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又名龍須菜,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一種低熱量、高營養的名貴蔬菜,為我國出口創匯的主要蔬菜之一,山東省定陶縣蔬菜辦大力推廣出口蘆筍無公害栽培。增加了農民收入,加快了當地種植業的結構調整。
1 選擇優良品種
出口蘆筍應選擇嫩莖肥大、粗細均勻、筍尖鱗片包裹緊密、高產優質、植株抗性強、產量高的品種,如加州72、日奉瑞洋等。
2 培育壯苗
蘆筍可分株育苗和種子播種育苗定植栽培,在生產中一般采用種子育苗。
2.1 適期播種
在山東進行蘆筍栽培,一般在春季用種子育苗,夏季定植,露地育苗播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用保護措施適播期可提前到3月上中旬。
2.2 浸種催芽
蘆筍種子皮厚堅硬。直播發芽慢且出苗不整齊,播前應將種子浸泡于25~30℃的溫水中3~5d(天),每天換水1~2次,然后置于25~30℃下催芽,7~8d約50%左右的種子出芽時即可播種。
2.3 播種及播后的管理
開溝點播,溝距20~30cm,株距3~4cm,播前溝內澆足水。每667m2育苗畦用種量1kg左右,播后蓋土3cm,蓋草保濕。播種后15~20d齊苗,應及時撤去蓋草,如畦面干旱應及時噴水,并中耕除草,防病蟲。
3 整地和定植
蘆筍春夏均可定植,山東地區一般當年春季育苗,6~7月定植,苗期短,定植后緩苗快,成活率高。一般采取開溝定植,溝間距1.8~2m。溝深30~50cm,寬30~40cm。可采用溝內集中施肥的方法,即定植溝內先填半溝松土,每667m2施5000ks優質圈肥,氮、磷、鉀復合肥25kg,然后將剩余溝土以上肥料混和均勻后填入溝內,定植溝不要填平。低于地面10cm。定植時每溝種1行,株距30cm,每667 m2定植1100-1200株,深度以地下莖生鱗芽距地表15 cm為宜。栽后立即澆水。
4 定植后的管理
緩苗后及時中耕,當苗高10cm時施1次提苗肥,夏季高溫干旱及時澆水,雨后及時排水。適時中耕,及時鋤草,雨季到來前填平定植溝,防止溝內積水漚根,填土時每667m2施草木灰25kg,磷酸二銨15 kg,氯化鉀25 kg,并及時噴72.2%的普力克800倍、甲基托布津600倍液,防治莖枯病或根腐病。冬季在土壤封凍前澆越冬水,植株地上部枯死后將枯莖割除。
定植后第2年的管理:春季適時澆水,中耕保墑,夏季重點是防治病蟲害、草荒,排澇。4、5月份地下害蟲危害幼苗和嫩莖時,應及時用辛硫磷等農藥噴撒地面或制毒餌撒于田間,其余管理同定植當年。
5 培土
蘆筍在第3年進入采筍期,山東目前栽培的蘆筍主要用于加工白蘆筍罐頭,收獲前須先培土軟化,一般在3月下旬培土,培土前清除地上莖和碎枝葉并中耕松土。結合培土可667m2施磷酸二銨20kg,鉀肥15kg,在距植株20cm處開溝10cm施入,然后培土。培土寬度為上部40cm,底寬60cm,高度40 cm。培土時要求土面平整并稍拍實,防止漏光和崩塌,嫩莖全部采收后,耙掉土壟,使畦面回復到培土前高度。
6 采收
培土后15~20d即進入采筍期,一般在4月10日前后開始采筍,每天采筍后都要及時培土恢復原壟狀態。
7 病蟲害防治
蘆筍的主要病害是莖枯病,蟲害為斜紋夜蛾。莖枯?。呵o枯病多侵染地上幼嫩莖,開始時出現乳白色小斑點,后擴大為紡綞形暗紅色病斑,周緣呈水漬狀。隨著病斑擴大,中心部稍凹陷,病斑繞莖、枝周圍時,其上部干枯。發病嚴重時全株枯萎。防治該病,栽培培土應多施有機肥和鉀肥,并設支架防莖枝倒伏,雨季及時排水,冬季和采后徹底清園,發病初期可用72.2%普力克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隔7 d噴1次,連噴2-3次;還可用蘆筍清(增效多菌靈)200倍液抹莖。斜紋夜蛾幼蟲在初孵化時群集??惺持仓陻M葉,以后逐漸分散為害,嚴重影響植株光合作用,防治時應在幼蟲分散為害前集中消滅,可用1.8%阿維菌素800~1000倍液每8d噴1次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