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以喜溫性的瓜類和茄果類蔬菜為主的大棚蔬菜發展迅速,對調節冬春市場供應,豐富居民菜籃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棚蔬菜栽培已成為優化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但由于江南冬季常出現低溫寡照而影響棚內溫度和植株生長,大棚瓜類和茄果類蔬菜的寒害現象時有發生,不僅對大棚蔬菜生產造成直接影響。而且因為有些農戶對寒害的癥狀誤判,錯施農藥,輕視防寒管理,從而進一步加重了對蔬菜產量和質量的影響。針對生產上的這一突出問題,筆者近幾年對大棚蔬菜的寒害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調查和分析,針對江南地區氣候狀況、蔬菜栽培種類和生產條件提出了有效的防寒措施,經嘉興地區生產實踐證明,基本上解決了大棚瓜類和茄果類蔬菜的寒害問題。2008年初,我國南方地區遭遇了持續的大雪和暴雪天氣,湖南、貴州、江西、湖北、上海等20個省(區、市)農業所受影響巨大。寒害對農業生產的危害不可小視。希望本文能對受災地區今后大棚蔬菜寒害的防治有所借鑒。
1、大棚蔬菜寒害發生情況及癥狀
大棚蔬菜發生寒害主要以喜溫性的瓜類和茄果類蔬菜為主,蔬菜發生寒害后細胞膜受損。影響了葉綠素合成和光合作用,同時影響根系對磷、鈣、鉀、鎂等的吸收和利用。例如黃瓜生長的適宜溫度是15~30℃,10℃時生長停止;番茄生長的適宜溫度是20~28℃,10℃時植株生長緩慢,5℃時生長停止。若長時間處于0~5℃,茄果類、黃瓜就會發生寒害;0℃以下就會發生凍害,因而大棚栽培茄果類、瓜類蔬菜要求室溫不能低于0℃。
2004、2006年底,連續陰雨、低溫、大雪等不良天氣,對嘉興地區的瓜菜生產來說是1次嚴峻的考驗,管理措施到位的大棚作物受寒情況較輕或未受寒,管理措施未及時到位的大棚作物發生了較重的寒害。2008年1月中下旬至2月初,嘉興地區出現了自有氣象記載以來未遇的長時間持續雨雪冰凍天氣,最大積雪厚達19cm。從1月9日至2月2日逾20d(天)時間里。日照不到8h(小時)。在極其惡劣的天氣下,采用鋼管大棚,瓜類作物進行5層覆蓋(茄果類作物3層覆蓋),及時清理圍溝掃除積雪、補施植物營養液,做好病害防治工作的大棚作物受寒害比較輕,開春后能基本恢復生長,管理措施跟不上的大棚作物發生了較嚴重寒害,開春后不能恢復生長。
蔬菜寒害表現的癥狀:上部嫩葉似開水燙過,萎蔫,后逐漸發白呈薄紙狀,最后干枯死亡;著花不良,易形成僵蕾或畸形花:坐果率低,形成畸形果或膨果慢,著色不良。這種生理受損的組織易造成植株壞死,對這種癥狀,筆者稱其為低溫寒害綜合癥。
2、大棚蔬菜寒害的發生原因
2.1對寒害防治意識不強
農民對大棚設施的依賴性過重,認為寒害應該發生在露地作物,對預防大棚寒害發生的意識不強。
2.2保暖抗寒措施不到位
強冷空氣來臨前未及時搭上內大棚、小拱棚。覆上農膜等保溫材料導致寒害發生。以番茄為例,對其覆蓋方式和寒害情況的調查結果列于表1。

2.3栽培管理不當
栽培上重施氮肥、土壤過濕或平時白天棚溫過高,造成植株徒長,抗逆性差,植株遇到驟然降溫容易出現寒害,對番茄植株的生長勢與寒害發生情況的調查結果見表2。

3、防治大棚蔬菜寒害的措施
對大棚蔬菜寒害的防治。除要大力宣傳,提高農戶對低溫寒害的防范意識外,更要注重保暖抗寒,加強農業栽培措施預防寒害。
3.1應選用耐弱光、抗寒冷的早熟品種
近年國內育出了一批耐低溫弱光的早熟蔬菜品種,如津優30黃瓜,浙粉202、中雜9號番茄等。品種的抗寒性存在明顯的差異,見表3。

3.2加強植株抗逆性的培育
幼苗定植前,要適當低溫煉苗,通過低溫煉苗能使幼苗的抗寒基因表達出來并合成新的蛋白質,以提高幼苗抗逆性。在寒流來前,要重視營養液的施用,可追施植物動力2003、蕓苔素等營養液,以提高植株抗寒防凍能力,營養液施用和番茄寒害情況調查結果見表4。
3.3提高設施保溫作用
一是要增加覆蓋物。要注意天氣預報,當最低氣溫降至0℃以下時,要及時搭上內棚或小拱棚,覆上農膜。外棚膜應采用新多功能農膜,并應保持清潔,以增加透光度。特殊低溫天氣的夜間,在大棚頂外拉上遮陽網,四周加圍草苫。二是要增加光源。在隆冬時節寒流侵襲時,苗床內最好采用加溫防寒措施,如采用電熱絲等。特別是遇到連續陰雪寡照天氣,要補充光源,如采用日光燈、農藝鈉燈、電鎢燈等進行人工補光,以增光增溫,促進植株生長。不同農膜覆蓋番茄寒害情況調查結果見表5。
3.4寒害后采取的措施
發生寒害后,對寒害嚴重的植株應及時清理出棚:要注意防止大棚內快速升溫,特別是連續陰雪后天氣突然放晴,應保留內棚頂上的覆蓋物遮陰。植株葉面噴水防葉片萎蔫,要緩慢增強棚內光照與升高溫度,以防受害組織加重病癥,閃苗死秧;用鋅、鈣肥灌根促發新根,葉面噴施惠滿豐、愛多收等葉面肥,以促進植株恢復生長;為防止植株受害后誘發病害,可選用百菌清等廣譜性農藥噴施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