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將人類幾千年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首次利用機械的力量,開始了對飛翔的蹣跚學步式的嘗試。當普通大眾還沉浸在人類飛行成功的喜悅之中時,軍事家們已經預感到一個嶄新的軍事時代到來,盡管當時的飛行員還要趴在木制的飛機大梁上艱難地操縱飛機。1914年一戰爆發,美國參戰。此時,同年成立的美國陸軍航空兵穿著相對簡陋的B-1飛行服升空作戰,因為當時飛機在戰爭中的主要角色是執行地面偵察任務,所以B-1飛行服還應付得過來。當一些求戰心切的偵察機飛行員迫不及待地將手榴彈投向地面敵群的時候,飛機在戰爭中的角色開始發生轉變——轟炸機誕生了。到了1930年代,美國已經有能力生產出類似波音B-17的高空轟炸機了。為了保證航空機炮有較大的射界,當時轟炸機的機炮艙都有很大的開口,根本談不上什么封閉,況且轟炸機沒有加熱裝置,機組空勤人員如何御寒成了一個新的課題,由此,也拉開了高空防寒服發展的序幕。
“天之驕子”的夏里巴人裝

在一戰中曾經出現過靠電阻絲加熱的航空防寒服,由于當時科技和材料上的限制,故障率頗高,經常有空勤人員被凍傷。而1930年代的空勤人員,是名副其實的“天之驕子”,當時的說法是,培養一名空勤人員,在他身上所花的費用,是幾乎等同于空勤人員體重的黃金。在經過短暫過渡后,B-3高空防寒飛行服于1934年正式列裝美國空軍。
在B-3高空防寒服的選料上,美國空軍的設計單位頗費了一番周折,最初他們傾向于一種產于澳大利亞的海貍皮毛,但由于造價太高不得不放棄。后來設計人員又把目光轉向了產自中國東北的一種狗的皮毛,這種生長在寒區的動物皮毛,在柔軟度和保暖方面都十分理想。但這種材料成品規格比較小,不容易加工,而且產量有限,在制作了幾個產品樣本之后,也忍痛放棄了。當時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是,軍用品必須在滿足軍事需要的同時,還要成本適中,并方便大批量生產。于是,設計人員又把目光轉向了當時較容易取得的綿羊皮毛。
選定了材料,接下來就是如何設計高空防寒飛行服了。B-3高空防寒飛行服的設計師憑著對當時高空飛行的理解,并沒有讓轟炸機的機炮手們失望,他們很快就把簡潔實用的B-3高空防寒飛行服呈現在“飛將軍”們的眼前。
即使今天在現代人看來,B-3高空防寒飛行服的設計仍未落伍。當時的飛行員們給B-3起了個綽號——“夏里巴人裝”,因為B-3高空防寒飛行服的樣子太像當時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區的夏里巴人的民族服裝了。夏里巴,這個生活在喜馬拉雅山高寒山區的民族,堅毅耐勞。當時讓這個民族迷惑不解的是,那些生活在遙遠地區的人們不停地來攀登喜馬拉雅山的大大小小的山峰,而且往往半途而廢,無功而返。然而對于夏里巴人來說,只要他們愿意,都可以自由往來雪線上的千米奇峰。夏里巴人是雪域高原上空真正的鷹,“飛將軍”們之所以把B-3高空防寒飛行服稱作“夏里巴人裝”,包含了這樣兩個含義:一是這件飛行服的確有夏里巴人民族服裝的影子;二是“飛將軍”們穿上這種高空防寒飛行服,也希望自己像夏里巴人一樣,做藍天中的雄鷹。
細節之處打動人心
B-3高空防寒飛行服采用一體式的綿羊皮毛作為主要原料,即將上等的綿羊皮連皮帶毛一起加工成制衣原料,皮面向外,毛面向里。一件B-3高空防寒飛行服由大大小小十幾塊不同幾何形狀的綿羊皮毛縫制而成,每塊羊皮間的接縫處,輔以一條牛皮加固條,既增加了飛行報的保暖性能,又加固了兩塊相鄰的皮毛,使衣服更加牢固。

B一3高空防寒飛行服的衣領可以呈西服三開領狀,也可以豎立起來。豎立起來時,衣領左側縫制的兩條結實的牛皮固定帶和衣領右側的氧化銅金屬卡子結合起來,起到保暖抗寒的功效;在陸地穿著時可以把衣領作西裝三開領狀,以示瀟灑。
B-3高空防寒飛行服的袖口和兩襟也均設有這樣的牛皮固定帶,通過調節牛皮固定帶的松緊來調節衣服內部的溫度。B-3高空防寒飛行服對襟上的那一條經氧化處理的黃銅拉鏈結實無比,很多時候,防寒飛行服已經破損不能再穿了,但這條黃銅拉鏈依然完好如初。
在B-3高空防寒飛行服衣襟的兩側,有兩個斜插的衣兜,也采用與衣服同樣的毛皮面料制成,穿著者可以在寒冷環境下把手插入衣兜取暖。防寒飛行服的袖口和衣擺處則羊毛外翻,以達到更好的防寒效果。
前面說過,“飛將軍”們給B-3高空防寒飛行服起了“夏里巴人裝”這樣一個綽號。但仔細對比就會發現,夏里巴族人的防寒皮衣是衣長袖短的造型,當然袖子的長度足可以保護需要經常勞作的雙臂,不過下擺足夠長至少要到臀部三分之二左右。而B-3高空防寒飛行服則是明顯的袖長衣短的夾克造型,這樣設計可不是為了美觀,主要是因為機炮手在機炮艙里要左顧右盼進行觀察,戰斗時免不了左右移動上肢,以便瞄準快速逼近的目標,所以如果衣服下擺做得太長,就會限制機炮手在炮艙里的自由活動。為了達到高空防寒的目的,B-3高空防寒飛行服是配合A-3 T-WFS高空防寒皮褲一起穿著的,這樣就消除了B-3高空防寒飛行服的下擺較短對防寒不利的影響。一套全皮的高空防寒飛行服,既保證了穿著者在有限空間內的自由活動,又保證了穿著者在高空寒冷環境下不至于被凍傷。因為B-3高空防寒飛行服穿起來比較臃腫,所以坐在到處都是開關按鈕的駕駛艙里的正副駕駛員們無法穿著了。他們主要配發相對比較合身的A-2全皮飛行服,但好在轟炸機的駕駛艙封閉性較好,不像機炮艙四面透風,A-2全皮飛行HR還可以應對。

當時的美國空軍除了配備下擺較短的B-3高空防寒飛行服外,還配備了一種衣擺較長的高空防寒分行服,那就是看上去就讓人覺得非常暖和的B-7高空防寒飛行服,它是一件帶有皮風帽的全皮毛短大衣。
民營公司完美再現B-3
如今,滄桑的歲月已逝去,當年“飛將軍”們用青春和熱血寫就的英雄業績也早已成為了昨天的傳奇,但B-3高空防寒飛行服經典的設計依然為人們所追捧。為此,美國阿爾法工業公司完美地復制了B-3高空防寒飛行服,引來軍品愛好者爭相收藏。這家名牌大廠制作的B-3系列高空防寒飛行服分為復制版和經典收藏版,其中復制版采用了現代復合材料作為衣料,既再現了B-3高空防寒飛行服往日的風采,又比真皮產品便于保存。而經典珍藏版可以說是一款“不計成本”制作的高空防寒飛行服,它由幾塊上等的“羊剪絨”雙面真皮面料拼接而成。一般情況下,皮草行業在高檔的真皮服裝中,會使用單面“羊剪絨”作為衣領的材料,以顯高檔,而美國阿爾法工業的這件經典珍藏版B-3高空防寒飛行服則從上到下全部采用了更加名貴的雙面“羊剪絨”材料,真實地再現了當年首批B-3高空防寒飛行服的神采。
仔細觀察會發現,經典珍藏版B-3和復刻版B-3在外觀上還是有些區別的,雖然都是采用了夾克式造型,但兩款飛行服在上衣口袋的設置上略有不同,前者采用的是早期B-3的下擺鑲皮的方式,而后者采用了后期B-3的插袋式衣兜設計。另外,為了防止穿著者在跑動時衣領上下擺動,經典珍藏版衣領的背面左右側增加了兩個暗扣,用來固定衣領,同時,還在兩個袖子的內側加裝了兩塊和衣兜同樣材料的水牛皮,作為加固之用,使整件皮衣最容易磨損的部位得到了有效的加強,這也是經典珍藏版在原型基礎上的“創意”。
作為美國空軍的制式服裝,B-3高空防寒飛行服伴隨著美軍飛行員們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考驗,凱旋之時,這些為了人類和平做出貢獻的“飛將軍”們,都不約而同地將自己的B-3高空防寒飛行服收藏起來,他們似乎想成就這樣一個事實——只有B-3高空防寒飛行服的擁有者,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碧空英豪。
編 輯 鄭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