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越來越多的人患有“恐高癥”,“高血壓、高膽固醇、高鹽、高糖”等飲食被視為洪水猛獸,于是越來越多人轉而求“低”。但盲目求“低”不但對健康無益,反而有害——
低脂肪高脂肪之害眾所周知。然而飲食中脂肪含量越低越好嗎?其實肥胖者限制脂肪是對的,但體重正常的人為防范心腦血管病而食用低脂肪食物就須慎重。因為如果以蔬菜、水果等這類低脂肪食品完全取代肉類與奶制品,會促使人體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從而引起血中“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有害的“甘油三酯”含量升高,血壓上升,血糖增加,損害血管,其結果與高脂肪“殊途同歸”——為心、腦血管病開了“綠燈”。
低膽固醇低膽固醇食譜的確可以使心臟受益,但有證據表明膽固醇低的人雖然罹患心血管病的比率降低了50%,但是患中風和肝癌的比率卻增加了。因為低膽固醇導致血管壁脆弱,易發生血管破裂出血。故限制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只適宜于那些體內膽固醇水平超標者(超過200毫克/分升)。若低于140毫克/分升,不僅不應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還應尋找原因,并適當增加膽固醇的攝入量,以達到理想水平(140~200毫克/分升)。
低鹽食鹽的攝入量對血壓有明顯的影響,但對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并無明顯的影響。食鹽攝入量較多的人,其血壓比較高,而食鹽攝入量低的人,仍然可能患動脈硬化和冠心病。所以是否需要低鹽飲食,應視自己的健康狀態而定。有腎臟疾病和慢性胃病者,應限制食鹽的攝入量,以少吃鹽為宜。除此之外,血壓正常的人不宜盲目吃低鹽飲食,一般保持在每人每天6克左右為宜。
低血壓不少患有高血壓病人長期服用降壓藥,經監測血壓已降至正常值以下,但他們認為血壓偏低不妨事,仍按原來的方案服用降壓藥;還有一些人在體檢時發現血壓偏低,而他們認為血壓偏低更安全。事實上低血壓(血壓低于90/60毫米汞柱)的危害程度不亞于高血壓,低血壓也可能引起心腦供血不足,醫學調查顯示,有2/5的中風患者、1/4的心肌梗死患者是由低血壓引起的。因此對低血壓也不能輕視,如低血壓是由降壓藥引起,則調整用藥方案;平時血壓偏低的人,首先應查找病因,看是否患有貧血、慢性胃出血等病,同時要及時診治,平時還要加強體育鍛煉,力求保持血壓在正常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