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士頓交響樂團與美蘇關系
1956年,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率先成功赴蘇聯演出。第一場音樂會被安排在列寧格勒,樂團特意演奏了蘇聯國歌,在演奏美國國歌時,蘇聯觀眾紛紛起立鼓掌。就在這一年,美蘇關系開始出現解凍跡象,蘇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召開,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大會報告中提出,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可以和平共處、在現代國際條件下戰爭并非不可避免。
1959年,美國紐約愛樂樂團在常任指揮伯恩斯坦的率領下也赴蘇聯演出。而在這一年的7月,美國副總統尼克松在莫斯科主持了美國國家展覽會開幕式,并與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展開一場著名的“廚房辯論”。該年9月,赫魯曉夫訪問美國,同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戴維營舉行了戰后美蘇首腦的首次會晤,美蘇關系開始進入新的階段。
費城交響樂團與中美關系
1973年,名列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之一的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繼尼克松總統歷史性訪華之后,到中國進行了首次訪問演出,成為第一個在中國演出的美國乃至西方交響樂團,由指揮尤金·奧曼迪先生率領的費城交響樂團被譽為美國向中國派出的“第一任文化大使”。作為1949年以后第一個訪問中國的美國樂團,“費城之音”讓中國觀眾如癡如醉。中國觀眾陶醉在久違了的貝多芬的樂聲中,領略了指揮大師的風采,美妙的旋律融化了中美之間的陌生,中美雙方開始了第一次音樂握手。
1973年費城交響樂團與中國的中央樂團交流聯歡時,兩個樂團部分樂手混合演出,奧曼迪指揮“貝五”的一個樂章,中國藝術家李德倫指揮另一個樂章,現場氣氛十分融洽熱烈。這時,奧曼迪突然提出想聽聽中國的作品,中央樂團就在李德倫的指揮下演奏了剛排好的弦樂合奏《二泉映月》。樂曲奏罷,奧曼迪激動不已,當即向李德倫索要曲譜,說要帶到美國去演出。
(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