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巴黎是古代高盧人建起來的,當時叫路特提亞。在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時期,巴黎是歷代國王居住的地方。
到了巴黎,一定要看看凱旋門、香榭里舍大街、巴黎圣母院、埃菲爾鐵塔、盧浮宮和紅磨坊。
凱旋門是拿破侖為紀念奧斯特茲戰役而建的,門面上有《馬塞曲》的浮雕,門的拱洞前是無名戰士墓,晚上會燃起火炬,門外的廳堂里鑲嵌著558位在戰爭中陣亡的法國將軍的名字,在法國人的眼里,凱旋門是神圣的,法國名人死后的最高葬禮是靈柩通過凱旋門。說來也巧,據說自從建了凱旋門以后,拿破侖就再沒打過勝仗。歷史真是會捉弄人。
香榭里舍大街有“巴黎之魂”的美譽,參觀凱旋門之后便可順道觀賞香榭里舍大街。這條建于1667年的大街上到處都是露天咖啡店,法國人非常喜歡喝咖啡,這條街上最著名的咖啡店要算那家被稱為“明燈”的富凱咖啡店,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希臘船王奧娜#8226;麗斯等等都曾在此喝過咖啡。
巴黎圣母院是法國最老、最大、最出色的天主教堂,可以容納9000人做禱告,在歐洲的建筑史上,它是一座具有時代意義的教堂。教堂一直流傳著許多神秘的傳說,是一座有靈魂的教堂。在巴黎圣母院的大門上,是一組由眾多神魔精靈組成的虛幻世界圖畫,那些精靈的神情怪異而冷峻,注視著進進出出的人們。自從拿破侖皇帝的加冕儀式在巴黎圣母院舉行以后,巴黎圣母院就立刻身價百倍,但真正使其聞名于世界的是眾所周知的雨果的同名作品。瞻仰著飽經風霜的巴黎圣母院,我的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惆悵和歷史的滄桑感。
有“云中牧女”之稱的埃菲爾鐵塔在建設之初曾遭到巴黎市民的極力反對,人們認為這個高320米、重7000噸的鐵家伙聳立在巴黎,與整座城市的景觀極不相襯。可誰曾想到現在它已成了巴黎的象征,平均每天有2萬人登塔參觀,給巴黎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當初建造鐵塔有三層意思:一是慶祝法國工業革命的勝利,二是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三是紀念在巴黎召開世界博覽會。站在塔上俯瞰整個巴黎,真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浪漫的巴黎盡收眼底。
這座擁有法國全國六分之一人口(法國有5600萬人口)的城市,早在公元六世紀時法蘭克國王就定都于此,使之成為歐洲大陸最大的城市。勁風舞動著我的衣服,法國的歷史似乎被一陣陣秋風翻過:巴士底獄、路易十六的斷頭臺、法國大革命、拿破侖墓、莫里哀的戲劇、巴黎公社……等等。
走過13世紀的盧索爾方尖塔紀念碑就到了盧浮宮,盧浮宮是世界上最大的美術館,館內珍藏有40多萬件藝術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達#8226;芬奇的《蒙娜麗莎》、斷臂維納斯塑像和無頭的薩莫特拉斯勝利女神塑像,它們并稱為盧浮宮的鎮宮三寶。盧浮宮門前是華人貝聿銘設計的透明金字塔……其實,盧浮宮本身就是一件美輪美奐的藝術品。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該是去紅磨坊的時候了。
巴黎的紅磨坊已有100余年的歷史了,是巴黎最有名的艷舞表演場所,歷經百年而不衰。紅磨坊座落在一條不知名的街上,房子外觀其貌不揚,走進去一看,整個劇場也不太大,劇場上方是用那種老式的帳篷布置的,劇場內的柱子上張貼著100年來的紅磨坊招貼畫。老式的陳設、百年的歷史、熱情的觀眾,一起見證了紅磨坊經久不衰的歷史。
坐定不久演出就開始了,大幕拉開之后,我親眼目睹了世界上設計最為華麗的舞臺,無論是舞臺布景還是燈光效果,都達到了極致。每一個節目的背景都是一個故事、一段歷史,或是一座城市,或是一只海盜船,或是一個秀美的山村……特別令人折服的是,本來很小的舞臺,通過舞美的設計和燈光的效果,魔術般地變得十分廣大,魅力無窮。演員的表演是超一流的,艷麗的服裝是超一流的,演員的儀態容貌也是最靚麗的。如此高雅的藝術,絲毫沒有色情的感覺。所表演的節目主要是歌舞、魔術和雜技,整個表演熱情飽滿、健康積極,演技之高超,舞姿之優美,使演出高潮迭起,令人嘆為觀止。據說,法國的舞蹈演員若能到紅磨坊來表演是一生的榮耀。
巴黎的景致猶如紅磨坊的表演一樣美不勝收:塞納河兩岸的風景,老佛爺和春天百貨的商品,凡爾賽宮的壁畫,巴爾扎克的故居……巴黎,浪漫迷人,令人百游而不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