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武俠小說里大凡功夫高手如金鐘罩、鐵布衫之類,雖說刀槍不入,但總有其命門,用天王的頭號天敵納達爾(8勝5負)的話說,“費德勒非常的全面,要想擊敗他的唯一辦法就是把他控制在反手……”
硬地四仗之后,天王郁郁寡歡,“糧”倉里顆粒無收,然而這不是最惱人的,最惱人的是接下來兩個月又要深陷紅土泥地拼殺,面對滾滾而來觸地高彈的上旋,眾所周知,天王那支單反有些乏力,時常搖擺,甚至還露怯,尤其忌憚上旋高球。

費氏單反的相對孱弱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穩定性不足,2、打不動高球,3、上旋太少。造成這三方面的問題都是有相對應的技術漏洞,筆者通過與當今男女網壇公認最好的兩位單反選手加斯奎特和海寧的單反對比的方法揭示費德勒單反的三點問題所在。
癥狀一:穩定性不足
病根:后引拍時兩肩高低起伏過大
從圖上可以清晰看到,費德勒引拍時前肩明顯低于后肩,這將造成隨后的發力整個身體起伏太大,因此容易出現失誤,尤其是費德勒處理一些彈跳較低的來球時,通常是過度地下傾前肩,以前肩去接近地面的方式抽擊球,隨之而來的就是因起伏太大造成的抽擊失誤。
反觀加斯奎特與海寧的引拍,兩肩基本處于一個平面上,轉動發力時平穩而流暢,相對而言,如此的發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失誤。
癥狀二:高球不好處理
病根:東方式反手握拍限制了擊球點高度
畏懼反手高球幾乎是所有單反球員的心病,但是仍有少數優秀球員可以從容地駕馭單反高球,他們是柳比西奇、加斯奎特和海寧。為什么球王卻做不到呢?最主要的問題在于握拍方式!偏向東方式握拍的費德勒,和前輩桑普拉斯一樣,處理肩部以下的來球綽綽有余,可來球一旦超過肩膀,東方式的握拍限制了他們肩膀水平方向上的轉動,難以發力。反過來,加斯奎特與海寧等人偏向半西方式的反手握拍有利于肩膀在較高擊球位置的水平轉動,釋放力量。
癥狀三:上旋太少
病根:引拍幅度不夠揮拍時手腕缺乏反方向的鞭打動作
費德勒的單反要是在草地,加上切削的變化,這樣的單反可以給對手制造足夠的麻煩,若是在紅土,失去了絕對速度優勢的前提下,旋轉又不足,所以在紅土費德勒很難用單反給對手帶來足夠大的威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引拍幅度小,因而缺乏充分的加速距離;另一方面也是受握拍所限,難以在擊球瞬間做出手腕提拉鞭打球的動作,反觀加斯奎特和海寧有著極其明顯的向上提拉,刷球的動作,最后手腕轉向身體的另一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