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2日下午,“2008北京國際汽車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
論壇分為“主旨演講”和“楊瀾訪談”兩個環節?!爸髦佳葜v”邀請國內外汽車、零部件及相關企業的高層,就汽車行業和企業發展發表演講;“楊瀾訪談”則由著名節目主持人楊瀾,對話國內外汽車行業重量級嘉賓,圍繞“合作共贏,和諧發展”的主題,就當前中國汽車產業的熱點問題展開深度討論。

合作中的“危險”
此次論壇帶出的少許火藥味兒,來自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他認為,中外企業由于政策支持力度的關系,存在不平等的市場競爭。
在場的幾位外方老總似乎都不贊同他的話。但大眾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兼CEO范安德表示,他的美國朋友認為,大眾汽車在中國有些危險,正建議他仔細地思考合資企業的區域問題。
中外汽車企業自打當初合資合作的開始,雙方就一直存在博弈。不過公認的是,最后大多是外方由于品牌的強勢而占了上風。近年來,由于中國自主品牌發展迅猛,合資的中方實力越來越強,這種狀況才略有改變。
東風汽車公司副總經理范仲介紹說,合資企業最難管理的原因,是來自不同的文化需要融合。在世界范圍內,重組后失敗的案例很多,其中的重要因素,就在于文化融合方面做得不夠。
他舉例說,2003年,東風集團與日產合資建立了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在正式運營后的下半年和次年,業績卻是下降的,并沒有因為合資帶來發展效應。因為公司進行文化的磨合時,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樣,都互相有防備心理。后來,中外雙方不得不搞了一個共同行動綱領,從企業文化的角度,“來共同規范一下我們應該怎么考慮問題。”
范安德也表示,大眾與兩個合作伙伴之間,沒有什么具體的沖突,但最大的沖突可能就是文化方面的沖突。
而隨著中國汽車走向成熟,現在一些合資公司已經能適當地處理好中外雙方的融合問題,從而真正走向“合作共贏”。
政府的環保角色
在這次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陽光媒體集團共同舉辦的論壇上,與會老總們還注意到另一個重要方面,政府的環保責任問題。
豐田汽車公司中國事務所總代表服部悅雄介紹說,豐田目前正把混合動力作為一個核心技術,進行全方位開發,在中國,已與一汽集團合資,開始生產一款混合動力車。但現在銷售的數量很少,一年2000輛、1000輛的樣子。
這時,有人插話道:“太貴了!”他是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
主持人楊瀾也關心地問:在可預見的將來,它可能調整下來嗎?
服部悅雄解釋說,現在豐田正盡量向降低成本的極限挑戰?!暗@畢竟是有兩個動力結合,一個是汽油發動機,一個是電池電動。兩個動力肯定要比一個動力的成本要高?!?/p>
他希望中國政府能給予一些補貼的成本。
對此,與會嘉賓普遍建議,發達國家都有對環保產業的優惠政策,中國也應該加大相關的政策支持力度。實踐證明,政府對環保產業的大力支持,是促進清潔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動力。
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吳紹明表示,解決汽車產業的節能環保問題,不能僅僅依靠汽車企業,因為它涉及到汽車產業的各個環節,如汽車企業的技術創新與進步工作,汽車使用者的消費習慣和駕駛習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相關的財稅鼓勵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