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西安(國際)旅游博覽會舉行
第四屆中國西安(國際)旅游博覽會3月8~10日在西安陜西國際展覽中心隆重舉行。這是西安迄今為止舉辦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旅游專業會展活動。
本屆旅游博覽會由西安市旅游局、西安市商業貿易局、西安市文物局等共同主辦,共設中國著名風景名勝展區 、中國星級酒店展區、 旅行社展區、旅游用品展區、綜合展區、國際展區等多個展區。包括廣西自治區旅游局、蘭州市旅游局等在內的國內62家省區市旅游局以及馬來西亞、韓國等16個國家和地區旅游機構、近400余家旅游企業的代表參加了本次旅游博覽會。
展會期間有陜西各地非物質文化集錦表演和內蒙古草原牧歌、哈薩克風情舞蹈等文藝表演。為使本屆大會突出奧運特色、西部特色,合力打造區域旅游品牌,主辦方還推出了覆蓋全國主要旅游資源的100多條旅游精品線路,并舉辦了2008中國西部旅行社旅游采購會、2008旅游線路(資源)推介會、旅游新政策推介會和中國東西部旅游合作與發展高峰論壇、華山論道名家講壇等一系列文化活動;來自陜西韓城、甘肅天水等10多個城市的旅游局作了專場旅游推介,并與旅行社簽訂了旅游合作協議。將旅游產品展示、旅游項目招商、旅游資源宣傳、旅游商品銷售及旅行社集中采購相結合,是本屆旅游博覽會的一大特色。
西安旅游博覽會每年舉辦一次,是會址長設西安的重要旅游區域性會展活動。該會展活動已成為展示西安旅游最新發展成果的重要窗口,有效地促進了西部地區與國內外旅游業的對接與合作,也為國內外各旅游城市和旅游企業搭建了一個展示形象、業務交流、投資興業的絕佳平臺。
《絲綢之路》雜志作為媒體支持單位應邀參加了此次旅游博覽會。在博覽會上,《絲綢之路》雜志的展位成了一個亮點,眾多讀者表示了對《絲綢之路》雜志的喜愛和好評。他們說在現今經濟大潮下的國內期刊界,《絲綢之路》雜志能始終如一,堅持絲綢之路的核心內涵,堅持高文化品位不動搖,這是難能可貴的。 一位姓楊的老讀者說:“《絲綢之路》雜志注重文稿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品位,在強調刊物可讀性、文圖并茂、通俗化、大眾化的同時,不獵奇、不媚俗、防止低級趣味,這是《絲綢之路》雜志獨特的風格。正因為如此,《絲綢之路》雜志是國內辦得很有文化品位的旅游文化月刊。”許多讀者表示,他們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關注《絲綢之路》雜志。
據了解,2009年3月還將在西安舉辦第五屆中國西安(國際)旅游博覽會。
甘肅省健全完善旅游應急體系
近日,甘肅省旅游局根據旅游行業在持續降雪降溫天氣的實際情況,決定進一步健全完善旅游應急體系,以抵御自然災害的破壞。目前,恢復受損旅游基礎設施和景觀是甘肅旅游業恢復發展的首要工作。
據了解,因為遭受持續降雪降溫天氣的影響,2008年甘肅省春節旅游市場共接待游客69.1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87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35%和15.61%。甘肅省旅游局在組織旅游恢復發展的過程中,經過認真反思這次災害中旅游系統暴露的問題,決定進一步健全完善旅游行業的應急預案體系,制定適應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事件的旅游系統應急子預案,完善各級旅游部門和旅游企事業單位的預案,增強各項預案的規范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完善旅游應急的體制機制和法制工作。
同時,確定了旅游災害恢復發展工作的重點:按照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環境第一的要求,迅速恢復受損旅游基礎設施和景觀,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按時完成修復任務;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環境災害、疫情災害的安全防范工作,防止次生災害對旅游恢復發展造成新的損失和影響;圍繞旅游市場恢復,針對不同的客源市場,制定周密的宣傳促銷計劃,加強政企聯合、區域合作,抓好清明、五一、端午三個重點時段和國內旅游交易會的市場促銷,組織開展系列活動,擴大旅游消費市場;各地旅游部門組織旅游企業多方籌集資金,積極開展生產自救,盡快恢復旅游景區和公共服務設施,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恢復正常的旅游市場秩序,確保旅游企業在旅游旺季來臨前能夠正常運營。
尕海湖入選“全國五十名湖”
近日,尕海湖作為甘肅眾多湖泊中的代表參加了在杭州西子湖畔舉辦的“中華名湖秀”評選活動,成功入選“全國五十名湖”。
位于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尕海湖是甘肅省最大的高原淡水湖。近年來,保護區通過采取引水補給、禁牧休牧、筑壩圍欄、依法保護等措施,使保護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為黑頸鶴、黑鸛等候鳥繁衍棲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由杭州市委宣傳部、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中華名湖秀”評選活動,旨在討論國內湖泊的生態建設、生態平衡、生態保護及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
青海將在青海湖、三江源區建立國家地理標志
近日,青海省《建立國家地理標志青海湖與三江源區測量技術方案設計》正式通過專家評審,這標志著青海省在青海湖、三江源區建立國家地理標志的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青海省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曾被聯合國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并加入了《水禽棲息地國際重要濕地公約》;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的三江源區,又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最典型的區域之一,棲息有高原特有珍稀動物70余種,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理想的基因庫。為了更好地保護青海湖、三江源區生態環境,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環境破壞,青海省決定在兩地建立國家地理標志,并要求標志既能體現出區域的特殊性和不可再造性,還能反映出青海特有的地理、人文等特點。為此,青海省相關部門共同起草設計方案,并通過專家評審。
據悉,國家地理標志的建立對于建設青海特色的人文景觀、推動青海省旅游業發展、保護資源環境和民族歷史文化遺產、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道教十大文化旅游勝地揭曉
一項關于我國“道教十大文化旅游勝地”的評選結果日前揭曉。據了解,本次評選從2007年7月中旬啟動,有近千個景點報名,近800萬網民踴躍投票。入圍“道教十大文化旅游勝地”的景點有湖北武當山、北京白云觀、四川青城山、安徽齊云山、江西龍虎山、江蘇茅山、陜西重陽宮、山東嶗山、甘肅崆峒山、山西解州關帝廟。
新疆喀納斯景區結束“貓冬”
最近,從布爾津縣城到喀納斯景區的160公里道路已全程疏通,這標志著喀納斯景區提前結束“ 貓冬”,全面開放。 為了提早接待游客,喀納斯景區管委會動用了四輛鏟車,花兩天時間,專門對景區道路進行了疏通。目前,越野車輛可以直接到達景區。景區目前不收門票。
重要古跡8月前完成無障礙改造
據悉,故宮、八達嶺、十三陵等十余處對外開放的全國重點文物將在奧運前完成無障礙設施的改造。北京市文物局負責人透露,為了讓殘疾游客也能實現登上長城的夢想,已經開始在八達嶺長城甕城安裝直通升降電梯。 長城的無障礙改造包括兩個措施:造電梯和鋪設無障礙緩坡。無障礙設施建成后,殘疾游客可以自主登上關城。在保護文物本體不被破壞、整體景觀風貌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專家一致決定在地勢相對緩和的八達嶺關城東門外,修建總長超過180米的無障礙坡道。坡道建成后,殘疾人將沿“單行線”游覽。關城上還有個別地方有少數臺階,大約都在三級到五級,這里將鋪設緩坡,保證殘疾人行動安全。
此外,已經完成無障礙改造的故宮將對其余高臺階、高門檻的部位增設無障礙設施。而鑒于故宮午門的建筑特點,改造坡道不太現實,因而采取了安裝升降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