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一生最另類之處是曾經六次跳槽。
魏征出身書香門第,由于父親早逝,生活清貧,出家當了道士。后來參加了起義軍,擔任文書。起義軍頭領元寶藏給李密的信件,大多由魏征負責起草,因此元寶藏歸降李密后,他得到了李密的賞識,專掌文書卷宗。一年之后,魏征隨兵敗降唐的李密來到長安。歸降李淵后,魏征自請安撫河北,獲準后,去河南浚縣勸動徐世績歸降唐朝。不久,竇建德攻占浚縣,魏征被俘,又當了竇建德的中書舍人。后來竇建德兵敗,魏征二進長安,成為了李建成的太子洗馬。玄武門兵變后,最終跟了第六個主人李世民。 不斷地歸降,是魏征早期政治生涯的突出特征。“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魏征的頻繁跳槽不僅在古代忠臣中罕見,在奸臣隊伍里也不易找到可以與之比肩者。魏征跳槽的特點之一是無一例外屬于被動跳槽,原“單位”破產被兼并,他就歸順新的領導。這樣根據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最后到了最強的主人李世民手下。魏征跳槽的特點之二是在每任領導手下盡心竭力,在竇建德手下獻屯田墾植之策,使竇建德如虎添翼。在太子李建成手下,多次勸說李建成先下手為強,干掉李世民。在李世民手下更是兢兢業業,嘔心瀝血成為群臣楷模。這點很有現代職場精英風范,在哪個公司效力就竭盡全力為該公司努力工作,而一旦跳槽到敵對公司,不會受感情因素左右,公私不分。
當然魏征這樣的跳槽難免被高尚人士不齒。李淵、李世民都曾經當眾發表過鄙視他的言論,大意是說他“有奶便是娘”。對此魏征作出了自我辯護,比如就在竇建德手下獻計屯田一事,魏征作出最終解釋:“民為國家之本,大唐天下波及四海,臣提出屯田墾植之策,受益的是百姓,富庶的是國家,兩軍對陣,百姓無辜,豈能因兵戈之爭而置百姓于水火?圣上向以愛惜民生而受萬民敬仰,即便夏王軍隊因此受益,但真正受益的是黎民蒼生。所以,臣以為,不是臣為竇建德做事,而是臣通過竇建德為百姓做事。”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魏征的跳槽體現出了以人為本的先進思想,與絕大多數忠臣不同,魏征忠的不是君,而是人民。
(摘自《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