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法國纖手自交純合選育的代號01~5A白皮自交系為母本,以國外材料(編號B)多代自交分離選育的代號01-B-4穩定綠皮自交系為父本,育成了早熟豐產半蔓型雜交種長青王4號,該品種植株生長勢強,早熟性好,植株后期不衰;瓜長筒形,縱徑22~240m,橫徑7~8cm。瓜皮淺綠色,光澤度好;田間表現對病毒病、霜霉病和白粉病抗性強。露地栽培667 m2產量4500~5000 kz,比早青一代增產18.9%。2007年3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關鍵詞:西葫蘆;新品種;長青王4號;雜種一代
1 選育經過
母本采用法國纖手雜交一代經多代自交純合選育的自交系,代號01~5A。1998年春季自交(F1)98A;1999年春季分離出白皮98A-1、黑皮98A-2、淺花皮98A-3共3種類型(F2),分別選單株繼續自交;1999年冬季在海南加代(P3),以顯性白皮為主純合,共種植單株系圃12個,代號分別為98A-1-1,98A-1-12……98A-1-12,每個系圃選取白皮株混收;2000年繼續單株自交混收(F4),淘汰分離嚴重的株系,其中株系5基本純合:2000年冬季繼續加代(F5);2001年純合(P6):表現為植株生長勢旺,葉片深綠,節間明顯,半蔓生,果實中熟,第8~9節著生第1朵雌花。果實長筒形。縱徑23~25 cm,橫徑10~12 cm,幼瓜皮色淺綠,光澤度好,果肉細膩,老熟瓜白皮,田間表現對病毒病抗性強。
父本是采用1999年收集的國外品種(種名不詳,編號B)經多代自交分離選出的穩定自交系,代號01-B-4。1999年選取隱性純綠皮果實單株自交,F3代純合,果實長棒形,縱徑32~35 cm。橫徑7~9cm,豐產性好,第6~7節著生第1朵雌花,果肉柔軟細膩,耐貯運,抗病性中等。
2002年配制雜交組合:2003年春季在田間進行預備試驗;2003年秋季、2004年春季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04年秋季進行秋延后生產示范。試驗結果表明:該組合多項農藝性狀均優于對照品種,產量較對照1早青一代增產47.05%。2005~2006參加山西省西葫蘆露地生產試驗,連續2年點點增產,平均比對照早青一代增產18.9%。2007年3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編號:晉審菜(認)2007008。
2 試驗結果
2.1 品種比較試驗
2003年春季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試驗田進行預備試驗,種植20株,不設重復,對照為早青一代。試驗結果。長青王4號生長勢旺,出苗快且整齊,苗期幼苗生長快,營養體明顯比對照大:第1朵雌花節位在7~8節,比對照6~7節高,但始花期相同,都是在播種后42d進入盛花期;抗病性強;生長前期為矮蔓,結果中后期為半蔓;果實鮮嫩整齊,光澤度好;小區前期產量58.5kg,總產量為145.5kg,均高于對照早青一代前期產量30.5 kg和總產量110.3kg。
2003年秋季和2004年春季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小區面積30m2,3次重復,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同一般生產管理。秋季栽培8月16日播種。到霜降結束,長青王4號、早青一代(對照1)、冬玉(對照2)采收期分別為30、30、25d;春季3月31日播種,到各品種自然衰老為止,采收期依次為40、35、38 d。2年的品比試驗結果表明,長青王4號幼苗生長速度快,葉片肥大,莖粗壯,節間適中,果實發育快,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容易協調,使得該品種早熟而后期不衰。而對照1早青一代有明顯的墜秧現象,后期容易早衰;對照2冬玉明顯晚熟,前期產量較低。長青王4號2季667 m2前期產量分別比對照1早青一代增產21.9%和16.2%,比對照2法國品種冬玉分別增產42.2%和34.7%,差異均達顯著水平:2季667 m2總產量分別比對照1早青一代增產50.5%和43.6%,差異達極顯著水平,比對照2冬玉分別增產7.2%和減產0.7%,與冬玉總產量相當。詳見表1。
2.2 山西省西葫蘆生產試驗
2005~2006年長青王4號參加了山西省西葫蘆春季露地生產試驗。參試品種隨機排列。每品種667 m2,不設重復。2005年春季生產試驗參試品種共6個,試驗點6個,長青王4號點點增產,6個點平均667 m2產量為4792.5 kg,比對照早青一代增產18.2%,產量排名第1;2006年春季參試品種9個,試驗點4個,長青王4號在4個點平均產量為3446.3 kg,比對照早青1代增產19.5%。排名第2。長青王4號果實皮色和法國冬玉接近,細嫩、美觀、有光澤,商品性強,2年667 m2產值分別比對照增加56和108元。見表2。


2006年6月24日,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組織有關委員、專家,在忻府區樊野村、榆次區修文鎮西葫蘆試驗地。對長青王4號品種進行了田間考察,對照品種為早青一代。考察結果認為長青王4號長勢強,綜合性狀穩定一致,節間較短,瓜碼密,瓜長筒形,皮色淺綠有光澤,豐產性好,適宜本省各地春季露地栽培。
2.3 抗病性調查
2003年秋季和2004年春季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試驗地對長青王4號進行了抗病性調查,以田間自然發病為準。在采收后期調查,白粉病和病毒病分為0、1、2、3、4級,霜霉病發病比較輕,僅調查發病株數,計算發病率,對照品種為早青一代,調查田塊采用常規管理,整個生育期不施藥。依照病情指數=∑發病級別×發病株數/調查株數×最高級別,計算各品種的病情指數。長青王4號田間表現對病毒病、霜霉病和白粉病抗性強。見表3。
3 品種特征特性
生長勢強,葉片深綠肥大,根系強大。可入土1.3~2m,椬株生長速度快,節間適中,整個生育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協調,易管理,早熟性好,植株后期不衰,屬于早熟、豐產、穩產半蔓型品種。(1)早熟性:第1朵雌花節位在7~8節,從出苗到采收需35d左右。(2)商品性:果實長筒形,縱徑22~24cm,橫徑7~8 cm;皮色淺綠,光澤亮麗,細嫩美觀,耐儲藏。(3)豐產性:雌花密,幾乎節節有瓜,坐瓜習性好,1株結3~4瓜可同時生長,瓜膨大速度快,花后5~7 d可采收250 g嫩瓜,且連續墜瓜能力強。春秋露地栽培667 m2產量4500~5000 kg,日光溫室栽培667 m2產量在10000kg以上。(4)抗病性:田間表現對病毒病、霜霉病和白粉病抗性強。
4 栽培技術要點
長青王4號是利用國外資源1個半蔓親本,1個矮蔓親本選育的雜交一代品種。植株生長勢強,栽培中不宜密植,株距50~60 cm,行距90~100 cm,667m2種植1200~1400株。露地栽培無需控秧。保護地栽培要注意防植株徒長。
4.1 播期
山西南部大棚春提早栽培。2月上旬育苗,幼苗1葉1心時定植;秋延后栽培,8月中旬直播,“國慶”節后覆棚膜。
4.2 肥水管理
667 m2施腐熟農家肥5000 kg,三元復合肥50kg;苗期至結瓜期控水;根瓜采收后,要肥水猛攻,隔次追施復合肥10~15 kg。
4.3 果實采收
雌花開放較雄花早,要用20~30 mL/L的2.4-D蘸花,以保證前期產量,同時注意2,4-D濃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早收、多收嫩瓜。一般瓜縱徑20~23 cm,橫徑6~7 cm,重量350~400 g時采收為宜,商品價值最高。
4.4 病蟲害防治
蚜蟲和銀葉粉虱是造成露地西葫蘆栽培病毒病大量發生的主要原因,可用阿克泰、萬靈等藥劑防治。保護地栽培結瓜期以防治灰霉病為主,可用速克靈2500倍液防治。后期以防治白粉病為主,每667m2噴灑25%百坦可濕性粉劑50g或60%防霉寶2號1000倍液,或用45%百菌清粉塵劑防治,都有很好的效果。
4.5 輪作或嫁接
注意輪作倒茬,重茬栽培應嫁接換根。日光溫室栽培要采取吊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