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米大國為米發愁
糧食危機愈演愈烈,不僅對糧食進口國產生了巨大影響,連世界頭號大米出口國——泰國,也為大米發愁。
泰國現有優質稻田1.6億畝,年產成米2000萬噸,已經連續十年位居世界大米出口首位的泰國,去年出口大米890萬噸,創匯近40億美元。今年一二月,泰國大米月出口歷史性地突破100萬噸大關。不過,3月以來,大批積壓訂單反倒使大米出口商犯了愁。由于近期米價暴漲,他們要么從米商那里收不到米,要么就是買進價格要比期貨訂單價高出許多,而米農手中也沒有米,因為一些米商見米價飆升便在今年一二月提前與米農簽了合同,有些米農甚至已經將下季稻米提前售出了。一些出口商還因無法按期交貨被罰款。普遍存在的收米、囤米問題直接導致泰國面臨出口和國內供應雙重難題。 業內人士指出,解決難題的最好辦法是增加畝產,目前泰國科學種植水稻法普及率不高,導致畝產量相對較低,因此泰國大米生產仍有巨大潛力,如果方法得當,產量至少可以提高30%。
◎韓國興起“黑色情人節”
4月也有情人節?沒錯,繼3月14日“白色情人節”逐漸流行之后,韓國又開始流行起了“黑色情人節”——4月14日。
在“黑色情人節”這天,沒有找到愛情的人會穿上黑色衣服,吃黑色食物,食物通常是挑選中國式面條,上面放上一層黑黑的黑豆醬。一位年輕的姑娘說:“在情人節那天我過得很凄涼,白色情人節那天更孤獨,而在黑色情人節這天,我對著一碗黑面條哭了半天。最好是明年會有所不同。”過“黑色情人節”在韓國大學校園里也盛行起來,那些午飯沒有伴侶陪著的大學生會點黑面條,與其他有同樣境遇的人一起吃飯,尋求友誼。
精明的韓國商人自然不愿意錯過這個賺錢的好機會。有婚介公司推出一種速配服務項目,提供的飯菜是用墨魚汁染黑的壽司。一家經營電影票的網上公司還為購買了單人影票的人舉辦了吃黑面條的比賽。
◎全民學英語是個賠本買賣
中國有4億多英語學習者(1億成人、3億學生),很少有人考慮有沒有必要讓這么多人去學英語?依筆者之見,這其中至少應該有90%的人不用學英語。
成語“學以致用”明明白白告訴我們,“學”是為了“致用”,如不能“致用”,為何要學?而中國的英語教育則是學以不能致用的典型。對很多成年人來說,即使你的工作根本用不上或很少用英語,為了評職稱,也必須把丟光的英語撿起來,從頭開始學。天天背單詞、背語法,不得不把寶貴時間耗費在攻讀英語上,為此不僅要占去幾乎全部的業余時間,還要占去寶貴的工作時間。而考試完后,又會一丟了之。
英語不論多重要,與計算機一樣,僅是一種工具。正如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原外交部發言人朱邦造所說:“所謂國際人才,我看就是有國際眼光,站在國際高度,有國際知識,有與國際交流對話的能力和實力的人才。”這不是光學好英語就能具備的能力。英語越來越重要,但也越來越普通,說到底只是一個工具,如果只知道自己領域里的那點東西,就沒有辦法與人家進行高層次交流對話。
更重要的是,英語對大學專業課的沖擊也很嚴重,已成普遍現象、“群體”行為。特別是在每年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之前的一個月,學生為突擊英語,逃課率達到高峰,在大學校園里出現了“浩浩蕩蕩”的逃課大軍,臨考前幾天,專業課的逃課率最高竟達到50%以上。
這些為英語過關奮斗的學生們,原本可以用學英語的精力去學點別的什么一技之長。人類社會實行專業化分工協作后,過去只有全才才能承擔的工作就可由各具特長的專才承擔,這為眾多的專才們創造了大顯身手的條件。也只有這樣,專才才能把一門行當學精鉆透。若干個各具特長的專才肯定勝過一個全才。
對全國4億學英語的人來說,以英語為職業或在工作中需經常用到英語的人最多占當年畢業生總數的10%,剩下90%的學生在今后幾十年的工作、生活中很難用上英語,但為了這10%的學生,卻強迫90%的學生也把大量寶貴時間耗費在攻讀英語上,這既是對學生智力的無用消耗,也是對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
從社會分工來說是不必要的,從經濟上來講絕對是賠本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