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萬能 對保護設施缺乏必要的了解,以為有了保護地,隨時隨地都可進行蔬菜栽培,盲目提前種植或追求反季節栽培。常常導致凍害、高溫傷害等,得不到預期的生產效果,有的甚至導致保護地栽培不如露地的。保護地只能適當地增溫或降溫,保護地內一般有較弱光、濕度大、土壤鹽漬化嚴重等缺點,保護地內的品種選擇,溫濕度管理、追肥澆水、病蟲防治都有一些特殊要求和規律,因此栽培并不是萬能的。
定植過密 有的是因為設施投入過大,想通過提高定植密度等措施來達到提早上市、提高產量,從而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事實上,這是不對的。保護地內水肥充足,濕度大,溫度較高,相同品種在保護地內的生長勢強。定植密度偏大時常造成田間郁閉,通風透氣差,容易誘發病害。因此,同樣的品種與露地相比,光照相對較差,定植密度應較露地小。
忽視微肥 有些菜農往往重視大量元素的施用,輕視或根本不進行微量元素的補充,這是不行的。保護地是相對封閉的生產環境,長期缺乏微量元素的補充,很容易誘發生理性病害,而易被認為是細菌性或真菌性、病毒性病害,用化學藥劑治療無濟于事,蔬菜施肥應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硝酸鹽含量、改善蔬菜品質和提高產量為原則。以有機肥為主,推廣配方施肥,做到控氮、穩磷、增鉀。提倡使用生物有機肥、復合肥、蔬菜專用肥,有針對性地施用微肥。適時適量使用氮肥,不過量施肥,收獲前20d(天)禁止施用化學肥料等等。
濫用激素 植物激素及植株生長調節劑在調節蔬菜生長、防止果菜類的徒長、促進生根、培育壯苗、控制瓜類性別分化、防止落花落果、控制果實發育成熟、增強抗性及貯藏保鮮等方面的應用起著較大的作用,因而廣泛應用于瓜類、豆類、綠葉類、茄果類等多種蔬菜。但生產中往往存在激素使用不當,濃度過大、使用時期不當或多次重復使用濫用,這些都會對蔬菜生產造成損失,如低溫期坐果激素使用濃度偏大。易導致畸形果發生等。因此,要在了解其作用機理的情況下,掌握其濃度、使用時期、使用次數等。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一般情況下不主張使用,而有機蔬菜是禁止使用的。
管理欠佳 缺乏對溫、光、水、氣等環境條件的科學控制技術。冬季生產用溫室保溫效果差,夏季保護地遮陰、通風條件差、溫度管理過高或過低、陰天澆水過量、根莖周圍土壤板結、環境濕度大等,均不利于植株的生長和開花結果,生產上應抓住其重點,“1日3看大棚”,如越夏保護地栽培從播種開始,全程保護栽培,防暴雨、防高溫、防蟲害、防強光等,而越冬蔬菜栽培,主要應做好保溫增光降濕等工作。氣溫超過30℃以上,或低于10℃以下,均要特別注意管理。
連作嚴重 保護地的建造和生產投入高,為了盡快收回成本,種植者常常利用保護地的設施,連年種植1種作物,地力得不到恢復,最終導致各種病害加重、產量降低、品質下降,以致不能進行生產。蔬菜同科作物,一般忌連作,與同科作物連作的時間間隔至少2年。在保護地內,因無嚴冬酷暑,病菌蟲卵繁殖快、數量多,更需實行輪作倒茬,一般輪作期為3~4年。輪作倒茬原則上以1種高產高效的作物為主茬,輪作換茬要有利于控制病蟲害、提高土壤肥力,注意生物間的相生相克,盡量使前后茬作物、相鄰間作作物發揮互利或偏利作用,也可利用作物與雜草的相克作用控制病蟲草害的發生。
利用不足 這是對設施栽培利用的又一個極端,有的僅用于蔬菜育苗。有的僅用于早春一季栽培。還有的設施僅起到搭架爬蔓的作用,不注重“兩網一膜”等配套設施的應用。用防蟲網防蟲,用殺蟲燈殺蟲。遮陽網夏秋季節可遮陰降溫防蟲、冬季可保溫,而塑料薄膜可增溫、保溫、增濕、防雨等,目的是創造適宜蔬菜生長的環境條件,防止病害發生和害蟲侵染,減少農藥使用。如生產優質無公害蔬菜、小拱棚套地膜等秋延后栽培、越冬保護地栽培等都可用到設施栽培。從而使許多蔬菜實現周年生產、周年供應,取得較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