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搜索各國使用的世界地圖,結果出乎預料。沒想到各國使用的世界地圖基本是兩種:一種和中國版的世界地圖相似,就是以太平洋為中心的世界地圖,亞洲一些國家,如日本等使用的是這種世界地圖:另一種是以大西洋為中心的世界地圖,西方和美洲國家都在使用這種世界地圖。
世界地圖的基本構架形成于16世紀—19世紀,后來就無大的改革,可以說,幾百年來,世界地圖變化不大。
是世界地圖完美無瑕嗎?不是,無論中國的還是西方,兩張世界地圖都有很多不足,完全應該出現革命性的變化。在傳統的世界地圖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版圖存在變形問題。
世界地圖厚此薄彼,比例尺不一致。從來沒有一張地圖聲明過這一點。一張負責的世界地圖似乎應該說明它把那些地區夸大了,把哪些地區縮小了,哪些地區變形嚴重。
傳統的世界地圖(中國的和西方的)的投影方式,把北極點和南極點拉成了條線,因此靠近北極和南極的國家和地區面積被夸大了,南極洲也被夸大了,比如南極洲的面積實際上只是澳大利亞的1.8倍,在傳統的世界地圖上,南極洲僅出現了一半左右,但就這一半左右的面積在地圖上卻是澳大利亞面積的3.8倍,可想而知,南極洲被夸大了多少。
靠近北極的國家也被夸大了,俄羅斯雖然不像南極洲夸大那么多,但也有所夸大。俄羅斯像一個巨大蓋子,蓋在中國和亞洲之上,這讓人看世界地圖時很感壓抑。在兩國關系友好時,這種感覺還不那么強烈,當兩國關系緊張時,這種感覺就會變得很強烈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俄羅斯的版圖,比當年的蘇聯已經縮小了許多。在1972年中國地圖出版社的《世界地圖集》中的世界政區圖上,前蘇聯的鄰土面積是如此之大,直觀上看甚至比整個非洲都大。其實整個非洲的面積是3020萬平方公里,前蘇聯的面積是2240萬平方公里,顯然前蘇聯的面積被夸大了。
這是世界地圖的畫法造成的。地球是球,每個國家都可以是中心。地圖的上北下南是人為的規定,完全可以反過來上南下北。
(摘自《中國國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