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科研院所進行轉制可以追朔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本文對科研院所的轉制模式進行了研究,轉制將更有利于院所的發展,為國家的科技發展和自主創新發展戰略的實施作更大的貢獻。
[關鍵詞] 科研院所 轉制 企業 政府
建國初期科研院所承擔了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任務。隨著科研院所的發展,舊的科技管理體制暴露出很多弊端,迫切要求改革。對科研院所轉制的摸索開始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直到1999年,原國家經貿委管理的10個國家局所屬242個科研機構的全面轉制,拉開了我國科研院所轉制的序幕。十七大強調了創新型國家的建設與自主創新發展戰略的實施,這都需要科研院所通過改革和轉制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科研院所的轉制是以開發應用類科研機構企業化轉制為突破口,從體制上解決長期以來科研院所游離于企業之外,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以促進科技經濟一體化。
科研院所轉制的目標,是要在科研院所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產權制度,建立新的管理體系和職工保障體系,使院所面向市場,在科技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一、科研院所轉制發展模式研究
1.科研院所轉變為新企業的模式
這是“一步到位”的改革模式。依托政府的財政及產業政策支持,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一次性地把科研院所整體轉制為科技型企業,經過清產核資、產權界定、資產重組、機構重設、企業法人注冊登記等工作程序,由科研事業單位直接轉變為科工貿一體的現代企業實體。
這種模式的優點:轉制徹底、周期較短,在新的起點上,可以全新的規劃長遠發展,避免曲折。不足之處是改革幅度大,程序復雜,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由于是全盤改革,所以風險較大,對于前期可能的決策錯誤,日后調整戰略代價較大。這種模式適用于已有過前期市場成功經驗的企業,面向市場展開市場業務時,可以采取靈活的市場策略,可以即科研又生產,開發新產品打開市場的科研院所。
2.企業兼并科研院所模式
企業兼并科研院所,使科研院所成為企業的研究中心或者技術開發部門,它的優點是使院所得到企業或企業集團的支持,有更好的發展平臺和更綜合的資源優勢,不足之處是院所不在是以自我為中心發展,它成為了大集團的一部分,缺少了決策權,受到來自大集團的制約比較多。
這種模式適用于在科研開發或產品服務方面與企業或集團能優勢互補的院所。這些院所本身不適合轉為獨立的市場化運作的企業,或不具備科工貿綜合發展的條件,他們的優勢在于大科研小生產,這時利用院所的產品技術優勢,依托大企業集團的生產和銷售網絡,實現優勢互補。
北京化工研究院整體進入中國石化集團就是很典型的案例,原先的“以效益為中心”的思想,既要搞科研又要抓生產還要做銷售,資源被分散的利用,反而束縛了其科研能力的提升,整體上沒有充分發揮出院所的技術優勢,進入中國石化集團后,院所資源迅速聚集到了科研項目上,使得院所的核心技術競爭力迅速提升,并依托大集團的市場銷售體系獲得反饋,來調整科研,改進技術,形成了科研-生產-銷售-反饋-科研的循環體系,大大提升了整體的競爭力。
3.兼并其他的科研院所或企業的發展模式
科研院所通過兼并專業相近的院所或企業,合并成為更大的企業實體,提升科研院所的科研優勢,綜合企業的資金、市場、經營管理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其優點在于能借用外部條件、外部力量促進自身發展,正和市場資源,加快發展速度;不足之處在于整合過程時間長、環節多,要花費很多人力物力、新的企業關系的建立和鞏固,合作方式的形成和穩定,權力的劃分和利益的分配方式都是這種模式運作中的難題,這種模式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風險。
這種模式適用于與有過院所合并或兼并企業經驗,合作收益明顯,本身實力較強,且能夠獲得政府財政和產業政策支持的院所。
4.公共事業型及非盈利性科研院的發展模式
非營利性科研院所是指主要從事應用基礎研究或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無法得到相應經濟回報,確需國家支持的社會公益類科研院所。
這種類型的院所在發展中要充分依托政府。國家通過規劃、財政稅收來對非營利科研機構進行支持和管理。該類機構還應當積極吸納來自民間和非官方資助,大力促進經費來源的社會化。
5.科研院所與高校合并的發展模式
雙方共同提供經費、人員和后勤支持,對科研項目共同管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制定年度經費計劃、研究科研人員名單、提供資金、設備等方面都負有共同的責任。
這種模式的優點是通過合作來整合人力、物力、資金等資源,共同承擔科研風險,集思廣益,提高研究效率。它的不足之處在于合作機制不夠完善、產學研聯系不緊密,總體效率不高。
二、科研院所轉制中的問題及對策
科研院所在轉制中,暴露出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技術成果轉化薄弱,企業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市場化進程中社會責任與企業效益矛盾突出等問題,同時科技隊伍需要進一步建設,現代科研院所管理體制的建設還存在多方面的制約。科研院所應當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大科技轉化為效益的力度,認清自身核心競爭力,充分依托政府的支持,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加快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政府要在轉制中加強管理、協調和組織,發揮對科研院所轉制的引導作用,改革資金投入方式,發揮政府財政支持的杠桿作用,帶動民間資本的流入。
參考文獻:
楊明洪:推進高科技產業發展若干問題探討[M].中國軟科學,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