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是東臺市蔬菜保護地栽培主栽菜種之一,現有種植面積1.7萬hm2。其中雙大棚栽培面積0.8萬hm2。由于本地區早春低溫寡照、夏季高溫多濕的氣候特點。導致辣椒成株期常發生萎蔫枯死現象。這是多種病蟲為害的共同癥狀。
1、發病原因與癥狀
1.1根腐病
該病是由半知菌亞門鐮孢菌引發,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隨種子、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萌發孢子直接侵染辣椒根及根莖處。病株白天萎蔫,傍晚至次日清晨恢復。反復數日后植株枯死。病部僅限于根及根頸處,呈褐色腐爛。皮層極易剝離,露出暗褐色木質部。在潮濕條件下。病部長出白色至粉紅色霉(分生孢子),這是與枯萎病不同點。
1.2枯萎病
該病是由半知菌亞門尖鐮孢菌辣椒專化型病菌引發,翌年從辣椒根毛或根莖傷口侵入繁殖為害。病株初期下部落葉,莖基部皮層呈水浸狀腐爛,葉片萎蔫凋落,有的在莖一側出現縱向條狀斑,爾后植株枯死。病株根系也呈褐色腐爛,剝離皮層,見木質部暗褐色,但濕度大時,病部常產生白色或藍色霉狀物。
1.3疫病
該病是由鞭毛菌亞門辣椒疫霉菌引發。病菌隨種子、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萌發孢子隨水流傳播侵染。莖、葉、枝杈都是發病部位,但成株期莖基部發病多,病斑初期水浸狀。后變褐色;一般縱長3~10cm,繞莖1周后縊縮,上部枝葉迅速萎蔫枯死;病斑多在地面以上并縊縮。初期根系不腐,是與根腐病和枯萎病的主要區別。
1.4根線蟲病
辣椒根線蟲病是新出現的1種病害,它不像其他蔬菜根結線蟲病那樣根部有明顯的結瘤。辣椒根系由于線蟲的寄生、侵染引起腐爛。植株上部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就表現白天萎蔫,狀似根腐病。二者區別主要是在線蟲病株根際土壤中能看到線蟲幼蟲,在顯微鏡下大小1~1.5mm×0.04mm。白色透明,狀如蚯蚓。
1.5青枯病
該病是由青枯單胞桿菌引發。是1種典型的細菌性病害。病菌隨病殘體越冬,通過水流、地下害蟲、農事工具傳播,從辣椒根毛及根莖基部皮孔和傷口侵入為害:病初植株頂部或個別枝條葉片萎蔫。葉色變淡,逐漸枯焦蔓延到全株。病莖外表無明顯癥狀,縱剖病莖見維管束變褐。病枝橫切面在培養皿保濕后,擠壓有乳白液(菌膿)溢出。
1.6燒根
1種生理性病害。由于施肥過多,澆水不足,發生燒根。病株不生發新根,主側根皆呈銹色,繼而腐爛。因植株吸水不足,出現葉片萎蔫。
1.7氨中毒
1種生理性病害。追施氮素肥料(特別是尿素和未腐熟的雞糞)過多,棚室通風差,經2~3d(天)后棚內即會產生氨氣。當氨氣濃度達到5ml/L時。導致植株葉片中毒,出現水浸狀斑點,自下而上萎蔫,葉緣干灼,根莖無癥狀。重者葉片似熱水燙狀,也會出現燒根,莖、葉枯焦。
1.8漚根
生理性病害。露地栽培。因大雨后田間積水時間過長,根系缺氧,葉片萎蔫。重者漚根枯死。
2、防治措施
因本市辣椒栽培主要集中在堤東沿海地區,水旱輪作困難,栽培方式又以越冬、春提早、秋延后為主體,導致土壤中有害病菌、線蟲連年繁殖和積累,造成辣椒在成株期萎蔫枯死的面積逐年擴大。故防治策略上應首先通過農業、物理、生物防治等多項措施相結合。并注意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平衡,提高辣椒植株的抗逆性,減少初侵染源,減輕病害發生;其次要優化化學防治措施。提高病蟲害的控制效果。
2.1農業防治
(1)選擇抗病品種。選用洛椒98A、洛椒特大301、中農3號等品種。(2)合理輪作。合理安排茬口,盡量避免連作和與茄果類蔬菜輪作,可與玉米、蔥蒜類作物輪作3年以上,惡化病菌、線蟲寄生環境。(3)深耕翻土。在辣椒拉秧后清潔田園,深耕翻土。通過深耕將表層土中的病殘體、線蟲、病菌翻入土下。加快其腐爛,使病菌萌發的孢子無法到達地表而難以釋放。根結線蟲的幼蟲、卵難以生存。(4)調優栽培方式。用穴盤輕基質育苗代替營養缽(塊)育苗;改平畦為壟畦地膜覆蓋方式定植;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膜下微滴技術;控制好棚室的溫、濕度。減輕病害的發生;掌握好土壤墑情,避免燒根、氨中毒等人為辣椒生理性病害的發生。
2.2物理防治
利用高溫進行消毒。在7~8月休閑季節,將棚室封閉,適當灌水。使棚內升溫,讓土壤溫度在60℃以上,并保持1h(小時)以上。可有效殺死病菌、線蟲卵。
2.3生物防治
選用“田糧”牌(東臺市新宏揚生態有機肥公司生產)有機無機生態辣椒專用肥,每667m2施用100~120kg,定植時667m2用2~3kg“田糧”或“農大哥”生物菌肥劑拌土20~30kg溝施或穴施,也可在發病初期用其500倍液灌根。因這2種生物菌肥劑均含18種有益菌種群和海藻酸,以及鋅、鉬等多種微量元素,使用后既可達到以菌克菌的效果,又可提高辣椒植株的抗逆性。
2.4化學防治
(1)根腐病。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噴淋全株并灌根。灌根,每株200~300mL:每隔7d灌1次,連續2~3次。(2)枯萎病。可噴50%多菌靈500倍液或50%DT殺菌劑4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或用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灌根,每株350mL,5d灌1次,連續灌2~3次。(3)疫病。可噴淋64%殺毒礬與25%瑞毒霉混合液(50kg水中各加100g),此外噴淋25%甲霜靈錳鋅800倍液、72%杜邦克露600倍液。效果也很好。7d噴1次,連噴2~3次。(4)線蟲病。發病后,可澆灌48%樂斯本或50%辛硫磷1000倍液,每株300mL,5d灌1次。連灌2次。有較好的效果。(5)青枯病。用77%可殺得500倍液與硫酸鏈霉素4000倍液,交替噴淋全株,并灌根,每株250mL,7d灌1次。連續3次。(6)燒根和氨中毒。要及時澆水。降低土壤肥液濃度,加大通風換氣量,促使水分蒸騰。視情況可再澆水。追施氮肥要適量,并應注意通風換氣。(7)漚根。露地栽培。大雨過后,要及時排水防澇,適時中耕,改善土壤通透性。以利根系發育。
實踐證明,成株期辣椒萎蔫病的診治比較復雜。菜農要獲得好的療效,還須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找準病因,準確防治,這是治好病的關鍵所在。二是早防早治。棚內濕度大。染病初期。植株一般不萎蔫,一旦發現萎蔫,病已到后期,難以治愈。三是要連續防治。在診治準確的前提下,要堅持連續用藥,不可認為施過第1次藥后再有死株就是誤診,即馬上換藥,這樣會貽誤治療,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