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婚’啦,有沒有‘難兄難弟’要拼在一起辦婚禮?”如今“拼飯”、“拼車”等傳統拼法已不新奇,“拼客族”又整出了個“拼婚”的新花樣。日前,記者在福州、上海、南京等拼客網上看到,“拼婚”已然成為新鮮事物,上海甚至還由此衍生出了“拼婚工作室”。
網上發帖掀起“拼婚”新潮流
福州一拼客網上的“拼婚”消息,讓眾網友很好奇。據了解,這位發帖人是一位男士,自稱是福州一家裝飾公司的設計師,婚期定在3月。他說,他的老家在江蘇,福州的親友湊在一起不過四五十人。“人太少,不容易預訂到酒席。所以靈機一動,想通過網絡找和我差不多時候結婚的新人,大家湊一起租婚紗、拍照、團購煙酒喜糖等等,這樣會實惠很多。”
無獨有偶。上海最近也出現了“拼婚工作室”。上海的婚慶公司發現網絡已經成為“拼婚”、“拼蜜月”的重要中介場所,而在滬白領中影響力頗大的籬笆網的結婚頻道里,“團購”的帖子更是占了三成以上。一些婚慶公司于是順勢推出“拼婚”業務,甚至開了一個“拼婚工作室”,為新人提供拼婚、拼蜜月的服務。
“拼婚”就是拼在一起結婚?
從福州網友的帖子內容以及上海“拼婚工作室”的運作來看,“拼婚”并不只是婚宴一起辦那么簡單,它包含的內容很寬,即,拼在一起置辦結婚。也就是說,結婚前的一些準備,包括酒席的預訂、喜糖煙酒的采購、婚紗攝影、化妝等。
記者在“三月新娘”、“十月新娘”的準新娘QQ群也發現,“拼婚”頗受網友們歡迎,成了“拼婚”一族資源共享的平臺。里面的話題全都是圍繞著如何更加實惠地置辦婚禮、交流置辦婚禮經驗等展開。“我最近遇到的三名女客戶,就是三個人共同購買嫁妝,共同分攤費用,第一個使用者需要多付一成以上的費用。她們三個人合買了一件禮服、一雙鞋子、一套首飾等,當然這和她們婚期接近、身材相仿都有關系,如此一來既省錢又能物盡其用。”
算一本“拼婚”的經濟賬
“本地人結婚都講究場面、氣派,同時也不希望有陌生人加入。而且‘拼婚’需要考慮到各方面的意見,整體操作起來比較復雜,因此選擇‘拼婚’的人并不多。”福州一網友表示,那些老家在外地的新人比較青睞這一方式,而這又讓拼婚的人少花了很多錢。
記者在一些準新娘QQ群里就了解到,兩個準新娘認識后,無話不談,甚至連結婚也選在同一個月,在同一家酒店舉行。為了盡可能拿到酒店優惠,她倆結伴去酒店洽談,跟酒店方談判了半天,最后兩人一起拿到9折的酒席折扣。這一“勝利”讓這兩個女孩萌發出了“拼婚”的想法:“如果兩人合辦酒席可以節約10%,那么一起訂婚慶用品、拍婚紗照,人數越多,豈不是能省更多的錢!”之后她們兩人在網上發布了“征集2008年5月結婚的伙伴,一起訂購婚禮用品”的帖子,沒想到得到了不少女性的響應,紛紛跟帖表示要加入,最后組成了一個10人團,相當于一個小規模的團購。她倆算了一下,這樣的話,結婚的費用就被控制在了10萬元左右,接下來,她們還打算一起“拼蜜月”。
除了經濟賬,“拼婚”的過程里,遇到事情,幾個人可以一起商量,遇到“奸商”還可以一起面對。這樣的“拼婚”既省心,又能淘到便宜貨,何樂而不為?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拼婚”固然是件好事情,資源共享,既節約又環保,但“拼婚”也需警惕對方身份的真實性,謹防上當受騙。
“拼婚”的人群消費更理性
“拼婚”一族的漸顯,甚至有成風的趨勢,對此南京一婚慶行業人士表示,這跟當下新人們思想轉變有密切的關系。舉例來說,過去老人家都認為,新人結婚,最好什么都是新的,包括新娘裝、新家用電器等等,就是為了圖個吉利。而如今一對新人結婚時,已經很少能有全新的東西了,比如結婚場地一定不是新的……
另外,專家曾針對“拼婚”的現象分析說,拼婚人群的上升與晚婚人群增加也有一定的關系。據統計,2007年,上海新人的初婚年齡比前年小幅度后移,居民平均結婚登記年齡為男性32歲,女性29歲。
晚婚人群一般比較理性,他們的消費觀念相對來說也比較理性。他們更看重婚姻的質量,而不是婚禮的華麗與否,他們不會認同風風光光地舉辦一場氣派的婚禮的做法。
該人士還表示,近日上海百萬婚紗無人問津、豪華酒宴鮮有新人預訂的報道,更印證了準新人在婚禮消費上日趨理性的猜測。而拼婚的運作模式很獨特,網友之間的經驗分享,也使得準新人在舉辦婚禮時更為從容,比如說網友們所提倡的多在社區學習、交流,并根據自己對婚禮的要求和預算制定消費計劃等等,這些措施都具有實際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