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省教授,1955年生于江蘇昆山,現為市政協委員。他是藝術大師劉海粟的關門弟子、劉海粟藝術研究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師中國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東方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顧問、全國書畫評審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書畫家協會粵東研究院藝術總顧問、廣州大學松田學院藝術系主任、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
1994年他的巨幅長卷《煙雨江南圖》(長73米、寬0.77米)被評為吉尼斯之最。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訪問香港期間,香港政府選用他的作品《漁舟晨曲圖》、《春來江水綠如藍》作為禮品贈送給克林頓。2007年11月6日他的作品《碩果累累》作為國禮贈送給來訪的英國首相布萊爾。他的葡萄畫吸收了西方油畫立體構圖的技法,與中國畫的意趣情態結合,充分體現了深厚的畫功和高超的藝術造詣。
他曾在上海、山東、江蘇、中國臺灣等地及新加坡、美國、德國、丹麥、法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舉辦個人畫展20余次,《漁舟唱晚》、《墨荷圖》分別為中國文聯辦公室和人民大會堂收藏。傳略已載入《中國名人錄》、《世界名人錄》、《中國書法家大辭典》等。作品在全國美展中多次獲獎,出版著作30余種。2001年江蘇省昆山市錦溪鎮人民政府建造了“張省美術館”。中央電視臺、新加坡電視臺、上海電視臺等分別拍攝了介紹他的專題片。

《澄湖岸邊》68cm×68cm
“大自然永恒變幻的秩序和節奏,本是宇宙生命不朽的象征。而作為《一峰獨秀》的山水畫,正是畫家師法造化,融合“實象”和“心象”,傾注感情的藝術結晶,可謂是對自然本體神韻的一種探索?!边@段見于《張省山水畫選》中“畫家自序”的文字,反映了著名畫家張省教授從事山水畫創作30年的感悟。正是這一感悟,遂使他的作品,不僅表現出客觀世界的自然美,而且表現出心象中的自然美。
張省先生是位集書畫、美術史論于一體的多才型畫家。他師從劉海粟、錢君、陳大羽、張繼馨四大師,奠定了深厚的基礎,重視畫學理論與創作實踐相結合,強調要把學畫當作“畫學”來對待,從各方面提高自己學養。應當說,這個時期張省所創作的作品,已經具有相當深厚的傳統功力,深諳傳統山水畫的神韻和創作技法了。
作為一位有抱負、有追求的畫家,張省當然不會僅僅以模擬傳統為滿足。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畫壇,醞釀用全新的現實主義精神與筆墨狀態,面向真景寫生,讓畫家在“師法自然”中汲取靈感,從而發展、創新中國畫。當時處在創作旺盛期的張省先生所走的,同樣也是這樣一條創新之路。

《春風又綠江南岸》192cm×96cm
惲南田說得好:“筆墨本無情,不可使運筆墨者無情。作畫在攝情,不可使鑒者不生情?!睆埵∫燥枬M的“情”,縱覽祖國自然美景。三峽之險隘,富春之秀麗,黃山之奇峭,武夷之清奇,華岳之雄偉,井岡之蔥郁,其不同的境界和神韻,統統被攝入畫面之中。筆隨山勢樹形,墨分遠近層次,他努力把傳統技法體現在“師造化”的過程中,同時提煉出具有新意的繪畫語言,升華為各異其趣的藝術形象。誠如他在《畫冊》里一書中所說的:“師造化應始終為繼承發揚傳統的重要一環來對待。但傳統是流,生活是源,源流相接,才能承源論新,使傳統得到不斷發展。”

《疊疊翠玉萬重山》160cm×320cm
張省不斷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自期。在他看來,把師造化作為繼承發揚傳統的重要一環固然正確,但中國畫尤其山水畫,畢竟是門追求筆墨形式美的藝術,若過于關注實景,勢必可能阻礙筆墨形式的探索,不能充分發揮畫家的主觀意境。他說:“作畫要講筆墨基礎。我有時會受實景所囿,常常放不開。如何較好處理既以客觀景物感受為基法,又不忽視主觀情意的抒發,由形似向神似深化,不求表面像而要精神像,是應該努力的。”
他努力探索著。終于,他放開了,不再受實景所囿了。而其結果則是畫風也因此為之大變。他從寫實景攝取“實象”,轉變為更多地運用自己的藝術語言——筆墨形式美去詮釋自然;通過“實象”與“心象”的交融,從整體神韻上體會“似非而是”,即“不似之似似之”,從而使創作逐步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境界。

《吾家風味》68cm×136cm

《春韻》68cm×68cm
當然,沒有精深的畫里畫外功夫,是難以達到如此高度的,而張省的優勢正在于此。他深入研習、取鑒歷代名家名畫,又從中國哲學、文學和畫史畫論中汲取養料。從1992年到2002年,他還利用5次赴新加坡講學、舉辦畫展的機會,到各大藝術博物館,認真考察、觀摩館藏中國畫。因此,他這個時期的作品,更注重境由心生,往往筆隨意運,馳騁恣肆;更注重運用傳統筆墨而又保持寫生真景的生動形象。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碩果累累》,便屬于用筆墨形式美去表現實景而又不被實景所囿,實是“實象”和“心象”交融的佳作。
張省教授把融合“實象”和“心象”風趣地叫做貌離神合。他說:“從整體神韻去體會似非而是,反而更符合藝術上的要求。理解了中國畫的本質重在神似,講究筆墨,才能達到審美上的品格。至于形式語言的探索,自不必抱保守的心態。但不經傳統之門,又談不上創新?!倍沁@一理念,使他能夠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從而開創出具有自己風格的形式感極強的中國畫
(責編 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