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緬甸淪陷。從印度阿薩姆邦越過喜馬拉雅山到昆明的“駝峰”空運,就成了中國惟一的補給線。“駝峰”空運充滿艱險,運力有限。于是,國民政府計劃開辟一條途經中國新疆的“西北運輸線”,從蘇聯的不凍港摩爾曼斯克出發,經過西伯利亞到阿拉木圖,再進入我國新疆,最后將援助物資運抵重慶。
日本政府很快便嗅出了一些味道,當即指示日本駐張家口領事館調查室盡快物色特務,潛入新疆,搜集這條新運輸線路的詳細情報。幾經挑選,最后選定了兩名特務木村肥佐生(1922年-1989年)和西川一三(1918年-)。這兩人都曾經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的日本特務機構興亞義塾接受過嚴格的特務訓練,還一度混入西北佛寺中為僧體驗生活,精通漢語和蒙古語,稱得上是“中國西北通”了。
1943年9月下旬,木村、西川的“西北潛行計劃”得到了日本大東亞省的批準,木村和西川分別領取了1萬日元和6000日元的活動經費,前往新疆。
陰差陽錯進入西藏
1943年10月,木村化裝成去西藏朝佛的蒙古人,還起了一個頗有藏族味道的假名“達瓦桑波”,雇用了一對蒙古族夫婦擔任向導,從張家口出發了。1944年2月4日抵達青海塔爾寺,停留了一周。就在此時,當地民團以其行跡可疑為由將他軟禁起來。如何逃跑,成了木村晝思夜想的問題。恰好,一個商隊準備由柴達木進藏,于是,木村改變了他的行程,決定不入新疆,改赴西藏。混在這個商隊中的木村逃出了柴達木,經長途跋涉,1945年9月2日抵達拉薩。在拉薩,他得知了日本戰敗的消息,一時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為了不暴露身份,他決定迅速離開拉薩。10月16日,木村抵達印度噶倫堡。
西川比木村晚一個月出發,化名為“羅桑桑寶”,裝扮成蒙古喇嘛。歷經周折,于1945年10月抵達拉薩。西川也聽到了日本戰敗的消息,隨即決定前往印度。1946年元月,抵達噶倫堡。
落魄噶倫堡
噶倫堡是僑居印度的藏族聚居區,也是英國殖民政府對中國西藏地區進行滲透的前哨陣地。兩個日本特務一前一后來到這里。相見之后,談起日本的戰敗,不勝唏噓。日本投降了,活動經費也早已消耗殆盡,前途渺茫。木村總算是在當地的一份藏文報紙《明鏡報》謀得了一份印刷工的差事,而西川則游走在噶倫堡與西藏之間從事香煙走私活動。結果,在一次強烈的暴風雪中,西川雙足嚴重凍傷。死里逃生后,西川淪落拉薩街頭,成了乞丐。西藏哲蚌寺喇嘛見其可憐,將其收留進寺,“學經”為生。
《明鏡報》社是英國殖民政府情報部門幕后支持的特務據點。不久,窮途末路的木村便成為英國特務豢養的刺探中國情報的走狗。1947年2月16日,木村再次潛入拉薩,找到了潛伏在哲蚌寺中的西川。兩人一道從拉薩出發,來到玉樹,偵察中國當地駐軍的部署情況。8月初,返回拉薩。9月初,回到噶倫堡,向英國情報機構作了匯報,由此換來了一筆頗為豐厚的報酬。
不久,印度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木村和西川感到依靠英國情報部門施舍的日子長久不了,1949年5月中旬,兩人先后向印度當局自首,公開了自己日本間諜的身份。被短暫關押之后,1950年5月12日,兩人被驅逐出境。
兩人回到日本后,木村繼續西藏新疆的研究。開始是作為情報工作,后來轉入學術界,著有《西藏潛行十年》等書。20世紀80年代末,為與我國學者合作研究近代新疆政治史一事準備赴新疆考察,因病在北京住院,后送回日本,于同年10月9日在千葉縣去世。與木村的活躍相比,西川則是多年沉默,不知是否當年的淪落生涯給他的人生留下太大的陰影。但在沉默多年之后,他的入藏記也在20世紀60年代問世,成為中國研究抗戰時期藏區的情況及日本特務潛入西藏活動的重要資料。
[摘編自《二戰間諜史》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