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解析版
A能力要求
1.能理解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含義。2.能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的角度,分析句子的表達作用。3.能從語言、修辭、表達方式等方面,初步賞析語句的妙處。4.能把握住語句的句式、修辭等特點,仿寫句子。5.能從文中甄選出文章的中心句、過渡句、總結(jié)句等。6.能揣摩出語句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B命題透視
理解和駕馭語言的能力是閱讀能力考查的核心,對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義及作用的理解和運用則是理解和駕馭語言的關(guān)鍵。從近年中考命題的發(fā)展趨勢來看,該考點的題型主要有以下幾種:1.結(jié)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畫線句子的含義;2.聯(lián)系全文分析文中句子的表達作用;3.賞析句子的表達效果或妙處;4.仿寫畫線句子;5.從文中找出中心句、過渡句、總領(lǐng)句、總結(jié)句等,并分析其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不論哪種題型,都具有以下特點:考題多以主觀題為主(也有少量客觀選擇題),難度較大,考生丟分的情況比較嚴重;考題答案呈多元化,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C試題精選
一、(2007年威海中考試題)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問題。
與父親抬擔子
王清銘
很小的時候,家里生活十分艱難,我們幾個半大的孩子經(jīng)常被當作“全勞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與父親抬擔子。我個兒矮,走在前,父親個兒高,在后。擔子的繩子離父親的肩膀很近。我從小就肯吃苦耐勞,擔子可能不很重,但因為我太小,幾次下來,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擔壓出一塊血紅,血珠子快要淤出來。扁擔好像鋼板一樣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僂著,用上背部來支撐感覺越來越沉的重量。父親看到了,伸手將擔子的繩索又往他那邊一捋,我的腳步輕而快,而勞累一天的父親卻蹣跚起來。我對父親說,我能行。父親說:“小孩子的肩嫩,壓得太重,長大骨頭會變彎的。”
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父親在我眼中變矮了,讀書放假時給家里幫忙,我個兒高,走在后,父親個兒矮,在前。十多年過去了,生活的重擔早壓得父親有些佝僂,父親像我小時候一樣用上背部來支撐擔子的重量。看著父親吃力的樣子,我的心有點酸,但強忍著不讓眼淚盈出眼眶。父親一生最見不得眼淚。陽光下父親的背影不再是挺直著的,而是“縮”成一團。上坡時我裝成漫不經(jīng)心地用手往我這邊捋擔繩,將擔子的重量盡量往自己的肩上壓。這回父親沒有發(fā)覺,腳步邁得更穩(wěn)健了。我對父親說,你太累了,歇會兒。這回輪到父親用手背揩拭額頭沁出的汗說:“我能行。”說著他臉上的皺紋拉直了,露出一個表情平板的笑容。
到達目的地后,父親才發(fā)現(xiàn)擔子后移了許多。他上下打量我一會兒,只輕輕地說一句,阿銘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腫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疼得睡不著覺,但我不叫痛,因為我真的懂事了。
工作以后回家的次數(shù)少了,父子相對,沒有什么話可講,我極少談自己的境況,怕給他再增加心頭的負擔,父親除了勞動還是勞動,也沒有太多的閑話。好幾年過去了,父親的背越發(fā)佝僂。上星期回家?guī)透赣H打煤餅,天不熱,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脫掉外衣,父親的背再一次呈現(xiàn)于我的跟前。這是怎樣的一個背影啊,肩上的骨骼垂成兩個弧形,背部佝僂成一個前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點前拱后傾。背部的肌肉有點松弛,原來我以為皺紋只長在人的臉上,現(xiàn)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軀體各部都會長起皺褶。我們兩人一起將袋裝的煤抬到埕場,父親在前,我在后,父子體高相差十多公分,擔子的重量傾向父親那邊。這一次我不再掩飾,用手直接將擔繩捋到我這邊。父親看在眼里,還是那句話,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讓了,畢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
父親穩(wěn)健地走著,我心頭忽然涌起許多回憶,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馬的韁繩。現(xiàn)實的生活是實在的,就如這腳下的路,根本就無須抒情。我跟著父親穩(wěn)健地走著……
1.閱讀全文,分析黑體的三句“我能行”各表現(xiàn)了說話人怎樣的情感。
2.第二段畫線處,“我”為什么要“裝成漫不經(jīng)心”?
3.第四段從哪幾個方面表現(xiàn)出父親已經(jīng)年邁蒼老?
4.結(jié)合全文,說說文章結(jié)尾“我跟著父親穩(wěn)健地走著……”包含哪些意味。
[解題指導]
第1題考查考生對句子所包含的情感的領(lǐng)悟能力,第2題考查考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內(nèi)涵的能力,第3題考查考生對句意的理解與歸納能力,第4題考查考生對文章中心句的理解能力。
[參考答案]
1.①“我”雖小,卻理解父親的辛勞,肩嫩不言痛,甘為父親分擔重負。②父親雖日漸衰老,卻為了不讓“我”擔心他的身體及生活,不影響“我”的學業(yè),年邁不言累,以此來寬慰兒子。③父親雖已力不從心,但多年來呵護兒子、不輟勞作已成為習慣。2.“裝成漫不經(jīng)心”這個細節(jié)表明“我”一是怕父親發(fā)現(xiàn)而阻止“我”將重擔往自己肩上壓,二是維護父親的自尊心而有意掩飾、減輕父親肩上重擔的動作。3.①直接描寫:佝僂成弧形,肌肉松弛的背影;畢竟60多歲了。②間接描寫:天不熱,但很快就大汗淋漓(身體虛弱);見“我”將擔繩捋到“我”這邊,不再推讓。4.既指“我”跟著父親抬著擔子穩(wěn)穩(wěn)地走在現(xiàn)實的路上;也指“我”跟著父親的腳步堅實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二、(2007年臺州中考試題)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問題。
寒冷的味道
黃明山
寒冷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臺歷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體卻遲鈍了對季節(jié)的反應(yīng)。曾經(jīng)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變得可愛了起來,就像一個被誤會了的擦肩而過的老朋友。
回憶中的寒冷卻有著異乎尋常的味道。
江漢平原的冬天,水面結(jié)了厚厚的冰,我在冰上行走。冷!我的一雙手凍成了兩個肉包子,腳后跟早凍爛了,分別有一個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著。我總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斷了……我?guī)缀跻瓜氯ァ?/p>
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銘心啊。
那時候難得看上一場電影,而且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露天電影。那天晚上雪剛剛停下,聽說要放電影,我來不及吃飯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襖,下身穿的是絨褲,腳上穿的是膠鞋。跑了一路,身上發(fā)熱。開始,人不覺得冷,漸漸,寒氣逼人。風一絲不茍地鉆進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看到中間,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餓得咕咕叫,渾身凍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饑寒交迫啊!我咬著牙,堅持把電影看完,腳已沒有了知覺,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彈跳著回去的。我一下子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變得堅強起來──這點寒冷算什么?
寒冷,每每使我們的精神處于一種振奮的狀態(tài),使我們更能承受人生的風霜雨雪。
現(xiàn)在卻不同了,風也刮得沒有了規(guī)律,雪也下得沒有了條理。瞧,都立春了,雪還不知在哪里開小差。冬天,失卻了原來的寒冷。
可孩子們卻一個勁地喊冷。冷從何來?上上下下穿得規(guī)規(guī)矩矩,裹得嚴嚴實實,帽子、圍巾、耳套、手套,應(yīng)有盡有。晚上睡覺,要么鋪好電熱毯,要么灌上熱水袋,條件好的,空調(diào)一開,暖氣就來。本來寒冷就那么一丁點,還把它拒之門外,這就是我們目前的生活。孩子們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下喪失了體驗寒冷的機會。不知冷,何識暖?如此下去,孩子們生命的潛質(zhì)何以得到發(fā)揮,又何以像草木那樣蓬勃成人間壯麗的景色?
不僅僅是孩子們。
我們已經(jīng)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還有我們的思想。不讓汗水流出來,不讓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裝在五彩繽紛的溫室里,然后長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我不知道這樣會有什么好結(jié)果。
我真擔心,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我們將在不知冷暖的狀態(tài)下變得弱不禁風。
寒冷,是我們生命所需要的鹽啊!
1.第三段中“異乎尋常的味道”體現(xiàn)在哪兩個方面?
2.作者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們“喪失了體驗寒冷的機會”會造成什么后果?
3.請任選一句,品味黑體詞語在文中的表達作用。
風一絲不茍地鉆進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
瞧,都立春了,雪還不知在哪里開小差。
4.結(jié)合全文,談?wù)剬Α昂洌俏覀兩枰柠}啊”這句話的理解。
[解題指導]
第1、2、4題均考查考生對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第3題考查考生品味詞句的表達作用的能力。
[參考答案]
1.體現(xiàn)在寒冷帶來肉體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振奮堅強兩個方面。如用文中原句“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銘心啊”和“寒冷,每每使我們的精神處于一種振奮的狀態(tài),使我們更能承受人生的風霜雨雪”回答也可。2.孩子們生命的潛質(zhì)不能得到發(fā)揮,不能像草木那樣蓬勃成人間壯麗的景色,如答“將在不知冷暖的狀態(tài)下變得弱不禁風”也對。如用自己的話概括,意對即可。3.“一絲不茍”本義是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用在這里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風一個勁地往“我”身上吹的情形,表現(xiàn)了天氣非常寒冷。“開小差”本義是比喻思想不集中,用在這里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過了下雪的季節(jié),雪還沒下的情形,富有情趣。4.寒冷意味著挫折和苦難,它就像鹽一樣,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備考沖刺版
A備考指導
一、命題趨勢
從近年全國各地的中考命題來看,現(xiàn)代文閱讀中有關(guān)“重要文句的理解及運用”的命題趨勢大致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1.由單純地理解句子含義這種單一題型,拓展為多角度、多層級揣摩句子的含義、表達作用、修辭、語言特色、蘊涵情感等方面的綜合性題型。2.本考點在現(xiàn)代文閱讀中的比重逐年增大,所占分值也呈上升趨勢,命題形式靈活多變,以主觀題為主,也不乏客觀選擇題和判斷題。3.本考點涉及文體多為文學作品中的散文和小說(也有少量議論文和科普說明文),選文的篇幅較以往有所增加,選文的主題一般涉及親情、道德情操、人生哲理、社會熱點等,選文一般都具有時代性。4.注重考查考生對句子的拓展運用能力,一些諸如賞析句子的藝術(shù)效果、仿寫句子、評價句子等探究式的新題型應(yīng)運而生。
二、備考錦囊
針對近年來全國各地中考閱讀的命題趨勢,考生在備考“重要文句的理解及運用”這一考點時,應(yīng)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收集并閱讀大量精短的散文、小說作品,訓練自己對語句的感悟、理解能力。2.平時選讀課外現(xiàn)代文,要注意選擇那些時代感強、主題深遠、語言精美的作品。3.平時閱讀碰到難懂語句時要結(jié)合文章的主題、上下文、語言風格、修辭、表達方式等進行綜合分析,切不可跳過不理,形成畏難的惡習。要多向老師和同學請教,養(yǎng)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好習慣。4.抓住該考點評分提倡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的特點,做題時大膽發(fā)揮,力求言之成理,切不可不答或答得偏激。
B沖刺訓練
一、閱讀下文,然后回答問題。
月亮爬上山頭的時候
程向軍
當月亮爬上對面山頭的時候,父親在這邊山梁上走。父親走,月亮也走,月亮為晚歸的父親點一盞行路的燈。
月是窄窄的一牙,斜斜地掛在天空,像是伸手去拉住什么東西。因為有月光,所以對面山的輪廓凸現(xiàn)得很清楚。黑幽幽綿延不斷的山頭,柵欄似的在天地間圍成一個大圓圈。而這邊的山頭,仿佛就在頭頂,山坡上是密密匝匝的茅草和灌木。偶爾一聲作響,是驚起的夜鳥或是迷失晚歸的兔子。山溝里逶迤出一條小河,曲曲折折,時隱時現(xiàn),河面上泛著白白的光。
山腰是父親經(jīng)營的谷田,現(xiàn)在谷穗已被剪下來,密密地放在父親的大籮筐里,等著父親用一根扁擔將它帶回家。谷草齊齊地立著,像方坑中的兵馬俑。沒有了沉重的負荷,生命處于出生時的輕松,不過生離死別的痛楚,依然還在心頭縈繞。可父親是高興的,他將沉甸甸的擔頭從左肩換至右肩,而后對我說:“西坡這地真能長。”
父親的腳在草叢里摸索,好幾次我覺得父親搖搖晃晃地快要摔倒,可父親用鐮柄一拄,又站住了。我說:“以后上地別貪黑,早點收工,沒人幫你。多擔心。”父親說:“有月呢,你瞧月多明。”父親說著用眼瞅瞅月亮。路實在太長了,父親在一塊巖石上坐下來,點一支煙,然后繼續(xù)走……
當月亮爬上對面山頭的時候,父親在這邊山梁上走,月亮延長了白天的時間,也延長了父親耕作的時間。沒有月光相伴的父親是孤單的,沒有父親作伴的月亮是缺憾的。父親不會把太陽落下去的時刻,當作一天的界限,他用白天加月光的距離闡釋著生命的意義。因為有責任,所以不愿輕易停下;因為有愛,艱辛并不感到十分畏懼。父親用堅實的肩膀撐起一家人的生活,父親用辛勤的汗水構(gòu)建起家園的巢穴。風雨和泥濘,不幸或者痛苦。伴著月光的腳步走,伴著星光的腳步走,扛一柄銀閃閃的鋤頭,挑一擔沉甸甸的收成。
而今我告別了父親,告別了家園,當月光爬上山頭的時候,父親還會挑一擔沉甸甸的谷穗在山頭上走,黑夜吞噬白天的行程,月光拉長了父親的背影。當兒子、女兒漸漸地從身邊走遠,當小孫子、小孫女掙脫襁褓,稚氣地擺手說再見的時刻,我看到父親眼角的那一粒渾濁的淚珠,我能感受到父親內(nèi)心深處那一絲無可奈何的孤單。父親用生命養(yǎng)育了我們,養(yǎng)育的結(jié)果是我們一個個遠離了他。雖然我們離開了土地,但在人世的海洋中,我們依然是滄海中微不足道的一粒粟子,平俗、平庸而且得過且過。我們不能給父親生活以資助,甚至在父親最繁忙的時刻,也不能幫他出一把力,那么我們又能給父親什么呢?
今夜,我面對月光,父親挑擔的影子再次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我突然明白,勞作其實不僅僅意味著辛勞,不僅僅意味著收獲,更意味著健康,它是一個人生命力的象征。那么就讓我們給父親一些生命的祝福和祝愿吧,讓月亮夜夜升起,讓父親夜夜挑擔在山頭上走,再走十年、二十年……
(選自《散文選刊》)
1.第一段畫線句子用了什么修辭?請你仿寫一句。
2.第三段畫線句子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悟?
3.理解第五段中畫橫線句子的含義。
4.請你賞析一下第五段中加粗字句子的妙處。
5.你贊同第六段中畫線句子的說法嗎?請說明理由。
6.從第七段畫線句子來看,作者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
二、閱讀下文,然后回答問題。
幸福的黃昏
丁立梅
這個黃昏,本來沒什么特別的。只是一個夏日的黃昏,普通的,正常的。白天的暑熱,漸漸消去。熾烈的太陽,溫柔成一枚紅果子,掛在天邊。起風了,有些涼爽。我走在一家醫(yī)院的宿舍區(qū),是一些老平房,青瓦蓋頂,白石灰抹的墻。年代久了,那些白石灰,快成灰石灰了,東一塊西一塊地裂開了,看上去很斑駁。門口的地面上,鋪著磚塊,很不規(guī)則的磚塊。磚縫里,鉆出頑強的小草,尖著小腦袋,舞著小胳膊小腿的,拼命地綠著。聽消息說,這地兒,快要拆遷了。但眼下,一家一家的,依舊住得挺安穩(wěn)。
有很長的院子。院子是公共的。這個時候,熱鬧起來。家家把小桌子搬出來,桌面擦得很干凈,上面擺著碗筷。一碟涼拌瓜,還有幾只咸鴨蛋。也有一些小炒,和紅燒魚什么的。在幾家桌上還看到煮好的嫩玉米棒。哦,嫩玉米棒上市了。
這樣看著,想著,我心里突然涌上一種說不清的安詳。對,是安詳。日復一日,在一些瑣碎里奔跑,沉淪,患得患失,有很多的不開心和郁悶。現(xiàn)在想想,那不過是一些額外的欲望。是誰說的,欲望越多,痛苦越多?人生的許多煩惱,多半是自找的。
我想起故去的一個朋友。朋友是被肝癌奪去生命的,先前原是一所中學的校長,整天見他風風火火地工作,工作,工作,少有閑暇。他躺倒之后,感觸最大的是,他沒有好好看看這世界,他錯過了很多好的事物。在他病重期間,我去醫(yī)院看他,那個時候,他已咽不下食物了,卻一直不愿相信自己會死去。當時,我?guī)Я艘淮喞嫒ィ鸫嗟模⒉恢竿麜裕皇嵌Y節(jié)性地做做樣子罷了。他看著鴨梨,突然要求道,給我削一只吃罷。我給他削了一只,切成小片,一片一片地喂他吃。他異常努力地吞咽著,每吞咽一口,都要歇上幾分鐘。我看他艱難的樣子,勸他,過后再吃罷。他堅持,不。他仿佛拼了命在拉住什么。這樣過了大約兩小時,他終于把一只鴨梨吃下去了。他高興得像個孩子,一遍一遍地說,我能吃一只梨了,我能吃一只梨了。不斷有人進病房去看他,他都要把這當作特大喜訊告訴別人。大家恭喜他,真不錯啊,能吃一只梨了,改天,你可以吃一碗飯了。他笑,臉上現(xiàn)出幸福的紅暈來,讓人心酸。對他而言,那個時候,能吃下一只梨,就代表了活著,代表了希望,實在是件快樂不已的事。
想想日常生活之中,我們都擁有這樣的快樂啊,卻從不知珍惜。這個黃昏,我在一家醫(yī)院的宿舍區(qū),看著路邊的樹,看著開好的花,看著平房里進進出出的人,看著天上的云……心里突然被一種情緒裝得滿滿的,滿得很了。那種情緒叫什么呢?我微笑著想,想不出,卻對身邊的他沖口而出,我說,真幸福啊。說完,我發(fā)現(xiàn)了,那種情緒,原來叫幸福。
幸福就這樣降臨了,降臨在這個普通的黃昏。是鳥飛過,是云飄著,是葉綠,是花開,是家常的一碗涼拌瓜……而我,竟有明亮的雙眼,可以把這一切看個真切。
如此想來,我們都擁有大幸福。
(選自《中華散文》,有刪節(jié))
1.仿寫下面句子。
熾烈的太陽,溫柔成一枚紅果子,掛在天邊。
2.請你從修辭、內(nèi)容、情感方面對下面句子進行賞析。
磚縫里,鉆出頑強的小草,尖著小腦袋,舞著小胳膊小腿的,拼命地綠著。
3.仔細研讀文章,回答下面問題。
①作者為什么說“人生的許多煩惱,多半是自找的”?
②文章最后說,“如此想來,我們都擁有大幸福”。“大幸福”從全文來看具體包含哪些內(nèi)涵?
4.作者說:“對他而言,那個時候,能吃下一只梨,就代表了活著,代表了希望,實在是件快樂不已的事。”你是怎樣理解的?談?wù)勀愕母形颉?/p>
三、閱讀下文,然后回答問題。
有人送我一枝草
三 毛
1971年的夏天,我在美國伊利諾斯州立大學。
不知是抵美的第幾個日子了,我由一個應(yīng)征事情的地方走回住處。那時候身上只剩下一點生活費,居留是大問題,找事沒有著落,前途的茫然將步子壓得很慢,穿過校園時,頭是低著的。
遠遠的草坪邊半躺著一個金發(fā)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凝視著我。他看著我,我也知道,但沒有抬頭。他站起來了,仍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樣什么東西,于是這個人向我走來。
步子跨得那么大,輕輕地吹著他的口哨,不成腔調(diào)又愉快的曲子。
不認識走過來的人,沒有停步。
一片影子擋住去路,那吹口哨的青年,把右手舉得高高的,手上捏著一枝碧綠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來!給你——”他將小草當珍寶一樣似的遞上來。
我接住了,訝然地望著他,然后忍不住笑了起來。“對,微笑,就這個樣子,嗯!快樂些……”他輕輕地說。說完拍拍我的面頰,將我的頭發(fā)輕輕地弄亂。眼神送來一絲溫柔的鼓勵,又對我笑了笑。
然后,他雙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閑閑地走了。
那是我到美國后第一次收到的禮物。
小草,保留了許多年才找不到了,連名字也沒法子知道,他的臉在記憶中模糊了,可是,直到現(xiàn)在,我沒有法子忘記他。
很多年過去了,我常常覺得欠了這位陌生人一筆債,一筆可以歸還的債:將信心和快樂傳遞給另一些人。將一份感激的心,化作一聲道謝,一句輕微的贊美,一個笑容,一種鼓勵的眼神……送給似曾相識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過的人。
我喜愛生命,十分熱愛它,只要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熱切,雖然是平凡的日子,活著仍是美妙的。這份能力,來自那枝小草的延伸,將這份債,不停地還下去,就是生存的快樂了。
1.結(jié)合全文,談?wù)勀銓︻}目“有人送我一枝草”的理解。
2.“步子跨得那么大,輕輕地吹著他的口哨,不成腔調(diào)又愉快的曲子”一句表現(xiàn)了金發(fā)青年怎樣的心理?請你發(fā)揮想象描寫下來。
3.作者為什么說“很多年過去了,常常覺得欠了這位陌生人一筆債,一筆可以歸還的債:將信心和快樂傳遞給另一些人”?