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日本早就成為經濟大國,可是日本人的節儉意識卻很強烈。就拿家庭主婦來說,她們過日子的小竅門處處體現了生活的智慧,讓記者受益不少。
廢物自有妙用
在日本主婦眼里,微波爐的作用可不單單是加熱,也是過日子的好幫手。在小毛巾上加一點酒,用微波爐加熱30秒,可以當膏藥敷。結塊了的鹽和砂糖,倒在紙巾上加熱后包起來,用手揉揉就可以恢復原狀。蘿卜、土豆、南瓜等根莖菜煮起來費時費火,先蒙上保鮮膜用微波爐轉幾分鐘再煮,可以節約不少煤氣。
天氣轉暖,冬天穿過的靴子要收起來。市場上賣的靴子除臭產品要500到1000日元(100日元約合7元人民幣)。擅長廢物利用的主婦找來不要的舊襪子或者舊衣服袖子,裝進曬干的咖啡渣或用過的茶包,上面用絲帶系個蝴蝶結,塞進鞋子里漂亮又除臭,一分錢不花。
酒店一般都提供免費浴帽,這個拿回家可以代替保鮮膜。因為浴帽的周邊是靠松緊帶系好的,把蔬菜放進盆里,然后用浴帽蓋好,儲存到冰箱里,松緊帶并非那么嚴絲合縫的特點恰恰是透氣保鮮的絕妙之處,既省錢效果還不錯。
據記者了解,喝完的牛奶盒在日本主婦手里也有多種利用方法。比如說,把紙盒展開,切菜時鋪在砧板上,可以減少砧板磨損。此外,把盒子從中間攔腰截斷,或者從側面剪開,還可以當蛋糕模子用。
為省水電不嫌麻煩
日本主婦喜歡在家里放一本《家計簿》,用來計算每個月的家用。她們把每月要用的錢分成幾個小袋兒裝起來,盡量不超出預算,如果月底袋子里還有余錢就儲蓄起來。
記者認識的一位主婦說,她每周只買兩次菜。一次是周五,附近的超市贈送5倍會員點數,她會把一周的東西全部買完。還有一次是星期天,因為她先生休息,可以陪她買米、酒之類較重的東西。
還有一位主婦更細心,她把超市的購物清單貼在冰箱上,每次取出一樣東西就做個記號。比如取了白菜,就把清單上的“白菜”一項劃掉。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她笑著解釋說:“可以減少打開冰箱門的次數,能省好多電呀!”
有一次,記者購買了一臺洗衣機,在說明書上竟然發現“使用洗澡水的注意事項”。原來,日本人喜歡泡澡,泡澡過后的水用來洗衣服幾乎是每個主婦的常識。這樣做的人多了,生產廠家干脆投其所好,增加了這么一項特別說明。
北海道氣候寒冷,每年至少有8個月的時間需要使用空調取暖。有心的主婦們為了節省空調費,在窗戶上貼上“防凍膜”,既可以保暖,還可防止窗戶結冰。所謂的“防凍膜”其實就是我們搬運電器時用來起保護作用的塑料氣泡膜,扔了可惜,正好用在這上面。另外在日本的家庭用品中心花100日元也可買到一大卷,還有不同的顏色,增加了裝飾的樂趣。據說用這種方法可以讓房間升溫2.5攝氏度呢。
“摳門大賽”備受歡迎
在記者看來,日本人的這種節約習慣,是在清醒認識資源不足的基礎上培養的一種憂患意識。在日本的電力公司、煤氣公司、水道局的網頁上就專門有如何節約水電煤氣費的介紹,還把能節省的金額具體算出來,比如用洗澡水洗衣服,每年就可節約8209日元。
媒體對全民節約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朝日電視臺播放的“看明星如何用1萬日元過1個月”的節目被放在黃金時段播出,在日本刮起一股節約旋風。在日本,餐館一碗面條也要700日元左右,1萬日元要想生活1個月幾乎不可能,而這個電視節目卻每月請兩組知名藝人,向極限節約生活挑戰。為了節省每日元,這些藝人有的自己種菜,有的出海打魚,還有的變化食物種類,想盡了一切辦法。該節目提倡的節約行為引起年輕人爭相效仿,收視率連連走高。
許多電視臺還樂此不疲地每年舉辦各種“摳門大賽”,吸引普通觀眾參加。“吝嗇道祖師”小幡玻矢子就是從這樣的比賽中成為日本節約明星的。她的有名節約之道包括肥皂壽命延長術(肥皂不要橫放要豎立,減少肥皂和水接觸的面積,這樣能延長肥皂一倍壽命)、不傷玉手的超級洗潔劑(米糠洗潔劑)、穿了53年的上衣(每次穿后用毛巾吸去汗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