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澳大利亞野生動物數量猛增,已經嚴重威脅到其生態環境,每年給澳大利亞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約5.11億美元。
野生駱駝集體“暴動”
近幾年,澳大利亞遭受了歷史上最嚴重的持續干旱。這使得素以耐旱著稱的野生駱駝不得不到處去尋找水源和食物,從而對原住民的生活和澳大利亞地區固有的動植物造成巨大威脅。澳大利亞的野生駱駝,并非澳大利亞土著,而是19世紀時作為一種向內陸移動和運輸的工具,而從印度和阿富汗等國家地區進口過來的。隨著澳大利亞交通網絡的完善,駱駝的使用價值不復存在,它們被重新放歸野生環境,估計總數約有100萬頭,主要生活在內陸地區。由于嚴重干旱,使“喉嚨干得幾乎要發狂”的野駱駝群到處找水。它們甚至到原住居民的居住區去,使得一些衛生間和空調的水管遭到破壞。受害的澳大利亞當地居民,只能用槍去驅趕野駱駝。
野豬多于人
一些自稱為“獵豬者”的澳大利亞人,他們利用周末到灌木叢中捕殺野豬。不過,他們發現自己有些力不從心,因為目前澳大利亞的野豬數量已經超過了2100萬的總人口數量。
在很早以前,一些探險者為了給他們將來探險提供儲備食物,曾經在他們所經過的地方有意地投放了一些家豬,家豬回到野生環境后,竟然把大自然當成樂園大量繁殖。這里有充足的食物、適宜生長的氣候,而且沒有天然掠奪者。這些野豬長得比它們的祖先更大、更強壯,有的體重可以達到150公斤。它們的破壞力驚人,不僅給昆士蘭州農業帶來高達數百萬英鎊的經濟損失,還威脅著熱帶雨林中一些瀕危動物的生存。
巨蟾蜍危害生態環境
2007年,在澳大利亞北部某地區捕獲一只迄今為止最大的美洲巨蟾蜍。這只美洲巨蟾蜍體長達20.5厘米,體重為861克,跟一只剛出生的小狗差不多大。它的頭部后面有一個氣囊,囊中有劇毒,就連鱷魚和蛇中毒后也過不了幾分鐘就會死亡。
美洲巨蟾蜍是20世紀30年代,澳大利亞為了驅趕北部沿岸地區毀壞甘蔗田的甲蟲而從南美洲引進的?,F在的數量已經增加到數百萬只,而且其棲息地也不斷擴大,已經威脅到澳大利亞的生態環境。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澳大利亞也曾一度試用過阻止其棲息地擴大的方法,都以失敗告終。
澳洲輿論反省說,野生動物的泛濫正是盲目引進外來物種、導致本地生物鏈失衡的一個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