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生態條件發生變化,小地老虎在山東省臨沂市城郊和蘭山區的沿河和水庫區周圍早春露地種植的番茄、辣椒、茄子、馬鈴薯、瓜類、豆類蔬菜及春播玉米、棉花等作物田發生危害逐年加重,不少年份造成缺苗斷壟和毀種。作者根據多年對菜田1代小地老虎的生活史、調查方法、防治策略等實踐經驗,總結出在魯南地區小地老虎1年發生4代,但以第1代危害為重。防治菜田1代小地老虎必須抓住4個關鍵:一要澄清蟲情。擬定不同作物防治措施;二是必須在卵孵化80%~85%,一、二齡幼蟲占查到幼蟲的85%左右防治;三要因不同作物、蟲口密度、蟲齡大小,采取不同防治策略與方法;四要嚴把防治質量關。
1 生活史觀察
據筆者多年對誘蛾、籠飼、田間系統調查得知:小地老虎在魯南地區生態條件下1年發生4代,歷年以1代幼蟲危害嚴重。越冬代成蟲歷年始見于3月6~13日,隨后出現3次蛾高峰,5月上旬蛾期基本終止。15年誘蛾統計結果顯示,雌雄蛾比例為1:3.2~1:1.09,平均為1:1.96。在魯西南地區3~5月氣候條件下,越冬代成蟲從最早見蛾至最后匿跡延續2個月;從最早成蟲出現到最早田間見卵間隔14~15d(天);從產卵開始到最早卵孵化間隔8~10d:從幼蟲最早孵出到最早化蛹間隔25~30d:從最早化蛹到1代成蟲出現間隔10~15 d。第1代小地老虎在本地早春自然條件下,完成1個世代約需75d。1代幼蟲防治適期,歷年都在4月中、下旬。
2 田間調查方法
逾10年的實踐證明,在魯南地區多數年份要在2月上、中旬開始設置誘蛾器,從開始誘到越冬成蟲5d后進行田間設點系統調查,選擇歷年小地老虎常發地塊隨機取5-10個點,每個調查點為0.11m2。3 d調查1次,除雨天外從不間斷,直至調查到防治結束。
具體調查方法:一趴、二看、三攝、四拔、五扒、六計,一趴是,因早春越冬代小地老虎成蟲多產卵在地表的土塊、干草棒和剛出土的雜草上,調查者必須趴在地面上(地面潮濕或雨后可鋪一個麻袋片)方可查到卵;二看是,要仔細查看調查點內每個土塊棱角處是否有卵粒:三攝是,用醫用鑷子要將0.11 m2點內的1 cmnl以上的所有干草棒、落葉鑷起反復查看是否有卵粒:四拔是,將調查點內所有長出地面的雜草用鑷子拔起,要逐株仔細查看每個葉片的反正面及莖上是否有卵:五扒是,從調查點的一角,用鑷子將2~3 cm表土仔細扒1遍,查看是否有剛剛孵化出來的低齡幼蟲;六計是,必須將每個調查點查到的卵(蟲)、孵化率、幼蟲齡比、雜草種類和不同雜草著卵量分門別類計算清楚,為指導防治適期提供可靠依據。上述調查方法、步驟,既不能隨意減少,也不能順序顛倒,必須一絲不茍對待。
3 幼蟲危害特點
據筆者多年系統調查觀察,1代小地老虎幼蟲歷期30d左右。多數年份要經歷6個齡期。從幼蟲取食寄主植物的部位、食量看可明顯分為4個特點和階段:吞食卵殼階段(幼蟲孵出1d左右);群集寄主心葉處剝食寄主植物葉片,葉片反面呈透明狀而不成孔洞的剝食階段(多在一至二齡期);四齡期食量大增,向植物莖基處遷移,晝伏夜出在近地面處齊地咬斷吞食幼嫩莖稈階段;四齡后食量猛增,夜間齊地咬斷吞食嫩莖,并常將吞食剩余殘莖嫩葉拖入洞中,稱之為拉葉階段。露在洞外的殘莖葉,為人工捕捉高齡幼蟲提供了標志。
4 防治策略與方法
在防治策略與方法上必須抓住以下3個關鍵環節。(1)要澄清蟲情,確定防治指標田塊,做到有的放矢。防治前必須澄清每塊田的蟲口密度。一般應掌握紅薯、玉米田每m2有蟲(卵)0.5頭;高粱、紅麻、番茄、辣椒田每m21頭;春播大、小麥田每m25~7頭;蔬菜田要因不同品種、密度分別擬定出防治指標。防止出現盲目施藥和見蟲就治,(2)要嚴格查清防治指標田的各蟲態發育進度,必須抓住防治適期,歷年掌握卵已孵化80%~85%,一、二齡幼蟲占到當時所查到總蟲數的85%,魯南地區4月20 25日為歷年防治適期。(3)根據蟲齡作物靈活運用防治措施,必須保證防治質量。依據列入防治田塊的蟲口密度、蟲齡大小、發生面積、作物種類與生育階段諸因素,因地制宜地選用防治策略、方法和農藥種類。①地面噴粉法:凡發生面積大、蟲口密度稠,應抓住在卵孵化盛期,每667m2噴2.5%敵百蟲粉1.5~2kg,噴后24h遇雨必須重噴,②毒土法:番茄、辣椒、棉花、玉米等地,在蟲口密度不大的田塊,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加適量水,噴拌在100~150 kg細土上,或用2.5%敵百蟲粉每667 m21.5~2 kg拌細土10kg左右,順壟撒于作物根際。③毒餌誘殺法:對三齡以上幼蟲,每667m2用90%晶體敵百蟲0.5kg,用少許水化開后再加水4~5kg,均勻噴在10kg碾碎炒香的麥麩或棉籽餅上,攪拌均勻后于傍晚順壟撒于作物壟間和根際,每667m2撒施毒餌5~7kg。④藥液灌根法:蟲齡已大可用90%晶體敵百蟲或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灌根。⑤毒草堆誘殺法:667 m2用鮮嫩雜草30~40kg,先切成10~12cm段,拌入90%晶體敵百蟲50g或2.5%敵百蟲500g,于傍晚在壟間均勻放置毒草小堆。⑥桐葉誘殺法:有條件的村(戶),可將泡桐葉用清水浸濕于傍晚均勻擺放在田間,每667m2擺放100片左右,次日晨翻開桐葉捉殺幼蟲。若能將桐葉漫在一定濃度藥液中再擺放,效果會更好。⑦人工捕捉法:面積小、蟲齡已大、蟲口密度稀的菜田,可組織一定人力趁早晨視洞穴有被拉葉痕跡處,扒開被咬斷植株附近表土層,即可捉到洞穴中的老熟高齡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