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結婚”后就糾紛不止的柯達與樂凱兩家膠卷企業,終于毫無意外地分手了。
去年11月8日,樂凱集團與柯達中國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向柯達中國轉讓7%的樂凱股份。同時,柯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柯達中國同意,將其持有的合計樂凱6840萬股股份,以3700萬美元的價格轉讓給廣州誠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自此,柯達將不再持有樂凱股份,從而為兩家公司4年的“婚姻”劃上句號。
柯達“始亂終棄”的背后
如同當年葉鶯說柯達與樂凱的合作是“注定”一樣,柯達這次撤離也是注定。
人們或許對那次“婚禮”還記憶猶新。2003年10月,樂凱集團總經理杜昌燾與柯達全球首席執行官鄧凱達在北京簽署了一個為期20年的合作協定,柯達承諾向樂凱提供包括資金、技術、生產線以及原材料供應。同時,柯達僅持有樂凱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樂凱膠片20%的股份,并承諾不吸收市場上的流通股。
不過,如同沒有人預料到2001年9月11日會在美國發生的驚世慘劇,亦如無人預料到2002年底到2003年6月SARS席卷30余個國家和地區一樣,現在的伊士曼柯達公司會說——“傳統影像行業的萎縮確實比我們想象得要快”,而上述兩大事件,則“對很大程度依賴旅游行業的攝影沖擊非常大,簡直是雪上加霜”。
實際上,就在柯達與樂凱結婚前一個月,前者就提出了“全力以數碼為導向”的口號。而與樂凱的聯姻,則是柯達最后一次對傳統影像行業投入巨資。之后,便是這個巨頭在全球范圍內的裁員、壓縮產量以及出售部分業務——譬如賣掉醫療影像業務以及關閉傳統生產設施等。
最近頻繁出鏡的柯達中國公關總監田耕也對《英才》記者表達:“一切都按既定步伐進行,轉型在今年底將結束?,F在我們的策略是大力發展數碼影像,同時有效管理傳統影像?!边@是柯達度過了“有計劃的虧損期”之后,顯露出的真實表情。
此時,柯達與樂凱關于這次分手的言論趨于一致,基本內容如下:市場環境變化、柯達戰略調整、股改推進、證券市場變化。
四年“同床異夢”
面對全球性日益升級的數碼領域爭奪戰,對樂凱來說,似乎只有看熱鬧的份兒。
樂凱曾經是個很優秀的民族企業。因其在中國膠片業的地位,富士、柯達曾一度爭得不可開交;樂凱拒絕合資、保護民族品牌的文章,還被國家教委選入中學課本。
但2003年,樂凱與柯達合資之后,其身份在國人眼里開始變得模糊,在市場上似乎也不如之前搶眼了。而這一切,又和柯達的態度有關。在與樂凱“成親”后,柯達孤注一擲地要在數碼時代打造一個全新的帝國。
伴隨著這種轉型的到來,柯達以往僵化的體制開始變得開放而富有活力。他們甚至更換了CEO——在惠普工作了25年的彭安東在鄧凱達力邀下加盟柯達。
面對合資方樂凱,柯達在銷售渠道、價格、核心技術、科技創新幾個方面痛下殺手,這導致合資后雙方的內部競爭從未間斷過。此時的樂凱,只能繼續生產膠卷和中低檔數碼相機以及各類耗材。像數碼成像系統、圖像藝術和打印系統以及辦公室成像信息系統等高端產品,樂凱根本沒有能力生產,柯達也不會將此類技術轉讓。面對全球性日益升級的數碼領域爭奪戰,對樂凱來說,似乎只有看熱鬧的份兒。
這4年中,柯達是從部署全球戰略的角度,來決定樂凱這顆“棋子”的命運。如今,柯達完成了轉型,并閃電般地撤離;而樂凱則是從獲取資金和技術等眼前利益出發的,苦苦守著當年的三項原則:“控股權”、“管理權”和“獨立品牌”,生怕柯達趁虛而入。
樂凱的空間
在柯達和富士不得不轉向其它領域時,這些剩下的幾億卷市場完全可能是樂凱的。
2004年,彭安東剛到柯達CEO任上的時候,去柯達的專利庫轉了一圈,高興的像個孩子一樣。作為一家百年公司,柯達手里有無數的專利,僅僅通過專利許可,柯達就能獲得巨大的收益。這就是柯達所說的,“在影像專利方面,我們將會有很多收益”。
樂凱自然也吃不到免費的午餐——雙方改變合作關系后,柯達在完成20%的股份轉讓后,還將在一年內獲得樂凱分三次支付的專利許可費共計900萬美元。
不過,對于未來的發展空間,樂凱還是比較樂觀的。樂凱片基事業部的一個員工掰著手指頭:不同公司的研發生產銷售的成本底線不同,國外公司的運營成本遠遠高于樂凱。愛克發、柯美還有馬可尼都是因為銷量低于其成本底限而退出市場的??逻_和富士目前的銷售規模每家不低于9億卷,但幾年以后,全球市場銷量將由現在的20多億卷下降到10億卷甚至更低,對于他們來說,這么小的市場銷量已不足以維持其運營成本,不退出只能是虧損越來越大。而對于樂凱,只要有3000萬卷以上的銷量,利潤就會很高。
樂凱更樂意看到的是:盡管數碼的發展會使膠卷的銷量大幅下降,但傳統卷片的成像效果和專業性仍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具備優勢。而在柯達和富士不得不轉向其它領域時,那么,這些剩下的幾億卷市場完全可能是樂凱的。
(摘自《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