業生還在不斷尋找證明自己能力的認證或測評。
作為國家教育考試權威機構:教育部考試中心,緊密關注著大學生就業問題,結合社會實際動態的需求,不斷完善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力求建立一套企業認可的測評體系。并針對IT人才崗位實際需求,結合中國IT企業的崗位技能需求,建立了一套國家級IT職業技能測評標準:《全國計算機應用技術職業技能考試》(簡稱:NIT-PRO)。通過這個IT職業技能評測,進行實施人才選拔,幫助企業以最準確的方式招募最適合人才;同時對畢業生來說,通過此評測能減少求職應聘的風險,增強就業競爭力。
《全國計算機應用技術職業技能考試》是教育部考試中心針對IT相關專業的考試體系。NIT-PRO認證考試引入了以企業實際項目為基礎、企業參與命題和判卷的“案例考試”方式,以“真實案例、壓力環境、團隊協作”為特色的測評體系。此IT職業技能評測標準經過了長期、全方位的市場調研,針對中國IT人才需求的特點,結合各院校計算機教育體系現狀,整合數百家知名IT企業的優勢資源,是一套與崗位相應的實用技能與職業素質的考核標準。
職位小貼士:信息安全工程師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互聯網技術、無線網絡技術以及信息化不斷深入發展,在線購物在線炒股,手機銀行及網上辦公等各種各樣的信息應用已經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管理結構中增加了信息安全工程師一職。因此,以下的技術和方法是任何一位從事信息安全相關工作的人士必須具備的知識,主要包括密碼技術入侵檢測系統、信息隱藏技術、身份認證技術、數據庫安全技術、網絡容災和災難恢復、網絡安全設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