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醫學認為,足部穴位受到按摩刺激,能起到調節臟腑氣血,平衡機體陰陽的作用,腳跟為“精氣之跟”,而人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腎氣虛衰。老人在走路時用腳后跟就會刺激腎經穴位,達到健身延壽的效果。另外,提腳跟走路還是治療痔瘡簡單有效的方法,因為走路的時候,一旦腳跟提起,腳趾一受力,就牽動肛門肌肉的緊縮,左右臀部肌肉一張一弛,使痔核的淤血有所改善,這對病情的恢復很有幫助。用腳跟走路的具體做法為——
前進和倒走法身體自然直立,頭端正,下頦內收,目平視,上體稍前傾,臀部微翹,兩腳成平夾角90度外展,兩腳腳尖翹起,直膝,依次左右腳向前邁進,或依次左右腳向后倒走,兩臂自由隨之擺動,呼吸自然。
下樓梯鍛煉法身體自然直立,頭端正,下頦內收,上體稍前傾,臀部微翹,兩腳成平夾角90度外展,兩腳腳尖翹起,直膝,精神集中,目視樓梯臺階,依次左右腳向下邁步。老人鍛煉時必須注意安全,有家屬在旁陪練則更好。
散步鍛煉法平時走路用腳跟走,散步時有意識地用腳尖著地,兩者交替進行。這樣既能調節情趣,又能提高鍛煉效果。
腳跟走路,時間以上午和傍晚為佳,地點應選在公園、田野、河邊樹木較多、空氣新鮮的地方,道路宜平坦,以免跌倒或扭傷。在冬天應注意保暖,所穿鞋襪以舒適、合腳為宜。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要注意動作要領,若在室內鍛煉,一定要空氣清新,通風良好。鍛煉時,不能急行或感到氣急,不可進行競賽式鍛煉,運動量也不宜過大,一般而言,60歲以內的中老年人,如脈搏每分鐘不超過120次;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運動中脈搏每分鐘不超過110次,就說明運動量適宜。
(編輯/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