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2007年10月28日表決通過了修改后的《節約能源法》。修改后的節能法明確,我國鼓勵在農村推廣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
修改后的節能法規定,國家鼓勵、支持在農村大力發展沼氣,推廣生物質能、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按照科學規劃、有序開發的原則發展小型水力發電,推廣節能型的農村住宅和爐灶等,鼓勵利用非耕地種植能源植物,大力發展薪炭林等能源林。
修改后的節能法還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求效益的原則,加強農業和農村節能工作,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節能技術、節能產品推廣應用的資金投入。農業、科技等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支持、推廣在農業生產、產品加工儲運等方面應用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鼓勵更新和淘汰高耗能的農業機械和漁業船舶。
農業科技推廣在行動:中國農科院推出落實“十大行動”實施方案
“通過落實農業部發展現代農業‘十大行動’,中國農科院不僅要組裝、集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推廣到農業生產第1線;還要打造1批被專家同行、被基層農民、被行業企業‘三認可’的科學家。我們要以良好的工作和成就,樹立起中國農業科學院服務‘三農’的新品牌,”中國農科院院長翟虎渠在全院貫徹落實發展現代農業“十大行動”動員會上表示。
為落實農業部實施的發展現代農業“十大行動”和貫徹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座談會精神,中國農科院日前專門成立了由院長翟虎渠掛帥、副院長屆冬玉專門負責、科技局具體協調的“十大行動”領導小組,提出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貫徹落實農業部‘十大行動’實施方案”。方案強調要充分發揮中國農科院人才、成果、信息及網絡等優勢,鼓勵廣大科研人員深入農業生產第1線。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全面提升科技興農和服務“三農”的水平,在“十大行動”中做出亮點與特色。
副院長屈冬玉介紹說,中國農科院將在3個層次上、各有側重地開展好各項活動。第1層次,在農業部領導的指導下,在有關司局的直接參與下,聯合地方政府開展系列、專題高層次研討會;第2層次,由院與地方政府聯合主辦各類科技成果展示與推廣活動;第3層次,以研究所為主體,結合各自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推廣、科技下鄉、科技培訓、科技咨詢等活動。力爭在3年內,院里在有代表性的區域。通過集成成果、綜合示范、組織專家、深入指導、重點建設5個綜合示范縣,各研究所建設1~3個示范縣,形成100個左右,覆蓋不同農業生態區、不同經濟發展地區、有特色的科技示范縣。
據悉,在落實2007年的“十大行動”,中國農科院將推廣1批農牧業新品種和新技術,凝練和集成1批重大綜合配套技術,重點推進和開展幾項對現代農業發展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推動作用的重大活動,重點建設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展示基地、科技成果示范基地,與地方政府及科技推廣部門緊密合作,開展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展示推廣活動,鼓勵和派遣1批專家赴農業生產第一線開展科技咨詢和培訓活動,參加和配合農業部有關司局與地方政府組織的科技成果展示和科技興農、科技扶貧工作。
我國蔬菜農殘合格率大幅上升
從農業部獲悉,根據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和2004年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部署,農業部組織有關質檢機構對北京等37個大中城市蔬菜中農藥殘留情況進行了2004年第1次例行監測。監測結果顯示:依照CAC(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判定,2007年1月份我國37個城市蔬菜中農藥殘留平均合格率為95.9%。其中排名前10位的城市有:壽光、拉薩、武漢、南京、杭州、濟南、銀川、深圳、天津、西寧。
2003年以來,隨著“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全面實施。各地普遍加大了立法、監督、檢查等工作力度。農業部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比較嚴重的城市,開展了有針對性的督察、檢查和指導。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農業部門加強了對農藥使用監管、安全檢測、市場準入、技術培訓工作,逐步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責任追究等多種有效的管理制度。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體水平在取得大幅度提高的基礎上,農業部將繼續重點抓好工作薄弱地區,主攻薄弱環節,推進法制建設,完善保障體系,為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打下了良好基礎。
邁圖高新材料集團攜手農業部推廣新型有機硅農用助劑——用水省一半,農藥省1/4
2007年12月14日,農業部與邁圖高新材料集團在北京就雙方共同推動的提高中國農藥噴灑技術合作項目通報了最新的試驗推廣成果。2年來,全國各主要農業生產區大面積使用邁圖Silwet系列產品,成效顯著,可減少20%~30%的農藥使用量,同時節省高達50%的用水。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已有16個省市超過500個縣市的農田采用了該產品,2年來共計減少農藥有效成分用量約230 t,節水量超過30萬t。通過使用創新的有機硅技術,對于節約農業用水、減少農藥用量、降低農藥殘留、保護生態環境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創新的Silwet農用助劑 作為化工新型材料中的佼佼者,有機硅產品的發展方興未艾,正逐漸深入到生活的各個領域。有機硅在農業上的應用已經有逾20年的歷史,最初始于新西蘭。邁圖高新材料集團是有機硅行業的先驅,其Silwet系列產品是一種有機硅表面活性劑,它能夠讓噴灑的農用化學品發揮更好的功效。相對于傳統的表面活性劑。它更容易在葉片上附著,具有超級展擴和潤濕性能,通過氣孔更快滲透并耐雨水沖刷。這種出色的鋪展性能,意味著只需很小的農藥噴霧量就可以獲得理想的覆蓋和防治效果,
邁圖高新材料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小纓女士表示:中國是農業大國,需要大量高效環保的農業技術及產品,邁圖作為全球領先的有機硅生產廠商,將不斷開發出創新的技術和本地化產品,滿足中國農業發展的需要,邁圖新型農用粉狀超級展著劑——SilwetPD便是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做。在中國有25%-30%的農藥產品都是粉劑類型,以往的有機硅助劑均為液體硅油,需要額外的工序才可以加人粉劑農藥中。而SilwetPD可直接添加于固體農藥,如可濕性粉劑、水分散性粒劑、顆粒劑、泡騰劑、固體葉面肥和固體植物生長調節劑中。
試驗推廣成效顯著 自2005年11月簽署農藥噴灑技術合作項目備忘錄以來,邁圖高新材料集團攜手農業部及其下屬的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在全國重點農業區啟動了一系列試驗培訓及推廣。在對近8萬名縣、鄉級農機人員、種植大戶和示范戶開展專業培訓的同時,更針對蔬菜、水果、茶葉及水稻等不同農作物的病蟲害進行了多項防治試驗。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使用5dwet,可有效提高農藥使用效率達30%,也就是說平均667 m2可減少20%~30%的農藥用量;同時在不改變噴霧器具的前提下,手動噴霧器可降低50%噴霧量,從而節省成本并減輕農民的勞動量。至今已有約133,3萬hm2農田,超過20萬農民使用了混合有Silwet產品的農藥,加上與農藥生產廠商的合作,農藥有效成分用量共計減少了約230t。農藥噴灑效果的提高,使得2年來節水量超過30萬t。全國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夏敬源說,化學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目前仍是主要方法,但如何降低化學防治對農作物和環境的危害是個亟待解決的課題,2年來Silwet農用助劑的試驗示范成效為解決這個難題帶來了希望。
未來應用潛力巨大 農業部相關技術專家表示,中國耕地有1.2億hm2,農藥的年使用量達16萬t,農藥使用量過大造成農作物的農藥殘留問題嚴重,并對土壤、水源等自然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通過使用邁圖高新材料集團的創新技術,既節省水資源,又可以降低農藥對環境的破壞。按全國1.2億hm2耕地面積計算,每667 m2每年可節省75 kg水(節省50%,年用藥5次計),如果全部使用Silwet助劑,可節省至少1.35億t噴霧用水,農藥用量方面(省藥30%)可節省約4.8萬t。
2008年,邁圖高新材料集團還將繼續與農業部開展深入合作,會在更多省市舉行多場技術研討會和針對農民的技術說明會,預計可為超過4萬名農業技術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進一步改進基層技術人員和農民的施藥觀念和技術,讓更多的農田和農作物從中受益。
我國力爭2002年成為生態環境良好國家
2007年12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林業局副局長祝列克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自然保護,力爭到2020年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
祝列克表示,建設生態文明,就要加快發展現代林業,著力構建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不斷提升林業三大功能,充分發揮林業三大效益,到2020年力爭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
祝列克介紹說,我國建設生態環境良好國家的主要任務和目標是:
加強以造林綠化為主的生態建設,改善國土生態狀況。要深入開展義務植樹,繼續實施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及長江流域等防護林體系建設、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和沿海防護林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適度擴大工程造林規模。到2010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0%以上,2020年達到23%以上。2050年達到并穩定在26%以上。
加強森林經營和保護管理,提高森林質量,大力推進森林經營。啟動實施全國重點公益林森林經營工程規劃,擴大森林經營規模。提高林地生產力和資源利用率,到2020年,現有人工用材林每hm2蓄積量提高到100 m3左右,木材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嚴格林地和森林采伐利用管理,堅決守住3.1億hm2林地這根“紅線”。
加強自然保護,嚴格保護生物多樣性。繼續實施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到2020年全國森林、野生動物等類型自然保護區總數達到2300個左右,總面積1.40億hm2,占國土面積的1.45%,全面實施濕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和可持續利用,2020年使全國濕地保護區達到600多個。國際重要濕地達到80個左右,60%以上天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
發展林業產業,建設生態文化。發展木竹加工業、經濟林和森林食品、森林藥材、森林和濕地游憩業等以林業為依托的產業,建設綠色家園和森林城市。廣泛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普及生態知識,倡導生態道德。
膠州大白菜每棵賣到50元
魯迅先生在《滕野先生》里提到的膠菜,如今已連續2年賣到了50元1棵的價錢,這樣的事情在膠菜的原產地山東省膠州市已不算新鮮事了。
膠菜其實就是膠州大白菜。據考證。膠州大白菜栽種歷史已超過1000年,作為膠州的特產之一,不僅在國內享有聲譽,在國外也早有盛名。之前,由于當地農民對品牌農業缺乏保護意識,銷售上又混同于普通大白菜,膠菜實際上優質卻并不優價。2004年8月,成立了膠州市大白菜協會,由協會作為主體資格注冊人向國家商標局提出“膠州大白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申請。同時,及時聯系市局、省局、商標局等有關業務上級,為該商標的注冊申請提供全方位的業務幫助,直至該商標于2006年4月7日注冊成功。“膠州大白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成功注冊。也使膠州大白菜原產地農民的土地效益飆升,每667m2土地產值由4500元增長到3.5萬元左右,增長了7倍,膠州大白菜連續2年都賣到50元1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